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生理学试题(A)

家畜生理学试题(A)

家畜生理学试题(A)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而言。

()2、B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细胞免疫。

()3、血氧下降,引起呼吸运动变化的途径,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

4、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含酶量较多的胰液。

()5、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越有利于原尿的生成。

()6、反射时的长短决定于反射弧中突触数目的多少,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时就越长。

()7、N受体分布在植物神经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等效应器细胞上。

()8、抗利尿素和催产素是由腺垂体分泌的。

()9、生长激素缺乏将使脑发育不良和功能障碍,发生呆小症。

()10、在环境急剧变化,如剧烈运动、缺氧、严寒、大失血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

()二、单向选择填空:选一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机体各组织的兴奋性高低不同,其中最高的是()。

A、骨骼肌组织B、心肌组织C、腺体组织D、神经组织2、含有肝素和组织胺的白细胞是()。

A、噬酸性白细胞B、噬碱性白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3、标准心电图中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为()。

A、P波B、QRS波群C、T波D、U波4、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是()。

A、直接通路B、动—静脉短路C、迂回通路D、微动脉5、在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其多吸入的气体量为()。

A、肺活量B、余气量C、补吸气量D、潮气量6、草食动物大肠内的纤维素,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最终生成的物质之一是()。

A、单糖B、二糖C、葡萄糖D、挥发性脂肪酸7、小肠液中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但不能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

A、肠肽酶B、肠激酶C、乳糖酶D、核酸酶8、肾小管分泌的物质之一是()。

A、钠离子B、氢离子C、水D、尿素9、动物体内产热量最多的器官是()。

A、骨骼肌B、肝脏C、心脏D、胃肠10、动物长期处于冷环境中,能够使机体持久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物质是()。

A、肾上腺素B、甲状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缓激酞11、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有()。

A、升高血液温度B、去除血液中红细胞C、去除血液中钙离子D、使血液与粗糙面接触12、当动脉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时,将导致()。

A、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发放的冲动频律增加B、心加速中枢活动减弱C、心抑制中枢活动增强D、血管收缩中枢活动增强13、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能合成()。

A、维生素DB、维生素AC、B族维生素D、维生素C14、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的因素有()。

A、循环血液减少B、血液钙离子浓度升高C、血液钾离子浓度降低D、血液钠离子浓度升高15、肺活量等于()。

A、吸气量与机能余气量之和B、补呼气量与余气量之和C、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D、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三者之和三、多项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添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5分1、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有()。

A、钾离子B、钠离子C、清蛋白D、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2、心交感神经的作用()。

A、提高窦房结自律性B降低心肌的传导性C、提高心肌的收缩力D、增强心肌的兴奋性E、降低心肌的兴奋性3、胆碱能纤维包括()。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交感神经全部节后纤维C、副交感神经全部节后纤维D、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4、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催乳素C、生长激素释放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胆碱能受体有()。

A、α1型受体B、α2型受体C、M型受体。

D、ß型受体E、N型受体四、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动物摄入的水分和其他各种营养物质先进入(),然后进入组织液中,再进入组织细胞。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有()。

3、动物的低级排尿中枢位于()。

4、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腔内的过程。

5、CO2分压增高时,氧解离曲线()移。

6、当环境温度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时,()就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7、特异投射系统中,最重要的转换站是()。

8、胰岛能分泌()和()。

9、睾丸的主要功能是()和()。

10、胆酸盐在小肠被吸收后,可以促进()的分泌。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兴奋性2、体液调节3、中心静脉压4、迷走紧张5、刺激阈6、激素7、强直收缩8、卵黄封闭作用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微循环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

3、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试述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畜生理学试题(03级动物科学)一、名次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稳态2.红细胞渗透脆性3.心力储备4.肺牵张反射5.容受性舒张6.渗透性利尿7.非寒颤性产热8.运动终板9.去大脑僵直10.应急二、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10分)1.阈值大,表示组织的兴奋性低。

