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会讲故事怎样才能学会讲故事古希腊卓越的演说家、鼓动家和政治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前384——前322)的事迹能给我们以启示。
德摩斯梯尼在面对马其顿入侵希腊时,曾发表《斥腓力》等演说,严厉谴责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扩张野心,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民对敌的斗志。
他著名的演说词留传至今的尚有六十一篇。
德摩斯梯尼成为卓越的演说家决非一日之功,全凭长期刻苦磨砺而成。
他天天黎明就起床练声,一会儿连续地发出“o—o—o……”的声音,一会儿发出重鼻音“ong—ong—ong……”。
他在居住的房里安装了大镜子,面对镜子不断地练习讲演,观察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更使人惊奇的是每逢倾盆大雨,他就登上高高的山崖,口里边含着一块小石子,迎着风雨,高声朗读诗文。
他发现自己在讲演中有些气短,就常常一边奋力登上峻峭的山崖,一边背诵长诗,他总是越登越快,越诵越快。
他为了矫正讲演时爱耸动肩膀的不雅观姿态,就在屋梁上悬下两条绳索,绳索上吊上两把尖刀,让自己站在两刀之间练习讲演。
这些足以说明德摩斯梯尼练功之深,成功之艰难。
要学会讲故事,首先要学会把话说明白,叙事有头有尾,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进而练习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逗人爱听。
练习讲故事也像学习别的功课一样,可以由易到难:先练习复述。
就是把书上的,或从别处听来的故事原原本本讲给别人听。
这种方法,故事情节照搬,人称不变,口气不改,学起来比较容易。
读书上的故事,只要读得用心,记住人物和情节,再多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经过几次练习就可复述出来。
如你读了《牛郎织女》、《连升三级》,不妨试着给别人讲讲。
听别人讲故事,重要的地方听得仔细,记得牢固,练习时就可模拟讲者的口气,照着样儿复述出来。
如你听了广播电台播讲的故事,不妨再去讲给别人听听。
再练习改编。
就是读了有故事情节而不是以故事体裁写作的文艺作品,或观看了电影、戏曲,不可能照着原样全都复述出来的,就要加工改编,使它成为适合于口述的故事。
改编是再创作,要求比较高。
如果原作人物不多,情节简单,只要适当添补、删节、调整,使故事连贯起来就可以了。
读《威尼斯商人》,试着把它改编成《一磅肉的故事》,再讲给别人听听。
如果原作人物多,情节复杂的,就要有所选择,作较多的删节,人物选主要的,情节抓基本的,编成不太长的故事。
期刊《电影故事》,有不少文章就是把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压缩成二三千字的故事。
你不妨找几篇来读读,再与电影比比,就可领悟其中的改编方法。
最后练习创作。
就是自己动手编故事。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譬如开展学雷锋、五讲四美活动以后,同学中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就可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就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这种创作的故事用文字来表达,就成了文章。
再说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让人喜欢听。
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选择或编写有意义的,情节生动的故事之外,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技巧。
譬如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讲好故事的引子,如何用巧妙的语言设下悬念,牵动听众的心,如何作精采的描述,把人物神采风貌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听众的眼前,等等。
这类技巧,可以向别人学习,多收听广播,多读报刊上连载小说等,从中可得到借鉴或启发。
有的同学开始学讲故事,怕讲不好,这没有关系,凡事开头难嘛!湖南汨罗县六处铁中张闽生同学说书、讲故事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他在《我是怎样学习讲故事的》一文中谈了他的体会,现抄两段在下面,供同学们参考:“我练习讲故事是从学习普通话开始的。
我国国土辽阔,方言多,讲故事不用普通话,别人就有可能听不懂。
举个例子吧,在湖南常把‘最好’说成‘在嚎’,‘看望你’说成‘吃你’。
可想而知,不会说普通话,故事讲得再好,也不会吸引人,有时还会发生误会或闹出笑话。
“我开始学讲故事时,胆子特别小,一开口就脸红。
于是,我就有意识锻炼自己。
我们院有位退休老工人,一到晚上,他家就聚集了好多人。
我就常到他家给大家朗读课文,像鲁迅的《药》、茹志鹃的《百合花》等等,他们都很爱听。
这样,我既练习了朗读,又克服了爱脸红这个毛病。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举手法则30年前,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甚至木讷,还被社会上许多人视为“老实、忠诚、可靠”的代名词,被当作优点来看待。
甚至丈母娘挑选女婿的时候,都会在同等条件下偏向这样的人。
现在,我们当然也不全盘否定这一价值标准,但就今天的社会发展形势来讲,善于表达自己,的确已经成为一个人获取竞争优势的优点了。
在这个“酒香也要勤吆喝”的年代,你随时随地都要准备好把自己推销出去,“学会表达自己”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生存技能。
一个说话得人心的人,别人对他的评价,往往超过他的真实才华——戴尔∙卡耐基如何练习提高表达能力?1、表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加工,条理化地整理出来。
2、如果你对内容还不是很熟练,表达之前,最好是先把它写下来。
3、多应用“举手法则”。
当有机会发言的时候,无论你是否已经准备好,请先举手再说。
不要理会自己的发言有多么糟糕,不用理会糟糕的发言可能令你有多么尴尬。
记住,你是在执行一项自我修炼。
行为科学认为:21天养成习惯。
我们得先习惯“开口”。
此时面子问题可能是自己的最大障碍。
4、开会时,尽可能坐在前排。
这样你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发言。
5、学会讲故事是另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6、如果你还想做得更出色,你可能要接受专业一点的训练。
