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及穿通性溃疡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及穿通性溃疡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TSGP前,腹主动脉(真腔)造影
TSGP后,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供血改善
腹主动脉真腔塌陷
——分支动力型缺血
术前CT示腹主动脉真腔接近闭塞,右肾无灌注
腹主动脉真腔塌陷
——分支动力型缺血
术前CT示腹主动脉真腔接近闭塞,右肾无灌注 支架术后示腹主动脉及分支血供改善, 但中毒性休克无法逆转死亡
术前腹主动脉DSA
术 前
术 后
B
A、B:术前RRA重度受压,术后恢复,右肾灌注明显改善
肾动脉受累
双肾动脉“内膜片”
A
术 前
术 后
B
A、B:术前RRA重度受压,术后恢复,右肾灌注明显改善
右肾起自假腔
I型AD,右肾动脉开口处可见内膜片,右肾灌注较对侧差。
主动脉象鼻术后,降主动脉支架远端位于假腔,腹主动脉真 腔近闭塞,左肾动脉及左肾灌注极差。
著
慢性AD,原发破口闭合,假腔血栓化时,鉴别较困难,需动态观察。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断
• 壁内血肿与典型夹层
F
T
IMH
AD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断
AD原发破口闭合,假腔血栓化时,鉴别较困难,需动态观察。
F
F
第一次CT 示B型AD。
2年后复查CT示夹层假腔血栓化, 类似壁内血肿。
• 动脉瘤破裂
• 创伤性主动脉离断
AD
IMH PAU
主动脉夹层
向内破裂
IMH
局 限 于 中 层
向外扩张
假/真性动脉瘤
或破裂
PAU
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典型AD: • 发病机制: 中层囊性坏死→内膜撕裂 • 病理学特点: 内膜撕裂 真假“双腔” ,存在交通 远段同时存在再破口 • 病因:仍不明确 高血压 ( >70%患者) Marfan综合征 医源性以及外伤 主动脉瓣狭窄等
腹主动脉真腔塌陷近闭塞,致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狭窄。
腹 腔 干 及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受 累
真 腔
夹层内膜片剥离至肠系膜上 动脉近段,局部血栓形成, 致其近段狭窄
腹腔干起自真腔,肠系膜上动 脉起自假腔
腹 腔 干 及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受 累
真 腔
腹腔干起自真腔,肠系膜上动 脉起自假腔
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 及穿通性溃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大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
黄连军
概
述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
临床症状相似、发病急、威胁生命的一组主动脉疾患,发病机理不同,
但可合并存在或相互演变。包括: •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 • 主动脉壁内血肿 ( 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 IMH) •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penetrating aortic ulcer, PAU )
外伤后胸痛,造影示B型AD
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典型AD: • 发病机制: 中层囊性坏死→内膜撕裂 • 病理学特点: 内膜撕裂 真假“双腔” ,存在交通 远段同时存在再破口 • 病因:仍不明确 高血压 ( >70%患者) Marfan综合征 医源性以及外伤 主动脉瓣狭窄等
• 高血压 • 主动脉粥样硬化 • 某些结缔组织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发生部位:
• 降主动脉 • 升主动脉 • 前者多于后者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 CT增强:首先 • MRI检查 • DSA:对主动脉壁显示不良
影像学表现
• 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5 mm • CT上可见内膜钙化移位 • 没有明确内膜片 • 无血流灌注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鉴别诊断
• 壁内血肿与典型夹层
AD
• 血液进入中膜,于中膜内1/3处剥离 • 可见内膜片及内膜破口
IMH
血肿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
原发破口、再破口
没有明确内膜片 无血流灌注 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 增厚的动脉壁动态变化较AD显
• 真假“双腔” ,存在交通 • 一般真腔小,假腔大
夹层内膜片剥离至肠系膜 上动脉近段,局部血栓形 成,致其近段狭窄
腹 腔 干 及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受 累
A
C A CA
B
F、I: 术前CA主要起自假腔,术后主要起自真腔,明显改善
肾动脉受累
A
术 前
术 后
B
A、B:术前RRA重度受压,术后恢复,右肾灌注明显改善
肾动脉受累
双肾动脉“内膜片”
A
急症指征-主要分支严重缺血
S
S
主要分支受累缺血分型
• 动力型:
真腔狭窄、塌陷
D D
• 静力型:
内膜片剥离至分支开口或分 支腔内
分支起自假腔; 分支夹层
D:动力型;S:静力型
急症指征-主要分支严重缺血
S 主要分支受累缺血分型
S
• 动力型:
真腔狭窄、塌陷
D D
• 静力型:
内膜片剥离至分支开口或分
支腔内
分支起自假腔; 分支夹层
D:动力型;S:静力型
冠状动脉受累
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可见内膜片影
冠状动脉受累
A型夹层,累及主动脉根窦部,右冠状动脉开口受累,手术证实主 动脉瓣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处撕脱,右冠开口部撕脱。
头臂动脉受累
肋间动脉受累
假腔
腹 腔 干 及 肠 系 膜 上 动 脉 受 累
外伤后胸痛,造影示B型AD
破口
夹层的影像学征象
真假双腔
部位 范围 大小
内膜片
内膜破口 假腔内附壁血栓 主要分支受累情况
急症指征 :
• AI
• 心包积血 • 胸腔积血
• 缺血
case1
CT示升主动脉IMH并B型AD
破口
真腔
破口
假腔
假 腔
夹层破口
110例B型AD患者CT显示夹层再破口的数量
髂 动 脉 受 累
双侧髂总动脉近段可见内膜片 右髂动脉可见真假双腔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发病机制:
• 主动脉滋养血管、中膜营养血管自发破裂
• 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溃疡→血液渗中膜层
病理学特点:
• 血肿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
• 无内膜破裂,无血流交通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有关:
再破口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例数
2
16
23
22
21
11
6
6
1
1
1
110
急症指征-AI
B型AD突发左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 升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瓣中等量返流,A 型AD,升主动脉近端内膜破口,头臂动脉 受累。
急症指征-胸腔积血
A
B
CDLeabharlann 急症指征-心包积液(血)A型AD,中等量较高密度心 包积液,CT值51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