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部病害
作业:园林植物常发生的叶部病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
铲除病菌,兼治螨类及害虫。
(五)炭疽病类
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半知菌亚门的 真菌引起。
兰花炭疽病
发病严重时兰花整株死亡,在广州死亡率高达30%。
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兰花叶片。病斑的大小、形状因 兰 花品种的不同而异。叶片上的病斑以叶缘和叶尖较为普 遍,为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大斑,有深褐色不规则线纹 数圈,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 散生有黑色小点。
(八)病毒病类
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 株矮化;病重则不开花,甚至毁种。 病毒由媒介昆虫、汁液、嫁接等方式传播,种子传病在 花卉病毒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病毒病防治较困难,主要措 施有:加强检疫,繁殖无毒苗木,有病种苗进行热处理,消 灭传毒昆虫,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 主要种类有:
(二)霜霉病类
主要由鞭毛菌亚门的霜霉菌引起。
月季霜霉病
1.分布与危害:引起叶片早落,影响树势和观赏。
2.症状:叶片最易受害,常形成紫红色至暗褐色不 规则形病斑,边缘色较深。花梗、花萼或枝干上受害后形 成紫色至黑色大小不一的病斑,感病枝条常枯死。后期, 病部出现灰白色霜霉层,常铺满整个叶片。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患病组织或落叶中越冬。 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露地栽培时该病主要发 生在多雨季节,温室栽培时主要发生在春、秋季。
第 5章
园林植物主要病害及防治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5.1
一、概述
叶部病害
叶部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 病、霜霉病、煤污病、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
变色等症状。
二、叶部病害的防治原则
1.
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 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
2.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
柑橘煤污病和紫薇煤污病
煤污病类的防治措施
(1)花木种植不宜过密,并应适当修剪,以利 通风透光,恶化此菌生长环境。切忌环境湿闷。
(2)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木虱等害虫,是
防治煤污的根本措施。可使用10%吡虫啉吡乳油、 50%三硫磷乳油等药剂防治。 (3)发病初期,喷施1:1:150波尔多液,控 制病害的发展,休眠期可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银杏叶斑病和樱花穿孔病
叶斑病类的防治措施
(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选用无病植株种植。合 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并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
(2)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 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3)发病期间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 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 粉剂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5%代森 锌可湿性粉剂800倍。
1.唐菖蒲花叶病、2.水仙黄条斑病、3.郁金香碎锦病
4.美人蕉花叶病、5.香石竹病毒病
菊花脉斑驳病和天竹葵花叶病
四季报春花叶病和菊花番茄斑萎病
郁 金 香 碎 色 病
香 石 竹 病 毒 病
课堂小结:
本次课讲授了园林植物常发生的叶部病害
白粉病类、霜霉病类
叶部病害有
锈病类、煤污病类
炭疽病类、叶斑病类 叶畸形类、病毒病类
斑病等种类。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叶斑病主要由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 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物所致。
1. 菊花褐斑病(菊花黑斑病)
(1) 症状: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圆形或 椭圆,中心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分界清晰,并生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数 个病斑相连成片,最终干枯脱落。
桧 柏 海 棠 锈 病 --
美人蕉锈病
驳骨丹锈病
冬孢子
竹 叶 锈 病
台湾相思锈病
锈病类的防治措施
(1)在园林设计栽培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 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结合庭院清理和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 毁,以减少侵染源。 (3)3-4月份喷1~2次波美1~3度的石硫合剂或1:2:100倍 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小孢子。 (4)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 每隔10d喷1次,连喷3~4次,或用70%托布津、65%福美铁1 000 倍液喷雾。
菊花黑斑病
2.月季黑斑病
