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当电器或机械给出输入信号时,在预定的时间后输出电气关闭或电气接通信号的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的常用功能有:A:通电延时(On-delay Operation)F:断电延时(Off-delay Operation)Y:星三角延时(Star/Delta Operation)C:带瞬动输出的通电延时(With inst. Contact On-delay Operation)G:间隔延时(Interval-delay Operation)R:往复延时(On-off repetitive delay Operation)K:信号断开延时(Off-signal delay Operation)1、控制电源时间继电器的电源端子间一般能承受1500V的外来浪涌电压,如果浪涌电压超过此值时,须使用浪涌吸收装置,以防止时间继电器击穿烧毁;当时间继电器重复工作时,本次电源关断到下次电源接通的时间(休止时间)必须大于复位时间,否则,未完全复位的时间继电器在下一次工作时就会产生延时时间偏移、瞬动或不动作;断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的电源接通时间必须大于0.5秒,以便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而保证在断开电源后按预设时间接通或分断负载;时间继电器的电源回路一般情况下是高阻抗的,因此,切断电源后的漏电流要尽可能小(半导体或用RC并接的触点来开关时间继电器),以免有感应电压而假关断引起误动作(对于断电延时型而言,会产生断电后延时时间到但继电器不释放现象)。
一般情况下电源端子的残留电压应小于额定电压的20%,对断电延时型而言应小于额定电压的7%;时间继电器在完成其控制工作后,尽量避免继续通电。
到时后连续通电会使产品发热,从而加快电子元件老化,大大缩短使用寿命。
2、负载连接时间继电器的输出触点由于受产品体积的限制,往往负载能力不强,因此要对触点进行保护,可在触点两端并接吸收装置(如:RC、二极管、齐纳二极管等)。
不要用时间继电器去直接控制大容量负载,有的负载看上去不大,但由于负载电流特性而出现烧熔触点的现象,下表是负载形式和浪涌电流之间的关系。
负载形式浪涌电流电阻负载标准额定电流电磁铁负载10~20 倍标准额定电流电机负载5~10倍标准额定电流白炽灯负载10~15 倍标准额定电流水银灯负载1~3 倍标准额定电流钠汽灯负载1~3 倍标准额定电流电容性负载20~40 倍标准额定电流电感性负载5~15 倍标准额定电流3、延时误差主要是重复误差、设定误差、温度误差和电压误差:重复误差1/2 (Tmax -Tmin) TMs 100%额定值电压误差(TMx -TM) TMs 100%容许的电源电压范围温度误差(TMx -TM) TMs 100%额定值-10~+50 ℃设定误差(TM -Ts) TMs 100%1最大刻度值的1/3 以上20 2 ℃TM:测量的延时时间平均值Ts:设定值TMs:最大刻度值TMx:在不同的电压、温度下所测得的平均延时值Tmax:测得的最大值Tmin:测得的最小值二、如何选用继电器在通讯设备、自动装置、家用电器、汽车电子装置等凡是需要电路转换功能的地方,都可以选用继电器。
由于应用领域很广,不同用户对继电器的要求千差万别。
为满足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使用要求,各继电器生产厂家开发了许多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不同使用性能的继电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结构、高性能、高可靠的继电器不断地涌现。
面对品种规格繁多的继电器产品,如何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可靠性。
如何合理选用继电器?首先要深入分析、研究整机的使用条件、技术要求,按照价值工程原理,合理地提出入选继电器产品必须达到的技术性能。
我们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应介入继电器的选型,发挥我们的优势,当好参谋,做好售前、售后服务。
可以按下述要点,逐项开展分析、研究:外形及安装方式、安装尺寸;输入参量;输出参量;环境条件;安全要求;可靠性要求。
下面按上述要求分别阐述。
1、外形、安装方式、安装尺寸继电器的外形、安装方式、安装尺寸品种很多,用户必须按整机的具体要求,提出具体的安装面积,允许继电器的高度、安装方式、安装尺寸。
这是选择继电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以下几个问题,选用时应予以注意:(1).对于PC板式引出脚;脚间距大都为2.54n(n=1、2、3,以下同),如JZW5;也有2.5n,如JZG2-2/B;也有不符合标准间距的继电器,如MR72。
引出脚的长度一般为3.5。
(2).引出脚的可焊性、继电器的抗焊接热、引出脚相对底座的不垂直度等应有严格的要求。
(3).快连接式继电器;快连接引出脚通常有250#(6.350.8)、187#(4.750.5)2种。
这类引出脚要特别注意插拔力要求,250#引出脚:拔力矩>10kg.cm; 187#引出脚:拔力矩>5kg.cm。
三、输入参量不同种类的输入参量,是选择继电器型号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输入参量的种类有:(1).交流输入参量。
当输入参量为交流电压(电流)时,应选用交流继电器。
选用这一类型的继电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交流频率----交流继电器输入电压(电流)的频率一般为50HZ,或60HZ。
由于二者线圈的感抗不同,吸动电压有明显差异。
合同中应予注明。
环境温度----交流继电器由于存在涡流损耗、磁滞损耗,继电器的温升较高,一般为70℃到80℃。