()2.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起重要作用。

()3.肾上腺素可使皮肤、内脏等的血管收缩,心脏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

()4.血中pH值降低时,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合力下降,从而使氧离曲线左移。

()5.胃内分泌的盐酸,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抑制胃腺分泌。

( )6.肾在泌尿过程中不仅起排泄作用,在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7.安静时,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为蒸发。

( )8.神经元之间的化学性传递必须经过突触这一结构()9.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借重体门脉沟通联系。

()10.甲状旁腺激素可升高血钙,故可以促进骨的生长。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静息电位是由______离子向细胞______流动所形成的跨膜电位。

2.血浆蛋白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它是构成血浆_____的主要成分。

3.促进静脉血回流的外力因素一是来自____作用,二是呼吸运动时_____的抽吸作用。

4.CO2在血液中化学运输的形式为____ _和__ ___。

5.胰液缺乏时,主要影响_______和________的消化。

6.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受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调节。

7.机体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而在活动时则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8.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共同作用是使大脑皮层既处于,又能产生。

9.按化学性质通常可将激素分为和两大类。

10.泌乳包括和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B.反应C.适应D.反馈调节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b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组织液3.促进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向外滤过的压力包括(d )A.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血压B.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4.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b )A.肺的弹性回缩力B.肺的回缩力C.大气压D.肺内压5.胆汁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c )A.胆色素B.胆固醇C.胆盐D.水和无机盐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d )A.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C.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7.起体温调定点作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位于( c )A.延髓化学感受区B.下丘脑后部C.视前区--下丘脑前区D.下丘脑后部乳头区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b )A.超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兴奋9.下列哪些神经元联系方式可以发生总和或整合作用(c )A.单线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C.聚合式联系D.环式联系10.参与“应激”反应的激素是()A.催乳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E.以上都是五、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体液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慢B.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时间持久D.反应迅速而准确2.具有延缓凝血或抗凝作用的因素是()A.适当降温B.提供光滑表面C.加肝素D.注射维生素K3.直捷通路特点有()A.血流速度较快B.几乎无物质交换功能C.平时处于关闭状态D.对调节回心血量有意义E.可以调节体温4.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于延髓呼吸中枢B.对血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C.对脑脊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D.动脉血中PCO2浓度增高,可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5.胃液成分包括( )A.盐酸B.胃蛋白酶C.粘液D.糜蛋白酶原E.内因子6.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A.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B.肾血浆流量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E.肾小球囊内压7.当血液温度升高到体温调定点水平以上时( )A.皮肤血管舒张B.体内代谢增强C.汗腺分泌D.肺通气量增大8.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传递只有从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B.突触传递兴奋时需要的时间与冲动传导差不多C.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兴奋可以发生总和,而抑制不会发生总和D.在反射活动中,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往往与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频率一致9.腺垂体激素的释放受下丘脑双重控制的有()A.催乳素B.促甲状腺素C.生长激素D.ACTH10.类固醇(甾体)激素的的作用机理是()A.启动DNA转录B.促进mRNA形成C.诱导新蛋白质形成D.也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六、简答(每小题5分,共20分)1.神经和体液是如何调节胰液和胆汁分泌的?2.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

3.简述中枢兴奋过程的特征。

4.简述甲状腺素对三大物质代谢的影响。

七、论述(10分)试述反刍动物瘤胃消化的特点及其在生产实际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的成分或理化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2.红细胞因与低渗液接触而发生破裂溶血的性能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3.心输出量随机体需要而相应增大的这种能力,称为心力储备。

4.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或抑制呼气总称为肺牵张反射。

5.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这一反应称为容受性舒张。

6.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就大,必然要妨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性利尿。

7. 寒冷促使机体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等激素增多,使机体产热升高,称为非寒颤性产热。

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终止在骨骼肌纤维的表面构成卵圆形的板状结构叫运动终板。

9.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的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躯干呈角弓反张状态等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叫去大脑僵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