分布与为害:该病使月季叶片枯黄、早落,引起月季当年第2次 发叶。 症状:危害叶片等部位。叶片病斑近圆形,病斑边缘呈放射状 扩展。病斑外围常出现黄晕或出现较宽阔的变黄部,病叶较易脱落。 发病特点:露地栽培,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 叶上越冬;温室栽培则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分生孢子由 雨水、灌溉水的喷溅传播。 防治措施: ⑴选种较抗病品种。 ⑵减少侵染来源。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福星、25%晴菌唑乳油8 000倍 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复方硫菌灵800倍液,3~5次。
初期前开始喷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5%代 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隔
10~15d喷1次,连续2~3次。
(六)叶斑病类
叶斑病是叶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各种形状斑 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 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的形成等因素,又分
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
月季霜霉病
霜霉病类的防治措施
① 休眠期清除病枝及枯落叶。 ② 花前,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施1:0.5:200的波尔多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
③ 6月,从田间零星出现病斑时,开始喷施58%瑞毒
霉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月
水肥的科学管理、通风透光等是主要方法。
3. 生长季节一旦叶病发生严重,化学防治成为基本
的措施。常用农药有25%三唑酮、50%苯莱特可 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 剂500~600倍液等。
三、常见园林植物叶部病害及防治
(一)白粉病类
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引起。病
症常先于病状表现。
(4)选育抗病品种。
(七)叶畸形类
①
叶变形病主要发生在木本观赏植物上。该类病害数量不 多,但病原物侵染寄主的绿色部位,引起早落叶、早落 果。发病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削弱树势,容易遭受低 温的为害。 叶变形病主要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 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原菌侵 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 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 常见的有杜鹃饼病和桃缩叶病。
炭疽病类的防治措施
⑴ 减少侵染来源。秋冬季扫集病落叶,剪除病体烧毁,
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梢。使用健康无病繁殖材料。
⑵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提
高寄主的抗病性。栽植密度要适宜,通风透光要好,降低 温度;浇水忌用喷壶直接从植株上端淋水,最好用滴灌。
⑶ 当新叶展开、新梢抽出后,喷洒1%波尔多液;发病
月季白粉病
凤仙花白粉病和黄栌白粉病
九里香白粉病和紫薇白粉病
竹节蓼白粉病
白粉病类的防治措施
⑴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来源。
⑵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 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 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⑶药剂防治。发芽前喷布波美3~4度的石硫合剂。发病 初期喷施25%粉锈宁、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托布津、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
发病规律:炭疽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假 鳞茎上越冬;一般自伤口侵 入,在幼嫩叶片上可以直接侵 入。 高湿闷热,通风不良,花盆内积水均加重病害的发生。 株丛过密,叶片相互摩擦易造成伤口,蚧虫为害严重时也有 利于该病的发生。
山 茶 炭 疽 病药炭疽病
份再喷施一次,即可基本控制危害。
(三)锈病类
锈病主要由担子菌亚门的锈菌引起。 一般来说,病症先于病状表现。
玫瑰锈病
① 分布与危害:为玫瑰、月季的一种常见和严重病害。受害
叶早落,影响生长和开花。
② 症状:主要危害芽、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黄
色粉状物,反面生橘红色粉末(锈孢子),后又出现橘黄 色粉堆(夏孢子),秋末叶背生黑褐色粉状物(冬孢子堆 和冬孢子)。
②
③
杜 鹃 饼 病
桃缩叶病
叶畸形病的防治措施
(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通光条件,
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3)化学防治:
a. 发芽前喷药保护。如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等; b.发病时喷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或波美0.1~0.3度的石硫合剂3~5次。
③ 发病规律:以菌丝在玫瑰芽内和以冬孢子在患病部位及枯
枝落叶上越冬。翌年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幼嫩组织,4月 下旬在嫩芽、嫩叶上呈现出橙黄色粉状物,即锈孢子。5月 在叶背出现夏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第一次 侵染。条件适宜时叶背不断产生大量夏孢子,进行多次再 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龟背竹锈病
月季黑斑病
八 仙 花 叶 斑 病 和 百 合 叶 枯 病
大 丽 花 褐 斑 病 和 杜 鹃 褐 斑 病
非洲菊叶斑病和风铃草叶斑病
凤仙花褐斑病和凤仙花叶斑病
柑橘溃疡病
病原:细菌
瓜叶菊叶斑病和桂花枯斑病
海桐白星病和红背桂叶斑病
鸡冠花褐斑病和水仙大褐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