工作环境温度不宜过高,最好为40℃到65℃,确定环境温度的计算公式:t1t2-t3-150C;注:t1:继电器最高环境温度,0C;t2:漆包线、绝缘材料最高允许长期工作温度0C (B级为1300C;F级为1550C)t3:继电器平均温升,0C。
由此可见,当提高环境温度,要求漆包线及绝缘材料的耐温等级相应提高,继电器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交流噪声----继电器工作时,会发出交流噪声。
初始要求小于45dB (分贝),实际使用中,由于磁极间出现砂尘等污物、机械参数的变化,交流噪声会有所增大。
吸动电压----交流继电器的吸动电压一般小于80%VH(额定工作电压以下同);允许最高吸动电压<90%VH。
用供电电压直接激励的继电器,当供电电压波动幅度大于10%,将导致继电器的失效,电压过低,吸动不可靠,会出现似吸非吸而失效;电压过高,温升上升,继电器绝缘受损而失效。
当供电电压大于10%时(如农村电网电压波动大)。
合同中应提出,将吸动电压酌情降低;选择较高耐温等级的漆包线、绝缘材料。
(2).直流输入参量。
这类继电器应用很广,分几种情况加以讨论。
选择直流继电器,突出问题是灵敏度L(线圈额定功耗)问题,L与输出功率大小、外形尺寸、环境条件(环境温度,振动、冲击)有关,确定继电器灵敏度应十分谨慎,不可片面强调灵敏度,而牺牲其他性能。
当对灵敏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一般灵敏度的直流继电器;当灵敏度要求较高,输出功率为强电,环境条件苛刻,可用固态继电器、中等灵敏度的继电器;当要求高灵敏度(如0.2W以下),可采用混合继电器、极化继电器。
但混合继电器的价格较高,体积较大;极化继电器环境适应性较差,负载能力不高。
当输入电压持续时间较长,如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建议采用磁保持继电器。
有几个好处:节省输入电能;降低继电器温升;提高环境适应性。
但要求输入量为脉冲,有极性要求,输入线路复杂化。
如磁卡电表用继电器、卫星电源控制用继电器,继电器触点在一种导通状态下可连续工作几十小时,几个月,采用磁保持很合算。
在电能消耗严加控制的场合下,经常采用磁保持继电器。
当输入参量频率达10Hz及以上,要求继电器快速动作时,应选用舌簧继电器、极化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
舌簧继电器动作频率可达50次/秒,价格低廉,但触点负载能力低,一般只能达50mA、28VDC;极化继电器、固态继电器、切换速度可达100次/秒,工作可靠,但价格高,体积较大;(3).温度变化影响:继电器线圈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继电器吸动、释放电压的影响是明显的。
温度上升到极限高温时,释放电压趋于最大值,吸动电压相应升高;温度降到极限低温时,释放电压趋于最小值,吸动电压会有所降低。
极限高温下的不吸动或吸合不可靠;极低温度下不释放或释放迟缓,将导致继电器的失效。
对电流型继电器,因吸动安匝,释放安匝不受线圈电阻变化的影响,故不随继电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必须指出,有些用户选用电流型继电器,而不是用恒流源作为继电器的激励源,实际上用的是电压源。
在这种情况,必须考虑温度对线圈电阻的影响。
(4).固体器件开关激励:a.固体器件开关的负载能力必须与被激励继电器的线圈相适应,且留有充分的裕量(一般为2倍)。
b.固体器件开关接通时,激励回路电压分配必须确保继电器线圈上的实际激励电压值符合额定工作电压要求。
c.固体器件开关关断时,激励回路的漏电流必须小于继电器的最小释放电流。
d.固体器件开关反向耐压必须与50~80V峰值电压相适应,且具有必要的余量。
由于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会产生很高的浪涌电压,有时可达1500V,为将电压峰值限制在50~80V 之内,必须采用适当的抑制措施。
低压激励与高压输出隔离:现代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往往以低压回路的固体器件开关控制小型中间继电器的输入,再用该继电器的触点转换220V AC或380V AC感性负载回路(如电磁铁、接触器线圈),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功能。
中间继电器实际上承担了低压、高压隔离并转换感性负载功能。
选用此类中间继电器,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抗电水平和长期耐受高、低温、潮湿、砂尘及有害气体作用的能力。
一般说来,抗恶劣环境能力,可由密封措施与必要的防护手段加以保证;绝缘抗电水平可由绝缘间隙、配电距离严格的控制、认定得以保证。
(5).互相干扰、误动作:在印刷电路板上高密度组装多种继电器,特别是含有大型电磁铁或接触器产品时,有可能产生电磁互感,导致继电器误动作;也可能由于其活动部分的冲击,振动而导致其他继电器的误动作。
对于灵敏型、简易通用继电器产品的安装,相关位置的安排,要特别留意。
远距离有线激励方式:自动电话振铃电路、门铃型布线激励方式等均属于此类。
由于激励用的连接导线较长,应充分考虑连接导线的电压降对实际激励值的影响,确保加在继电器线圈上的实际激励值达到规定的额定电压工作值的要求。
3、输出参量国内大多数继电器负载能力,只标最大纯阻性负载,这给用户在选择继电器负载时,产生二种误解,导致选型失误。
误解之一是:用户实用的往往不是纯阻负载,而是感性的、灯的、电机的或容性的负载,负载大小等同或接近于阻性负载;误解之二是:负载可以从低电平到额定负载,均能适应。
应该指出,能可靠转换10A阻性负载的继电器,不可转换10A的感性负载,不一定能可靠转换10mA的负载。
因为不同性质负载条件下的电接触失效机理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