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设计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一、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永叔,晚年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读课文,正字音:
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逸豫()函()梁君臣之首
系()燕父子以组困于所溺()为()天下笑
二、课文解析及内容总结
1. 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
翻译划线的句子: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为的吗?
段意: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第二段:世言(世人传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为兄弟,(1)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遗留的仇恨)也。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志!”庄宗受(接)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祀)庙,请
段意:论证中心论点。

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第三段:(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敌)已灭,天下已定,(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没有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4)满招损,谦得益。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翻译划线句子:
(1)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

(2)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

(3)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5)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段意: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第四段:故方(当)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讥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事物困扰,
段意: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2.结构总结:
三、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⑴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作动,订立盟约)⑵而告以成功(动作名,成就了的功业)
⑶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匣子装)⑷一夫夜呼(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盛衰由于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后唐庄宗失天下总

提出论点: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分

反面
逸豫可以亡身


满招损,谦受益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⑸乱者四应(名词作状语,在四面)⑹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⑺忧劳可以兴国(使动,使……兴旺)⑻逸豫可以亡身(使动,使……灭亡)
⑼祸患常积于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⑽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作名
2、文言句式
A、燕王,吾所立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盛以锦囊
E、系燕王父子以组
F、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G、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结构后置句:(CE)被动句:(FG)判断句:(AB)省略句:(D)
3.一词多义
(1)与
与尔三矢(给,动词)无乃尔是过与(读yú,通“欤”,语气助词)尝与人佣耕(为,给,替。

介词)
与其所以失之者(和,连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
(2)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形容词)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副词)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动词)
(3)归
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依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
(4)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5)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形容词,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动词,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强盛)
(6)困
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陷入困境)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
(7)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8)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4.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
(4)系燕父子以组古义(绳索)今义(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结合成的小单位)四、讨论·探究
作者写李存勖盛衰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自然之理也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当窗理云鬓,
2.下列句中的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C)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举以予人
C.举世无双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D)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D)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索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5.下列四句加线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C)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晋军函陵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6.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传说晋王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原文并没有否定天命)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
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