7、模仿是学习最快的方式之一。
找几位你比较欣赏的专业演讲家、名人的录音、录象,反复模仿。
不但要模仿声音,连语调、语气、语速,肢体语言、目光语言等等,直到完全拷贝。
——此时不要有太多的杂念,想着要有自己的风格等等,因为你还在学习阶段,需要的是兼收并蓄,先做一个好学生,一个出色的演员。
大人为何爱看“小人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日本工作时,每天上下班在地铁车站里,发现不管什么人,都喜欢上车前花100日元买本漫画故事,下车出站时就丢在垃圾箱里。
看到大人也看“小人书”(连环画),我很好奇。
后来,我意识到讲故事的“小人书”受大人欢迎,是在于它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
张瑞敏为何想编故事?主管最头痛的事,往往就是自己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不被下属理解,或一知半解,执行起来就走样。
但如果经营者会讲故事,就总能让下属一听就明白,而且记住不忘,效果非常明显。
于是2003年,我们出版了第一册《管理故事与哲理》的增刊,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去年,我们又紧锣密鼓地编绘了第二册。
当我们采访海尔CEO张瑞敏时,就赠送了这两本书。
谁想,就在第二天,张瑞敏、杨绵绵就指派海尔文化中心主任苏芳雯女士和宣传部汲广强部长来找我们合作,想编一本《海尔的故事与哲理》。
其后又有好几家企业也找我们编它们企业的故事。
与此同时,一些出版社也开始编管理故事。
这表明:在当今时代,中国企业家已普遍感到了通过讲故事方式传播自己经营理念,进一步推动工作,从而铸就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张瑞敏在自己此前的实践中对此早有感悟。
他说:“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并不算太难,但要让人们都认同这一新理念,那才是最困难的。
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深入人心靠的就是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推广某个理念,讲故事可能是一种方式。
”他这番话,把讲故事推动管理工作的意义已经说透了。
讲什么故事最吸引人?首先,是自己企业创业与发展的故事。
它不只能让员工爱业爱岗,还能让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所以,一个好企业,总会有一本能贯彻自己企业精神的“创业英雄事迹”。
它是百讲不厌的,因为这些故事是包括老板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应永远记住并执行的工作精神。
其次,是员工创新与执行的故事。
讲这些真人真事,等于在干部员工中树立了学习榜样,并通过这些故事,阐述工作中的因果关系,即告诉员工工作自身的规律性,使干部员工将其上升到理念,进一步成为势在必行的制度和习惯。
再次,是古今中外的管理故事。
因为,企业自身的故事,虽然贴近生活,但终归有很大局限性,不够广泛、不够典型,教育意义会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能收集、利用国内外企业各种管理故事,在讲话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则会很有说服力。
最后,就是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经过群众性常年筛选锤炼的精辟故事。
它比现实故事更具有情节简单、哲理深刻、叙述生动而有典型意义的特征。
宣讲这些与管理有关的寓言,对说服员工,通常会更精炼且更有效。
什么时候最需要讲故事?在企业管理中有如下几方面,最需要用故事来说清阐明。
第一,需要诠释公司文化时……铸就企业文化,是个整合价值观的复杂过程,是在长期管理中不断灌输本企业的基本理念中形成的。
但是一个理念要通过实践使员工认知,在诸多行动中形成习惯,构筑成为文化,则实非易事。
有头脑的企业家都是由自己亲自宣讲、介绍企业文化,而从不找他人代劳。
事实上,也只有创业者本人才能说清楚企业文化的来龙去脉。
很多经理人过多地强调理念,热衷于让人们去思考。
可是在管理实践中,说服员工服从企业精神,并不是靠理性思考,而更多的是情感因素。
因此,人们比喻:在人生中,理只不过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在水面以下看不到的冰山主体,则是情与悟。
企业家要想撼动整座冰山,着眼点就必须是撼动员工的情感,而唯一能起到这个作用的,是说故事。
第二,需要解决问题和决策时……企业文化一旦形成或生根之后,往往出现相反相成的东西,即出现阻碍解决问题的模式。
此时此刻,通过讲故事,来诉诸情感与拟人化,则有助于克服这一顽症,使人们获得跳出固有模式之外的全新感受。
决策过程,一度偏重量化方法来说明问题,使之成为决策根据,这样似乎客观可靠,但它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缺乏想象力和创意,反而容易使决策失真。
如果以说故事办法来论证决策,辅以量化的数据,则使决策过程既合理,又不失真。
第三,需要纠正与指引员工行为时……为了使员工奉行企业家的价值观,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讲故事,激发员工对企业使命的忠诚,使员工有工作的愿景。
企业家讲故事,是反映企业家的信念和理想的最佳途径,也是企业家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控制什么的最佳途径。
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通过讲故事在无形中就能控制与纠正员工的言行。
第四,需要推动企业不断变革时……企业总是在应变中不断改进工作的组织与程序,但任何变革与人的惰性是相对立的,因此,变革总是在上层或少数人手中,多数员工是被动的服从。
此时,企业家直接靠讲道理来动员大家行动起来,带领大家向旧习惯、旧思想发起挑战,往往是很困难的。
但是,通过讲故事,则会很快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员工肯于在变革中有所投入,舒解抵触情绪,成为变革的主人。
企业家一般习惯强调“高科技”,容易忽视“高情感”,使企业家理念的执行受阻。
因此,我们在变革中要突出讲给员工带来的好处,而不只是谈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
在选择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采取三步骤:一是明确目标,你想让员工采取什么行动;二是草拟内容,你希望员工树立一个什么愿景;三是铺陈情节,重在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从而使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