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工资在社会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影响利润的首要因素。

李嘉图所揭示地租和利润的对立,是通过工资这一中间环节的。

一、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工资分配理论上的异同斯密提出两种不同的工资理论。

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由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须的收入。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在斯密看来,劳动同其它商品一样,也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双方在竞争中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工资,他认为工资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他说:“劳动正像其它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可以在数量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在李嘉图看来,决定工资的既不是工人得到的货币,也不是工人得到的生活资料,而是决定于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工资的高低问题上,斯密说过:“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殖,因而鼓励他们勤勉。

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

勤勉像人类其他品质一样,越受奖励越发勤奋。

丰富的生活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努力。

所以,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

”由此可以看出,斯密认为高工资对工人和资本家都是有利的。

在工资变动规律的问题上,斯密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工资变动的规律。

斯密还详细考察了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对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变动,进而影响工资水平的变动。

他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国家,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时工资水平会提高。

李嘉图也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为基础。

他指出,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劳动的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

劳动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上涨,供过于求时就下跌。

李嘉图还在工资理论上提出了相对工资。

他指出,使用机器以后,也许工资、利润和地租都会增加,但如果工资没有像利润增加得那样快,那么工资就是降低了,而利润就是提高了。

因为在劳动创造价值中,工资和利润是成反比例变动的。

现在归工人所得的价值比以前少了,而归资本家的价值就比以前多了。

他把工资和利润的这种变动称为相对变动。

马克思认为,确立相对工资的概念,即确立和资本家利润相比较的工资的概念,是李嘉图的功绩之一。

二、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利润分配理论上的异同斯密也有两种利润理论。

第一种利润理论是从劳动决定价值的角度分析的,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

斯密的第二种利润理论是从三种收入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他认为利润是工资的“自然报酬”,是构成价值的源泉之一。

斯密认为,利润是资本家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收入,他说“利润就是他的收入,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资源。

”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利润,从而发展了斯密利润理论中的科学因素,他始终把利润看成是劳动耗费的产物,是劳动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

李嘉图说:“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也就是说,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耗费的结果。

李嘉图还认为,工资和利润在量上存在着反比例关系,而在工资和利润的变化中,工资是变化的原因,利润是变化的结果。

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终原因,是生产生活资料(主要是谷物)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下降,工资也就下降,从而使利润增加;当劳动生产率下降,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提高,工资也就提高,从而使利润下降。

在利润变动趋势的问题上,斯密认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积累,但他并不关心利润的本质和源泉,而只是关心随时间变化的利润率水平。

他预测随时间发展利润率将下降,下降有三个理由:1.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结果使得工资上升,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利润的下降。

2.商品市场的竞争,产量的增加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结果是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利润的下降。

3.投资市场的竞争,斯密也感到投资机会是有限的,资本积累的增加只能会使利润下降。

李嘉图则认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耕种不断从优等地转向中等地和劣等地,单位农产品价值和价格要不断提高,货币工资也会不断提高,因而使利润和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存在,不利于资本积累,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理论,他在利润理论中,揭示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对立,但他所讨论的对立关系只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也就是只从劳动日长度不变为前提。

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地租分配理论上的异同斯密的地租理论有四种。

斯密的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也是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的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其工资、利润以外的一种扣除,是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收入;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本身的产物,是土地的自然报酬,因而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第三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因为农业有土地不能任意添加的结果。

第四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与生产的结果。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支付给地主的使用土地原有的不可摧毁的生产力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李嘉图把农场主在获得利润后付给地主的通常所说的“地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改良土地、修建建筑物(用以储存产品)的资本的报酬,另一部分是使用原有土地的代价,他把后一部分作为地租。

他清楚地区分了地租、资本利息。

既然对土地的投资已取得了相应收入,地租不过是使用土地原有生产力的代价,李嘉图正确地指出了,地租就是地主由于占有土地而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在地租产生的原因的问题上,李嘉图认为,地租是由于土地有限以及每块耕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不一致而产生的。

如果土地像空气和水一样,数量无限,其质地均一,地租就不会产生。

可见,李嘉图在这里研究的是级差地租。

他指出了级差地租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地租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上,他认为,由于土地上述特性,随着人口的增加,仅靠优等地及中等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不得不耕种劣等地。

而同量资本和劳动投在优等地和中等地上所收获的农产品,比在同量面积劣等地上多,因此,优等地、中等地上生产的单位农产品中的劳动耗费比劣等地低,而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劣等地上最大的劳动耗费。

这种劳动耗费决定的价值,使耕种劣等地的资本家也能得到普遍利润,即平均利润。

优等地和中等地上的农产品价值小于由劣等地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价值。

于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由于租地资本家竞争,这个超额利润就必然落到地主手中,从而转化成地租。

李嘉图正确地从劳动价值论说明地租的产生,级差地租量取决于不同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样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地租是自然力的报酬等错误说法。

李嘉图还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第一形态,即使用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在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或位置不同)因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第二形态,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等量资本和劳动,因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列表如下。

至于地租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李嘉图指出,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与此相联系,他还指出“谷物价格高昂不是因为支付了地租,相反地,支付地租倒是因为谷物昂贵。

......即使地主放弃全部地租;谷物价格也不会降低。

”地租和利润的关系怎样?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由于连续投资于同一块土地的报酬递减,由于耕种肥沃程度愈来愈差的土地,生产农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增加,这就造成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同时地租也上涨。

工资是由工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主要是谷物)的价值决定的,农产品价值的上涨,必然使工资上涨。

而工资上涨的必然结果,是利润下降。

这样,通过工资这一中间环节,李嘉图得出了地租和利润对立的结论。

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最充分的阐述级差地租的,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科学地说明地租的来源。

他通过地租理论,揭示了地租和利润、地租和工资的对立,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性。

这些都是李嘉图的贡献。

参考文献: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税务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3.葛扬、李晓蓉:《西方经济学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