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作文讲评材料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作文讲评材料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作文讲评材料一、试题回眸:“庄周梦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优游自在。

醒来后,却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

物我对峙,万物差别,本来出自于观念与时空的区别。

因此,人类的思想也同样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使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二、写作情况:(一)关于审题立意“庄周梦蝶”是一个诗意的典故,古人可以用来形容人生的痛苦,迷茫和荒诞和幻灭诸多感受,也用来形容与蝶共舞,醉于自然的超脱。

而在这里,根据命题立意,只能写冲破束缚(多种多样的羁绊),获得精神的自由。

正确的立意举例:(1)冲破物质与欲望的束缚,灵魂获得自由。

(2)冲破名利的枷锁,提升人生的境界。

(3)乐于平淡,乐于无为,治疗时代的浮躁病。

(4)破除迷障,神与物游,万物静观皆自得。

(5)追求冯友兰所言的天地境界。

(6)倾听宁静的自然和浩瀚的宇宙给我们的启示,追求与独天地精神往来的大自由(7)涤荡俗虑,不做心灵的囚徒,让心灵远行。

(8)淡看人生得失,随天际云卷云舒。

错误的立意举例:(1)思想成就人的伟大。

(2)在精神的天空中翱翔。

(学习多个古圣先贤)(二)关于选材标准:严;新。

事实论据:老子、庄子、陶渊明、李白、六祖、苏轼、史铁生、林清玄、梭罗。

(三)关于行文先求“入格”,再求“出格”,思路在求清晰的基础上再追求巧妙。

必读材料:《高中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三、评析与升格理论基础:(1)专题指导:《让你的认识更深刻》一文的主要观点。

(2)《高中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3)平日积累的点评文章学知识。

实践操作:在以下四篇文章中选出你觉得最欣赏和最不欣赏的文章各一篇,分别点评后进行对比,并总结作文成功的诀窍。

1、蝶即庄周庄周即蝶庄周梦蝶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很多人知道庄子的思想奇幻,却难知他所达到的物我合一的境界:蝶即庄周,庄周即蝶。

其实,追求这一境界的,又何止庄子一人呢?功名利禄前,他的双眼没有没被蒙蔽,他情愿躬耕劳作生存,也不愿出卖灵魂的自由来换取一时的丰衣足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独自饮酒,赏菊,观竹,读书。

隐居山林,孤独但不寂寞,因为有自然的万物与他融为一体。

陶潜即菊,菊即陶潜。

物我合一的境界,霍金做到了。

他的形骸困于轮椅之间,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对科学的追求,他始终在不停地思考,质疑,追问,他的科研成果铸就了他灵魂的高度,他的头脑装的是整个宇宙,他的思维已经超出了世俗的观念和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中自由飞翔。

霍金即宇宙,宇宙即霍金。

物我合一的境界,贝多芬做到了。

童年时的他被迫练习钢琴,少年的时候遭遇丧母之痛,在人生正要绽放七彩的时候,他又遭受了失聪的痛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或许是由于上天的嫉妒吧,他的灵魂已经承受了太多的磨难。

然而被接踵而至的困难蹂躏了千百次的贝多芬,没有放弃,没有退缩。

听不到声音,一样可以作曲。

一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又振作起来,他用牙齿咬住铅笔感受音乐的律动,在无声的世界里永不停息地奋斗。

他的精神已经使他超越人世间的苦难,看世间百态,他早已淡然。

贝多芬即音乐,音乐即贝多芬。

回收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为追求物质的丰足,而摒弃了精神的坚守,最后锒铛入狱,家破人亡;有多少人面对一点点的困难,就只会想到死亡,而不是用自己的精神去奋斗一番。

古往今来,物我合一的境界中国人一直在不懈追求的,而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却寥寥无几。

我们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我们也不需要达到圣人的境界,我们需要的是依靠精神突破自我,克服挫折。

我们相信,人的思想能消除无我的界限,使外物融为一体,使我们获得自由和幸福。

总评:2、自由自由与“必然”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

必然指客观事物的规律,亦即事物内在本质所规定的联系或必定的发展趋势;自由是指人们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人们未认识客观规律时,没有真正地自由。

任何一种客观规律一经认识,人们便能自觉地应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这时人们就获得了一定的自由。

人类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得来的,这是哲学上对自由的认识和看法。

萨特说: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

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不自由。

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认识社会的动物,因而人无可逃避地会去选择了解,这是人的天性。

但是,每个人生来又都是不同的,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况且,人的心灵比树叶的脉络更复杂,因而人可是如果世界只有一个思想那会是怎样的世界呢?就像EVA里人类社会计划所展示的那样,从1789年至今,全人类都在为自由,为了选择的自由而奋斗,在那样的时代,选择了自由的人高呼“every man will be a king”,可是现在,我们却发现,我们从不自由到自由,从孤独无助,到无助孤独从一个怪圈到另一个怪圈,哪里才是出路,或者我们根本无法逃避我们生而为人的宿命。

