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剂学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课件

中药药剂学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课件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分值:0-2分考试大纲——10大考点(多配伍)本章将回顾一些综合性的考点,请同学们注意!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生物药剂学及其研究内容2. 药物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1.含义:通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包括疗效、副作用和毒性)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与发展,为客观评价制剂的剂型选择、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内容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1.含义: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存在位置、数量(或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

2.研究内容①研究药物在体内经时量变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模型;②发展新的药物动力学模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解析方法;③探讨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④探讨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系;⑤研究药物制剂体外的动力学特征与体内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学习要点:1.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几个基本概念: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配置:分布、代谢、排泄消除:代谢、排泄一、吸收(非血管内给药)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影响因素(口服给药):1.生理因素(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胃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肠液——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背记技巧★酸酸碱碱促吸收(2)胃排空速率慢——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的吸收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药物性质(3)其他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及食物等。

2.药物因素(1)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脂溶性大、未解离型药物易吸收!!——酸酸碱碱促吸收(2)药物的溶出速度3.剂型因素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不同给药途径吸收显效快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给药吸收显效快慢: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考点回顾★——剂型选择的4条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二、根据药物性质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四、根据方药不同剂型的生物有效性参数和生产条件要求☆★考点回顾★——四大非胃肠道吸收剂型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滴眼剂影响因素:①每次滴眼的滴数或滴药次数②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可能影响药效,亦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③眼用溶液的pH及药物的pK a④刺激性⑤表面张力⑥黏度经皮给药制剂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1)皮肤条件①应用部位②皮肤的病变③皮肤的温度与湿度④皮肤的清洁(2)药物性质(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①基质的组成、类型和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穿透和吸收。

②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③附加剂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4)其他因素直肠给药栓剂吸收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生理因素(2)药物因素脂溶性、非解离型的药物易吸收。

(3)基质因素水溶性药物分散在油脂性基质中,释放吸收较快。

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物的亲水性,能加速药物向分泌液中转移,有助于药物的释放。

吸入气雾剂、喷雾剂吸入气雾剂、喷雾剂给药时,药物以雾状吸入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适宜粒径的雾滴在肺泡部位有较好的分布和沉积,为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影响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及分子大小。

吸入给药时的吸收速度与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与药物的分子大小成反比;②吸入气雾剂和喷雾剂的雾滴(粒)粒径大小。

雾滴(粒)的大小影响其在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吸入气雾剂雾滴(粒)的粒径应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在5μm以下。

雾滴过粗——药物易沉着在口腔、咽部及呼吸器官的各部位粒子过小——雾滴(粒)易到达肺泡部位但沉积减少,反而影响吸收二、分布分布: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三、代谢影响因素:首过效应:某些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可能在吸收部位和肝脏代谢,或经胆汁排泄使进人体循环的原形药物减少的现象。

复习小贴士:合并用药可结合中药综合第十章“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进行复习。

四、排泄排泄: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三节药物动力学基本知识学习要点:1.隔室模型、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清除率2.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3. 5组公式:单室模型单(多)剂量静注、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计算公式一、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1.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转运:吸收、分布、排泄(1速度与药量或血药浓度成正比(2)零级速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速度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恒速静滴的给药速度、控释制剂药物释放速度(3)受酶活力限制的速度过程(Michaelis-Menten型速度过程、米氏动力学过程):药物浓度高出现酶活力饱和时的速度过程。

二、药物动力学常用参数1.速率常数(K)——消除速度单位:时间的倒数,如小时-1( h-1)或天-1;2.生物半衰期(t1/2)半衰期:药物体外降解50%所需要的时间生物半衰期:药物体内消除50%所需要的时间3.表观分布容积(V)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式中,V—表观分布容积,X—体内药物量,C—血药浓度。

单位:L或L/kg意义:药物按血药浓度在体内均匀分布时所需体液的容积,没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其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

水溶性、极性大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4.体内总清除率(TBCl、Cl)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配伍选择题:A.生物半衰期B.体内总清除率C.表观分布容积D.零级速度过程E.生物利用度1.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为3.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称为4.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血药浓度无关,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正确答案』A、C、E、D三、单室模型(5种给药模式,9个C-t公式)★背记技巧★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静滴要找K0值,滴注速度别忘记血管外给药找F,吸收分数跑不了多剂量不用怕,公式麻烦不难记静注稳态2公式,间隔给药找τ值血管外也2公式,公式最长最好记(一)单剂量给药1.静脉注射——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式中,C-时间t时的血药浓度;C0-初始血药浓度;K-一级消除速度常数2.静脉滴注——静滴要找K0值,滴注速度别忘记K0-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 SS):在静脉滴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上升,继而逐渐减慢,然后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在这种状态下,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3.血管外给药(口服、肌内、皮下)——血管外给药找F,吸收分数跑不了式中,X0-给药剂量;F-吸收分数(吸收量占给药剂量的分数);Xα-t 时间吸收部位的药量;Kα-—级吸收速度常数;X-体内药量;K-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二)多剂量给药——多剂量不用怕,公式麻烦不难记1.静脉注射——静注稳态2公式,间隔给药找τ值到达稳态时,上式变为τ:给药间隔时间多剂量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多数药物需要按照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时间间隔,多次给药才能达到预期的血药浓度,并保持在一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

随着多次给药,体内药量不断增加,同时消除也相应加快,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2.血管外给药——血管外也2公式,公式最长最好记n次给药后:四、双室模型(了解)配伍选择题:1.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公式为2.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公式为3.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公式为4.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公式为[答疑编号501230119201]『正确答案』B、A、D、C『答案解析』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找lg静滴要找K0值,滴注速度别忘记血管外给药找F,吸收分数跑不了多剂量不用怕,公式麻烦不难记静注稳态2公式,间隔给药找τ值血管外也2公式,公式最长最好记第四节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学习要点: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及其评价指标2.需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与常用参数3.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通常可以用生物利用度和其体外-体内相关性试验等表示。

体外-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生物利用度1.含义: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脚注T与R分别代表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iv代表静脉注射剂。

2.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药物被吸收的程度达峰时间:t max——吸收速度峰浓度:C max——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3.生物利用度的试验方法(自学)最佳选择题:制剂生物利用度常用的评价指标是A.C max、T max和lgCB.C max、T max和C ssC.C max、T max和V dD.C max、T max和KE.C max、T max和AUC『正确答案』E二、溶出度1.含义: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需测定溶出度的药物☆3.溶出度的测定方法转篮法、浆法、循环法、崩解仪法4.溶出度常用参数①累积溶出最大量——Y∞:药物累积溶出的最大量, 100%或接近100%②出现累积溶出最大量的时间——t max③溶出50%的时间——t0.5或t50%④溶出某百分比的时间——t m:如t d表示溶出63.2%的时间⑤累积溶出百分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配伍选择题:A.V dB.K aC.Y∞D.AUCE.t d1.表示药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2.吸收速度常数3.表示药物溶出63.2%的时间『正确答案』D、B、E三、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①药物溶出50%的时间(t0.5)与峰浓度(C max)、达峰时间(t 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之间的相关性将t0.5-C max、t0.5-t max、t0.5-AUC分别进行成对数据回归分析,分别求得相关系数,判断有无相关性;②药物溶出百分数与药物吸收百分数的相关性计算药物溶出的百分数和药物吸收的百分数,将两组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由相关系数判断有无相关性。

配伍选择题:A.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绝对生物利用度D.溶出度E.生物半衰期1.药物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2.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为3.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率,称为4.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正确答案』E、D、B、A『答案解析』式中,脚注T与R分别代表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iv代表静脉注射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