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
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产生了金融危机。
针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本文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市场,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
二、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
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
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
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
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
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
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
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
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
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探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美联储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连续13次降息,低利率的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也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
2.放贷机构和投资者“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大量发放次级贷款,大量持有次级债。
当危机发生时,难免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
3.贷款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引起风险的传递和扩大
通过贷款证券化,放贷部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同时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放贷,使得放贷规模不断扩大。
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衍生产品以及以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风险也得以传递和扩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异动将引起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
4.信用评级机构严重失职
在这次危机中,标准普尔、穆迪等信用评级公司从一开始就认定次级抵押债券和普通抵押债券同等风险,并给予最高的信用评级。
投资者出于对这些机构评级的信赖,放心的大量购买了此类债券。
但当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时,2007年7月,这些评级机构又将几乎所有次级抵押债券的信用等级调低。
这样的行为,直接三引起了市场的极度恐慌,导致了全球性的流动性不足。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
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我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
美国又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
尽管我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我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
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我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
美国经济增长率放慢1个百分点,就会造成中国对美出口下滑5%。
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我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也加大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
(二)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
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
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
五、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重点解决好国内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在当前人民币更大的升值压力下,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加,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性将会更加过剩。
从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来看,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总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短缺有时是极易转换的两个极端。
近年来,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人民银行已经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并不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上财政特别国债的发行,调控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下一阶段,要密切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和国际国内流动性变化情况,尽量使用市场和微调手段,避免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过激影响。
(二)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加强金融监管。
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努力建立起多层次的、品种多样化的具有深度的和流动性强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
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将有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商业银行改善资产流动性、分散风险及提高资本充足率极为有益。
在金融监管方面,应该处理好安全和效率的辩证关系。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若处理不当,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工具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三)规范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可以看出,房地产价格泡沫催生了这场危机。
当前为了减轻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应采取有效而谨慎措施,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培养风险意识,强化银行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见利忘险”,为了追逐利润大量放贷,由于房价的持续上升而忽视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过度依赖于第二还款来源,导致风险越积越高,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危机。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吸取这次危机的教训,重视防范和管理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
(五)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美国次级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的住房问题,但其经济支付能力低又限制他们的还款能力,也容易造成违约现象的大量出现。
在这次危机后,当银行房贷收紧时,又会导致部分中低收入者买房困难。
因此,政府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人人享有适当住房——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买房(如廉租房也是一种办法),把没有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者推向购房市场,拔苗助长只能事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财经科学
[2]《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刘辉.杜淑一.风险管理
[3]《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李若谷.冯春平.时评
09社保:童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