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规范、抓落实、重反馈,稳步提高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在教学质量监控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一、抓管理队伍建设
制度的落实是靠人去执行的,所以我部高度重视部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部的管理队伍由以下人员组成:部主任、教学副主任、三个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课程单元组组长,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由部主任、教学副主任、三个教研室主任组成。
1、管理队伍分工明确
教学副主任抓部门的全盘教学工作。
1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协助部副主任抓教学常规管理,2教研室主任协助抓阳光体育,综合教研室协助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初步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
2、形成了管理体系
(1)形成了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课程单元组长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其中,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抓期中的检查性听评课、期末的考评性听评课;教研室重点抓本教研室教师落实大纲与教改(内容、方法等);课程单元组长、教学秘书重点抓教学常规。
(2)每学期定期召开:期初教学工作布置会、期中教学工作质量总结会、期末考试工作动员会,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抓制度落实
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严格规范的管理流程。
1、制定了《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等15个文件。
2、抓过程落实:
2.1 教学计划方面:
着重抓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教学场地、调(停)课手续及执行情况;(《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教学场地安排方案》,各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此方案实施)
2.2 教学常规检查
(1)教学材料检查
制定了《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检查方案》,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将教案、教
学进度表、任务书、听课计划、听课本、考勤本、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表等教学相关文件按照规定的要求、时间、地点上交,其中教案要求每周一查,任课教师需写好课后小结。
(每周五上完最后一节课后交至教研室主任处)
各教研室主任认真核实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是否到位,发现问题应督促其限期整改,并如实记录,最后将检查结果和意见以书面形式报部办公室备案,并在教研室活动中予以指出。
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检查结果作为教研室、部门是否推荐教学评优、职称晋升的依据之一。
(2)课堂教学情况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
是否携带教学文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教案、考勤与成绩册等);是否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上课;是否按照教学场地安排上课;是否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如请假,是否按照学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办理手续;是否存在扎堆聊天的现象;教师、学生的着装是否符合规范;学生的出勤情况、教师的教书育人情况等。
检查的形式包括:定期(阶段)检查、机动检查、日常检查等。
其中定期(阶段)检查有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学前的教学准备情况检查、中期的集中检查、期末的督考检查以及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教师的阶段教学检查;
机动检查: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随机检查;
日常检查:指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的常规检查。
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检查中,随机抽取各任课教师50%教学班的30%学生发放《教师授课质量问卷表(学生评价用)》进行学生评教,于期末教学检查中,发放《教师教学质量问卷表(教师评价用)》给全体教师进行互评,并及时将上述评教结果反馈给每位教师。
2、听评课
我部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的听评课,即:检查性听评课、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听评课与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
并且要求教师必须与期初根据部门、教研室的计划制定个人听评课计划,并在听评课中,要有被评课教师的亲笔签名,这是教研室、部门检查教师个人听评课情况的依据
(1)检查性听评课(定期与不定期),其中定期的检查性听评课包括常规性听评课与考试周听评课两种;
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随时随地进入课堂进行检查性听评课,但不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
常规性听评课主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文件准备、落实与上课情况;考试周听评课主要检查教师是否执行考试大纲及其考试组织过程与评价的客观性,听评课小组成员完成每次听评课
后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意见,并做出客观的等级评价。
(2)教研室组织的听评课
