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西湖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造句。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指导朗读背诵。
学习比喻句。
重点 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2.学习比喻句的写法,会写比喻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西 湖(hánɡ)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2[①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西湖,就是镶(xiānɡ)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地点明西湖是“人间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进一步突出了西湖的美丽。
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tiào),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③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写西湖的山?]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shuò)大的银镜。
[④把湖面比作“银镜”好在哪里?]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⑤白鸥给西湖增添了怎样的美?]段导读: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3[⑥“织成的绿色镶边”说明什么?]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4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1 知识点详解 ☜2 ①开头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总写杭州的美,引领全文。
②比喻。
“人间天堂”就足以表明杭州很美,很令人向往了,然而就在这个天堂里还有一颗最亮丽的明珠,它就是西湖。
可以说杭州处处风光好,最美之景在西湖。
③三个方面:一是写山的布局——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山;二是写山的形势——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三是写山的色泽——绿、青、浓、淡。
④“银镜”不仅点明水面之平静,而且说明水之清澈,为后文写倒影作好铺垫。
⑤白鸥使静态的景物活跃起来,而且使色彩变得丰富了,有了绿、青,又加上了白。
3⑥这句话写环湖的树,用“织成的绿色镶边”来说明树是经过精心栽培的,不是杂乱生长的。
4⑦重点句解析: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把满是“白堤”“苏提”比喻成“绿色的绸带”。
从远处看,堤岸就像是绸带漂浮在水中,写出了一种动态的美。
⑧这两句话主要写小岛,但没有直接写三个小岛上的景色,而是通过写它们在湖水中的倒影,给人“仿佛仙境一般”的感受,让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⑨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作者看到如画般的西湖,赞叹油然而生,流连忘返。
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⑦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yínɡ)洲、湖心亭、阮(ruǎn)公墩(dūn),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⑧这两句话主要写小岛还是湖水?]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yí)呢![⑨“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段导读: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美丽风光。
观察顺序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由外而内。
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5[⑩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wǎn)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这两句话写了西湖什么时间的哪些景物?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rónɡ)化在月色里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段导读: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分别从远眺西湖、近看西湖、月下览湖三方面进一步说明西湖是“人间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幻灯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把你们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学生甲: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学生乙: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60.8平方千米,其中西湖水域面积5.66平方千米。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2.8千米,环湖一周约15千米。
西湖南、北、西三面群山环抱,湖光山色互映,秀美无比,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城市之旁。
学生丙:西湖不仅有如画的自然风光可供游赏,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可供寻访。
学生丁:杭州西湖如今已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的瑞士”。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的莲叶,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⑩引出下文,点明要写夜晚的西湖。
西湖的夜景,主要写了明月、轻风、湖水和华灯。
夜晚泛舟西湖,眼中所见是倒映在水中的“华灯”,给人以迷离恍惚、似真似幻的感觉。
难句解析:这句话描写了月下西湖的美景,天上明月东升,岸边华灯明亮,湖上灯光闪烁,耳边琴声悠扬,这一切让人感觉天和湖是融为一体的,是那么和谐美妙。
5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有特色,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所以,无论是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游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二初读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素”读音是“sù”,不是“shù”。
“令”读音是“lìng”,不是“lìn”。
(2)解释疑难词语。
素有:一直就有。
连绵起伏:接连不断。
犹如:如同。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很和谐。
荡漾:一起一伏地动。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感知全文。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山峦湖水湖堤小岛华灯5.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1)杭州——“人间天堂”。
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中可以感觉到人们对苏杭美景的赞美。
(2)西湖——“天堂中的明珠”。
明珠,是指闪亮、耀眼的宝珠。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西湖的喜爱。
三指导朗读1.教师启发。
我们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1. 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只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教师要让学生看提前准备的西湖照片或风景图。
这样,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图来体会西湖的美。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
3.课文真的很美,优美词句很多。
但这也带来一个困难,由于词语很多,学生读课文很吃力。
所以,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对生字、新词有初步的理解。
1.抄写词语。
(1)远眺山峦掠过一圈河堤(2)荡漾葱绿轻柔围绕心旷神怡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词语。
(1)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三三两两高高兴兴里里外外来来往往(2)一闪一闪打扫打扫休息休息活动活动嫩绿嫩绿思考思考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西湖风光图片。
一复习,巩固生字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湖》这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几个生字。
(2)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
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复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导: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2)回忆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3)回忆西湖有什么样的美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描写的是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的情景。
(1)三面是山,而且山很有特点。
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颜色多变,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犹如”是好像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湖面很平、很亮。
小结: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
(3)自由读。
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思考:十里明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哪些句子令人仿佛到了仙境?(2)了解相关知识。
①关于白堤和苏堤。
苏堤、白堤与孤山把全湖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岳湖、后西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白堤原名白沙堤,西接孤山,东至断桥,长1千米。
苏堤为苏东坡所建,横贯西湖南北。
堤上有石拱桥六座。
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
②关于湖中的小岛。
天然岛孤山和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巧夺天工的人工小岛屹立在西湖之中,使西湖分割有致,层次分明,秀丽迷人,犹如仙境。
整个风景区现有60多处开放景点和4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洞、泉、园、石窟、古建筑,景观丰富,自然与人文相映生辉,这里流传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济公传》等美丽传说。
(3)理解句子。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从这两句话中,能够体会到十里明湖满眼绿色:山绿、水绿、树绿。
句中将“白堤”“苏堤”比作“绿色的绸带”,写出了它的绿、它的长、它的柔。
教师小结: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像三颗绿色的宝石,巧妙地镶嵌在这碧玉似的镜面之上。
苏堤、白堤则像两条飘逸在这镜面上的缎带。
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衬水态,使水态更显柔情。
这山与水美妙而和谐的结合,每每使游人如有身在画图中的感觉,环湖绿茵连绵,花木扶疏,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极具情趣。
(4)回答问题:为什么说到了西湖,就仿佛到了仙境?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这句话将“西湖”比作“仙境”。
“仙境”是人们幻想中的美丽的地方,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西湖的喜爱。
练习用“仿佛”说一句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想象“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为什么说“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西湖的夜景很美,眼前有明月、轻风、湖水、华灯,耳边有悠扬的琴声,在月色中,这一切显得多么迷人哪!(3)想象: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4)练习用“宛如”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