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2 整流接触和欧姆接触

6.2 整流接触和欧姆接触


③V 0
金属接正极,半导体接负极
外加电压削弱了内建电场的作用,半导体势垒降低;
金属一侧的势垒高度没有变化
Nsm Nms
J Jms 0
E
形成正向电流(电流很大)
对p型阻挡层的讨论类似,但其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的极性正 好与n型相反:
V 0
V 0
金属接正极,半导体接负极 金属接负极,半导体接正极
nd
n0
Nc
exp
Ec EF k0T
p0
Nv
exp
EF
Ev k0T
0
Ec EF EF Ev 0
p 0 nd n0 大注入
② 与空穴的扩散效率有关
3. 欧姆接触
( )什么是欧姆接触?
电子通过M-S接触时,能够不受势垒的阻挡,从一种材料输 运到另一种材料,即其正反偏置的电流输运特征没有差别。
接触情况对比
理想接触
Wm Ws
与n型半导体:电子的阻挡层 整流接触
与p型半导体:空穴的反阻挡层 欧姆接触
Wm Ws
与n型半导体:电子的反阻挡层 欧姆接触
与p型半导体:空穴的阻挡层 整流接触
实际接触
由于存在表面态,总是形成势垒
半导体的掺杂浓度低 肖特
基势
——整流接触
垒二
极管
半导体的掺杂浓度高 半导体 器件与
p0
p0
exp
qVD k0T
>
p0
扩散
漂移
在正向电压作用下,金属和n型半导体接触使得半导体中空穴浓 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少子的注入。 实质上是半导体价带顶部附近的电子流向金属,填充金属中EF 以下的空能级,而在价带顶附近产生空穴。
导带电子转移——电子耗尽
价带电子转移——空穴积累
注入的程度:
① 与势垒的高度有关
n型阻挡层
正向电流
反向电流
p型阻挡层
反向电流
正向电流
注意:无论是哪种阻挡层,其正向电流都对应于多数载流子从半 导体到金属所形成的电流。
单向导电性(整流特性)——整流接触
(2)热电子发射理论
① 适用范围
——适用于薄阻挡层 ln >>d ——势垒高度>>k0T ——非简并半导体
② 基本思想
薄阻挡层,势垒高度起主要作用。
(势垒区很薄,发生隧道效应)金 极属 的电 接

——欧姆接触
6.2 整流接触与欧姆接触
1. 整流接触
(1)外加电压对势垒的影响
① V 0
N sm
Nsm Nms Jms Jsm
Nms
J 0
② V 0 金属接负极,半导体接正极
外加电压增强了内建电场的作用,势垒区电势增强,势垒增高; 金属一侧的势垒高度没有变化;
Nms Nsm
J Jsm 0
E
形成反向电流(电流很小)
① 理想接触(不考虑表面态) 反阻挡层即为欧姆接触
电子反阻挡层;低阻 —触 形成电子反阻挡层
Wm>Ws时,金属和p型半导体接触 形成空穴反阻挡层
② 实际情况(有表面态) 半导体材料与金属接触都形成势垒。
Ø 当势垒很薄时,发生隧道效应; 隧道效应占主导地位时,形成欧姆接触
n 欧姆接触应满足以下三点:
1)伏安特性近似为线性,且是对称的; 2)接触引入的电阻很小(不产生明显的附加阻抗); 3)不会使半导体内部的平衡载流子浓度发生显著改变。
欧姆接触不影响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 应用:半导体器件一般利用金属电极输入或输出电流,要 求在金属和半导体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2)如何实现欧姆接触?
n 隧穿的几率依赖于势垒的宽度
势垒区的宽度:d 2r0 ns n V
qND
V 0
ns VD n
d 2r0 VD V
qND
d 2r0 VD V
qND
N D 1019 cm3 隧道效应
欧姆接触
制作欧姆接触最常用的方法: 用重掺杂的半导体与金属接触, 形成 M-n+-n 或 M-p+-p 结构。
能够越过势垒的电子才对电流有贡献 ——计算超越势垒的电子数,从而求出电流密度。
③ 势垒区的伏安特性
有效理查逊常数
J
J sT
exp
qV k0T
1
J sT
AT 2
exp
qns
k0T
与外加电压无关,是温度的函数
V >0: V< 0:
J
J sT
exp
qV k0T
J J sT
J V
Ge、Si、GaAs有较大的平均自由程,符合热电子发射。
(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PN结二极管
PN结二极管
少子器件 双极型器件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SBD(Schottky Barrier Diode )
多子器件 单极型器件
电荷存贮效应 (低频)
无存贮效应 (高频)
导通电压高
导通电压低
2. 少数载流子的注入
电子转移 V >0时,空穴扩散占优,形成空穴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