教研室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中规定的时间、地点组织集体听评课,没有课的教师都须按时参加,也可邀请其他教研室的教师参加,教师听评课情况由各教研室主任详细记录在案。
听课后,教研室主任组织本教研室的教师进行客观评议。
(3)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
要求每位教师听评课次数不低于6节,其中至少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听评课1节;每位教师应根据期初制定的听评课计划听评课,且须至少提前半天告知被听课教师,否则被听课教师可以拒绝接受;要求教师听评课后要有详细的听评课过程记录,要有中肯的评议和建议,每次听课记录后面有被听课教师的签名与日期。
同时规定,教师须在听完整堂课后,在课间休息时间才能与被听课教师交流意见,否则视为干扰被听课教师的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不便说的问题可以通过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向任课教师反馈,以便改进提高。
3、学生课外锻炼情况检查
从本学期开始,对学生课外锻炼的组织与考核形式为:学生自由组织申报“课外锻炼小组”,部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学生按计划组织实施,每个锻炼小组必须认真填写课外体育锻炼小组申报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督查采取自我检查与学校督查相结合的模式,检查结果将作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加分的重要标准。
(1)自我检查:采取组长负责制。
课外体育锻炼小组制定考勤制度,组长负责召集组员进行锻炼。
组长对组员出勤与锻炼情况进行登记(制定统一的锻炼小组登记表),每四周按照出勤锻炼登记表到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学秘书处如实登记本组锻炼情况,负责监督登记的教师,对照部门督查结果,对通报处理的锻炼小组或组员不予登记。
(2)部门督查:部门课外锻炼指导中心将按照各锻炼小组所提供的锻炼计划实施督查,督促各课外体育锻炼小组按照计划实施锻炼,检查各课外体育锻炼小组执行计划的情况,并且做好登记,定期在大学体育教学部公布检查结果,对检查过程中未按计划实施或出勤率低于60%的锻炼小组,检查教师记录在案并给予取消四周课外体育锻炼的处罚。
4、考试管理
4.1 考试安排与组织
对24式简化太极拳、健美操、啦啦操、功夫扇等项目实施了统一考试。
即参加统一考试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练,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我部的安排参加统一考试;
对太极剑、长拳等项目以教学成果展示赛的形式进行考核,即任课教师指导,学生以教学班级为单位组织自学、自编、自练,然后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考核。
考试之前,部门组织对参与成绩评定的教师进行2-3次考核,统一评定标准。
其他项目的考试由任课教师在考试周进行随堂考试,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随时检查。
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考试(800米和1000米),我部在制定期初部门教学工作计划时,就预先安排了身体素质考试周,由综合教研室负责组织统一考试。
并在该次考试之后安排1-2次补考,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以上考试的组织都安排有校代表队的学生参与组织、裁判与监控,基本达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目的。
2、成绩评定与公示
各任课教师、校代表队教练员严格按照统一考试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将各项成绩交教务秘书汇总,部门在成绩录入前一周在网上公示学生所有成绩,各任课教师及时通知其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查询并仔细核对个人成绩,对出现差错的及时更正。
如因教师失职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查询而造成成绩错误者,教师个人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在成绩评定中,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的800/1000米考试成绩、课外锻炼考评成绩、专项技能考试成绩中任何一项不能低于50分,否则期末考试总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3、成绩录入
每学期期末,各教研室统一组织进行学生成绩的录入工作,以防出现错登、漏登、乱登的现象发生。
外聘教师在成绩录入之前需进行培训,成绩录入时各教研室主任到场指导。
成绩录入完毕后,各教研室主任再次进行成绩录入的检查总结工作。
三、高度重视反馈
一个是学生的反馈,一个是部门的反馈,一个是学校教学督导团的反馈。
1、学生的反馈:
主要是通过与学生座谈。
每次听课后组织部分学生座谈,就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
2、部门的反馈
(1)教学秘书每节课前逐一查堂,并将情况记录在教学日志上,有异动与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向协助管理教学的教研室主任汇报、教研室主任不能解决的向部副主任汇报。
(2)教研室主任每周将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材料上交情况、教学检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教研室会议或教研教改活动中指出,与相关老师沟通。
所有汇总情况上报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3)与任课教师座谈。
每学期不定期与任课教师进行座谈,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的建议等与教师交流意见与看法。
3、专家、督导评教反馈
一是将每学期综合评教结果及时与教师沟通;
一是将专家、督导听评课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对于问题较大的,部门将责成相关教研室主任追踪督评,并定期将改进情况向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汇报;对于好的经验及时通过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推广。
大学体育教学部
201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