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选择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选择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3.髋臼周围截骨术 (1)Bernese 髋臼截骨术
1983年, 瑞士Bernese 大学 Ganz 医生设计 截断坐骨上支前端、耻骨上支及髋臼周围,将 髋臼向外旋转至髋臼对股骨头的充分覆盖。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Bernese 截骨术适应证
进行性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髋臼骨骺已经闭合,< 50岁 头无明显变形, 外展位臼与头能包
中期阶段: 挽救性骨盆截骨术 Chiari Osteotomy
晚期阶段: 关节置换术 全髋表面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1.骨盆二联截骨术 (1)
Sutherland 截骨术: 髋臼上缘和耻骨体处截骨。截 骨后骨块较大,附着的肌肉多,改善股骨头覆盖有 限,年轻病人仍可获得好的效果。
作者 Sutherland(1977) 华西医院
随访(年) 14.1 5
病例(髋) 25 10
外CE角(°) 27
25
成功率(%) 92
100
华西医院
5
10
25
100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2. 骨盆三联截骨术
(1)Steel 三联截骨术
两个切口,髂骨、 耻骨和坐骨支截断 髋臼向外、下旋转,包容矫正效果良好 损伤较大,损伤骨盆完整性和稳定性 截骨处 不愈合的风险。
预防和推迟髋骨关节炎的发生
中期阶段 关节成形术,减轻疼痛,改善功 能,推迟关节置换术的时间
晚期阶段 关节置换术,缓解髋关 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
成人DDH 外科治疗的选择
早期阶段: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Sutherland, Steel, Tonnis, Bernese, Wagner, Ninomiya 等
7-15
26
Clohisy (2005) 17.6
16
28 2 25
31 15 37 -20.5 24.1
24 -6 39.5 26 22 38 -25.4 25.6
73 83
84.6 87.5
积水潭医院
6
96
87
33
93
13.0°
35.5°
12.0°
25.5°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3.髋臼周围截骨术 (2)髋臼旋转截骨术(RAO)
最早由 Wagner和Eppright 设计
Ninomiya and Tagawa (1968)提出设计RAO,
在髋臼上缘1.5cm以上,三维立体面环形截骨, 髋臼向前、外、下方旋转。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RAO 旋转截骨术特点
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全部截骨,截骨位置接近髋臼 矫正完全,骨盆形状完整 球形截骨,截骨接触面大,稳定性好,防止骨不愈合 不影响年轻女性的正常分娩 髋臼缺血性骨坏死及截骨刀进入
关节内压力
改善关节稳定性,缓解疼痛
缺点: 单平面截骨,前方缺损 重建髋臼呈台阶状,无 软骨结构改变
挽救性骨盆截骨术
Chiari 骨盆截骨术(2) 手术适应证 中期髋关节存在明显骨关节炎 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形态对合不和谐 拒绝关节置换术的 Tönnis III期 手术禁忌证
关节运动受限(屈曲,外展)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2)Tönnis 三联截骨术
效果评价:
作者 Tönnis (1994)
随访 (年)
8
病例(髋) 外CE角(°)
216
20
Kirshnner(2002) 2.9
48
10.6 32.2
Van Bremen(2006) 3.5
38
前CE角(°)
20 18.6 33.5
成功率(%)
85 68 81.7
作者
随访(年) 病例(髋) 外CE角(°)
前CE角(°)
Kleuver (1997) 10
48
19
26
Lee(1993)
23
62
Van Hellemondt 15
51
(2005)
Hailer(2005) 23
61
成功率(%)
81 95.2 65
68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2)Tönnis 三联截骨术
三个切口,髂骨、 耻骨和坐骨支截断 髋臼向外、下旋转,增加头臼包容 改善CE角及髋臼指数 损伤较大,损伤骨盆完整性和稳定性 截骨处不愈合的风险。 术中需要变动体位
7.5
132
95*
Yasunaga (2004)
11
Masahiko(2002)
10
61
89*
50
1例转换THA
*放射线影像成功率
RAO 截骨术的效果
F/31
17°
38°
关节盂唇撕裂
挽救性骨盆截骨术
Chiari 骨盆截骨术(1)
关节囊成形术 截骨远端内移:
增加股骨头骨性覆盖 旋转中心内移 重力运动臂
关节内的风险。 截骨技术复杂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RAO旋转截骨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同Bernese 髋臼周围截骨术
RAO 截骨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
随访(年) 数量(髋) 成功率 (%)
Nakamura (1998)
13
145
85
Takatori (2001)
19.8
15
80
Ko
(2002)
5.5
38
84
Hasegawa (2002)
概述
髋关节是一个匹配精致的关节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
髋臼和股骨头匹配和包容关系异常
发病率: 国际文献 1%-10%;国内文献 0.6% 男 :女 1:6 ;家族史 占 1/4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43% — 79%
成人DDH 外科治则
治疗总则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治疗措施 治疗目的 早期阶段 截骨术,改善臼和头对合关系,
关节位置过高(截骨线超过坐骨切迹 )
耻骨坐骨骨不连等。 坐骨及髋臼后方截骨较盲目,需在X线监视下进行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Bernese 截骨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
随访(年)病例(髋) 外CE角(°)
前CE角(°)
成功率(%)
Siebenrock(1999) 1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1
Dagher(2003) 3.5
57
Ganz (2004)
75
Kraal (2005)
容,CE角< 20°,髋臼指数>43° Tönnis 0,I,II期
Bernese 截骨术禁忌证
髋臼骨骺尚未愈合,或> 50岁 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超过50% 股骨头变形明显,头臼对合不和谐 严重骨关节炎(Tönnis III期)
重建性骨盆截骨术
Bernese 髋臼周围截骨术特点
一个手术入路完成 截骨块游离程度好,各方向矫正畸形 髋臼血液循环保持完整,髋臼骨坏死的几率很小 保留骨盆后侧支撑,骨盆的机械性完整 内固定简单可靠,术后可以早期下地扶拐行走 不影响年轻女性的正常分娩 并发症包括髋臼缺血性骨坏死、神经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