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2)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 (5)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6)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 (7)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摘要:后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思。
广义的后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后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大变革,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类型用途不断增多,以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蓬勃发展。
如博览会场馆、展览馆、医院、园林综合体、博物馆等其次是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
工业革命以后,铁开始用于建筑当中。
到世纪后期,钢材代替了铁材。
并且水泥也开始渐渐用于房屋建筑中。
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再次,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结构及形式不断出现。
对数学和力学提出新问题并使之发展,到世纪后期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
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受力程度及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楼房结构设计。
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图1)就体现现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无论深度还是广度,在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也正是这段时期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催生了20世纪的后现代建筑。
图1:埃菲尔铁塔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新的材料不断发明和应用,在这一条件下,传统建筑在结构和形式审美等方面逐步显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不同步的现象。
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新的历史需求和条件下,也就是为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建筑摆脱改变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了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人们需求的崭新建筑形式,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同时现代主义建筑深受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功能与形式的矛盾19世纪西方建筑界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是复古主义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
复古主义者以历史上某几个时期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为典范,模拟仿效。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 ,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这也与工业革命前的社会意识形态及还没有大规模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审美趋向等综合原因不无关系。
在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思想影响下 ,建筑师对实用功能和结构技术不甚重视 ,他们只重视建筑的美化和装饰功能。
这种建筑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 ,努力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 , 这种过分注重形式的做法,固然使建筑极其富有节奏和韵律感,但是随着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这种建筑形式开始逐步无法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而显出局限性和单一性。
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建筑具有多样化和新功能化 ,随着新材料和新型结构的产生 ,新的建筑形式也随之出现。
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 ,适逢1850年英国伦敦为举行世界博览会而招标设计方案(图2) ,欧洲各国建筑师纷纷提出建设博览会场馆方案,但终因无法达到要求,即博览会场馆在限定的时间内建成拆迁,和室内空间采光的各项要求没有被采纳,后来一位园艺师因为熟知玻璃和铁的组合构建并利用预制件装配的施工图2、伦敦水晶宫方法,时间快而耳空间采光效果好而被录用, 终于在很短时间内建成光线充足的大型展览建筑。
这个事例已经表明保守的传统的建筑及观念已不适应社会的进步需求和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的建筑观念正在悄然兴起。
2 .结构和材料的革新传统的建筑和新兴的建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建筑结构产生变化和材料的巨大差异。
提到结构和材料在新兴建筑中的应用,应该提到的就是在1850年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
因为这是首次以钢材和玻璃为建筑材料的建筑设施,满足了博物馆的采光及各项需求,与传统建筑在材料与审美上发生巨大变化。
这也说明工业革命带给英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其包括建筑业所产生的变革。
同一时期在美国芝加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及当时芝加哥市政的大量建筑需要 ,出现以商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群体 ,被称为“芝加哥学派”,为争速度和实效,建筑大量使用铁框架结构,芝加哥学派的沙利文提出设计形式应符合建筑功能的需求,这样就摆脱了传统折衷主义的思想,去掉多余的修饰,出现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建筑样式,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突破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大玻璃窗,时常是宽度大于高度。
主张简洁的建筑立面,看上去整体简单符合工业化的时代精神及技术特点。
工程师詹尼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1879年由他设计建造了第一拉埃特大厦。
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的建设,这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 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兴起。
芝加哥学派在1883 年至1893 十年间达到鼎盛时期 ,工程技术上还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利用电梯技术 ,发展了高层建筑。
19世纪以来的新建筑思想,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审美意识的改变 ,以扩大工业化、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为基础 ,根据各种新的建筑功能化的需求 ,带来建筑设计理念及造型上的变革推进。
尤其是新材料和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发展 , 更体现出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面貌的巨大差别 ,来满足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与此同时也对建筑构建和材料的科学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理论要求:新的材料如何能承担和合理的运用到建筑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当中,建筑工艺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新材料的使用寿命,新建筑的施工方式等等一系列的新课题 ,建筑师们一直在社会发展中探索前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工业基础较厚的国家在建筑上开始出现改革浪潮,并且大批新颖的优秀建筑作品开始出现 ,思想激进的建筑师们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建筑创作主张。
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L .密斯·范·德·罗以及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都是当时的杰出代表。
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图3)等人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些观点诸如强调建筑当随时代,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房屋实用功能和考虑经济问题,应有社会责任感;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陈旧的建筑样式的束缚,创造新形式的建筑;主张发展建筑美学,创造反映新时代的新建筑风格等论述为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3、勒·柯布西耶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现代主义建筑样式也被称为国际性样式。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风潮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行其道,一些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出来。
很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 ,忽视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 ,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
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产生割裂而不协调 ,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最终 ,1966年在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系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尤其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 ,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加世纪70年代 ,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文丘里更是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只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的责任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他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 ,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实际上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没有统一的共识。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西方建筑杂志在20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 ,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 ,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
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有解构主义建筑、非线性建筑、生态建筑等。
1.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在上世纪60年代源于法国,80 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 ,反权威垄断性 ,反二元论。
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无绝对权威性 ,没有预定设计;破碎的 ,凌乱的。
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 ,对结构的表面或和非欧几里得几何形体的热衷,进而形成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
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屈米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艾森曼的西柏林I B A住宅 ,盖里的盖里住宅、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等。
2 .非线性建筑非线性建筑是建筑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
建筑师所考虑的重点不再是传统建筑注重的建筑形体结果 , 而更注重过程 ,把应用计算机数字生成技术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来设计建筑。
这就意味着建筑的形体设计本身不再需要遵守任何预设的标准 ,可以自由地选择。
这项新技术给世界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技术性的革命。
从积极发展的意义上讲非线性建筑摆脱、远离了传统建筑带给我们的相对枯燥沉闷 ,它赋予了建筑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气息。
现今的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与FOA建筑师事务所是非线性建筑设计的重要代表。
3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 ,是根据建筑本身所处的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想象空间、色彩等认为手段 ,使建成后的建筑物与其周围自然生态环境达到理想统一、和谐一致的效果 ,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今天的世界,各种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生态建筑理念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当今绿色技术的范畴。
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1.弗兰克·盖里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馆(图4)建筑艺术家弗兰克·盖里的思维活跃非同一般,他的设计以具有造型奇特、不规则曲线式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