哈弗商学院的《管理与企业未来》一书提到: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活动的副产品。

什么是自由?自由有广义的自由和狭义的自由之分,当今世界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总的来说有以下N种:一是奴才式的自由,这种自由以老板的赏赐为快乐,这种自由是不自由的,可是哪里才有真正地自由呢?人们认为自由是至高无上的,可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哪里又有真正地自由,所以人们都在努力去追逐自由。

但是又不存在绝对自由,所以人们在追求的路上还需深入探索。

总评:3、淡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人生于世,无非是风花雪月或是悲世愤俗。

人生短短三万天,如此颓然度世或是自寻痛苦,何来人生的价值与乐趣可说?人是自然的一角,自然是人的映像。

人与万物,本为一体,无界无限。

庄子的生活,充满了感性的逍遥。

“化蝶而入梦”,那种畅游自然、优游于世的乐趣,使他无法分清自己与蝶的界限。

但当他放下一切背负,精神游离于世俗之外时,似乎又理解了什么。

物我为一。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也许庄子无法脱离俗世而活,但至少他的思想,已超脱在红尘凡海中沉沉浮浮的我们,云游世界,融于世界。

也许很多人会批判这种“逃避”的思想。

他们认为,既然人生短暂,就更应奋发图穷,改造不公的命运。

其实不然,活在亦或动荡、亦或安详的社会中,一味插入世俗的浑泥中,反而会被世俗浊化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物我为一”的本真。

如果连本真都失去了,那么这种“拯救黑暗的社会”的荒谬思想,如何能改造繁衍出这种思想的社会呢?“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的“死生亦大矣”的思想,彻底否定了庄子的观点,他执生斥死的观点,正是大多人所共有的。

但这种观点中包含了太多对欲望和毁灭的恐惧与逃避。

虽时乐,也只是短暂忘记恐惧,倒不如真的抛弃畏惧,与万物而合一,这便可使王羲之忧“乐之短”,延为乐“忧之无”。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万顷碧江上,漂浮的那叶虚影,已与自然融为一体,游离在逍遥的山水之意中。

云散后,月斜时,潮落浩歌歌,时而仰卧赏云,“晚来风定钓闲,上下是新月”。

渔父超脱世俗,翱翔于精神世界,没有杞人忧天的烦恼,没有悬壶济世,悲世愤俗的“多虑”,既然是万物而生,那就融于万物!在现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有多少人不顾道德伦理法律肆意妄为,或是看透红尘却又承受无法摆脱的痛苦。

这些人无非就是被捕、写书、自杀、出家。

在等到被俗物污浊到无法自拔的地步再去开拓,无疑晚了些。

虽然我们已无法真真正正忘却一切融于世界,但至少可以忘却使社会变得污浊的功名利禄,执生斥死,来使精神更接近于天的高度。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我们何时才能展开陲天之翼,去遨游无穷的精神世界呢?总评:4、解梦我曾一度在现实与梦境中徘徊,梦境美妙却又虚无,可现实真实却又残酷,当梦境与现实结合时,又有一种无比的悲伤。

在梦境中惊醒,不忘去追溯梦境的情景,而铮铮之后,会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现实。

梦境里似乎所有到的事物都围绕着自己,自己可以任其自由、逍遥地出现在任何地点。

梦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那只不过是幻象。

庄周曾在梦境中化为蝴蝶,轻轻地翩动翅膀,遨游各处,悠游自在。

这不正是庄周日夜盼望的自在吗?不管是自由变化为蝴蝶,还是侵入自己的梦境,他已经感受到那种逍遥所带来的快乐。

而在现实中他依然悠闲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只不过是依靠梦境而实现自己不可逾越的境界,梦境为他实现了真正地逍遥。

所以梦境与现实本无虚实之分,这些都是你感受到的一切,而感受到了便是拥有了。

现实固然重要,而梦境也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没有梦,那些努力奋斗的人何来的动力;如果没有梦,庄子又怎能感受到真正地逍遥;如果没有梦,莱特兄弟又怎能飞上蓝天……而现实与梦境本就是一体,所谓的真真假假也不过是思想赋予的。

不变的却是人生,梦境与现实不就是属于人生的一部分吗?但梦境可以办到在现实中做不到的,不然门捷列夫要怎样才会发现元素周期表呢?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家发现当人们在睡眠中,大脑的反应比清醒时更剧烈,这也应该是人在梦境中可以办到的特殊的事情的原因吧。

人生如戏也如梦,虚实的人生缺不了梦境河现实,我们活在现实中,同时也活在梦境中,同时也活在梦境里,梦境本就是现实的反应,现实也是梦境产生的原由。

现在,我清醒地明白梦境并非飘渺虚幻,那正是我在追求的将来,我们不能停留在梦境的满足感中,而是切实地迈出脚步,向前进。

毕竟,梦也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总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