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护理研究进展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护理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总结和归纳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护理的研究进展。
结果:通过对患儿的观察护理,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基础上,施加临床观察、静脉补液、对症护理、感染控制、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缩短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轮状病毒,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
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常见并发症有:胃肠出血、酸中毒,心肌损害,过敏性紫癜、Reye综合征、脑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DIC等。
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少数后果严重并可造成死亡。
现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轮状病毒腹泻的特点1.1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菌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菌有以下几类: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外源性肠道病原菌、轮状病毒1.2 轮状病毒的发病率调查杨慧波等调查57例腹泻患儿结果表明,6个月至12个月内婴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率最高为86%。
10月-12月为高发期[1],每年全球大约有90万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感染[2]。
1.3 轮状病毒的流行季节中国RV腹泻以秋冬季为流行高峰,主要流行时间从10月~次年2月.1.4 轮状病毒感染后症状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症状可持续3~9天。
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3]。
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在3-5日后才最活跃,因此患者初发症状未必是腹泻,可能腹泻之前常常有1-2天发热,咳嗽和流涕、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4],有的患者会每日便便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
不过,一旦出现脱水,就要引起注意。
感染轮状病毒后,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5]。
无腥臭,部分有奶瓣,无黏液和脓血,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或1~2个/HP,脂肪球无或+~++.大多伴发热、呕吐症状,有轻度或中度脱水.两组资料在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周闯等调查回顾分析20例RV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RV感染新生儿中,全部均有腹泻症状,表现脱水16例,酸中毒12例,死亡1例.12例有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0%,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增高,18例有呛奶、吐奶表现[7]。
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
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囱门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严重可导致死亡[8]。
1.5轮状病毒感染后的并发症蔡晓明等,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87例,对患儿的肠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表现通常反映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脏、神经系统的损害以及患儿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渗血症.其中90例患儿出现循环系统损伤,占48.1%;79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损伤,占42.2%;15例患儿出现肝损,占8.1%;8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占4.3%;12例患儿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渗血症,占8.0%[9].常见并发症有:胃肠出血、酸中毒,心肌损害,过敏性紫癜、Reye综合征、脑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DIC等。
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少数后果严重并可造成死亡。
2、预防及切断感染2.1 杀灭轮状病毒据测试,轮状病毒在50℃的高温下,1小时仍然不会死亡;在-20℃的严寒条件下,可以存活7年;在-70℃的环境中可以长期保存。
它对酸碱也有较强的耐受性,一般的洗涤剂对它毫无杀灭作用,但在外界环境中不能繁殖。
正是由于该病毒的这些特点,才使它在不利的环境中能长期潜伏等待、一旦有机会进入人体,便会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部环境。
重新感染别人。
这样周而复始,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能有效杀灭该病毒的有效药物。
2.2 处理患儿的用物轮状病毒传染源为人和动物。
患者从潜伏期至腹泻停止,均有传染性。
患病婴儿的母亲带病毒率可高达70%,因此带病毒者是更为重要的传染源。
多种动物可感染轮状病毒,是人类感染的潜在传染源。
2.3 消毒与隔离措施管理传染源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
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
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期间少与或不与其他健康儿接触,被排泻物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换洗、消毒,以免引起交叉和重复感染。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严格无菌观念;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2小时,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0分钟。
每天用2%来苏儿喷洒、擦洗病室、洗涤间等;食具、衣物、玩具、尿布等应专用,污染的尿布先清洗干净后再用沸水泡烫,并在固定的地方让阳光直接曝晒,利用紫外线再次消毒。
3. 对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的护理措施3.1 饮食护理受感染后的小肠绒毛要一周才能修复,再此之前患儿若喝奶粉、母乳、牛奶、蔗糖类食物,还可能延长拉肚子的时间。
因此要慎重选择食物。
可继续喂养,避免刺激性食物。
饮食护理指导:在治疗婴幼儿腹泻病时应改变陈旧的观念,给足够的食物,若有母乳则继续母乳喂养,若人工喂养则继续给予平时习惯的饮食,按时添加辅食,其饮食原则上应该是低双糖,特别是低乳糖、低蛋白、低脂肪,最好是半消化分解便于吸收利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10]。
3.2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3.2.1急性期是应特别观察精神意识皮肤弹性,前眼眶有无凹陷,摄入量,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同时要观察经过补液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11]。
3.2.2观察呼吸深浅、频率和节律的变化。
3.2.3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果患儿体温高,让患儿多饮水,可用冰袋行物理降温。
并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以便于及时观察患儿脱水情况,及时补充体液。
3.3 特殊护理注意宝宝排泄物的处理,尤其是尿布要用水煮消毒,大人注意清洁,回家要洗手和换衣服再去抱宝宝[12],如果腹泻严重就吃点思密达(蒙石托散),止泄。
3.4 食物及用药指导3.4.1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3.4.2避免过敏性食物,不吃生的,多纤维的,坚硬的,油炸和脂肪多的食物。
3.4.3物治疗除继续选用恰当抗生素等药外,主张应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此药能与粘液糖蛋白相结合,提高粘液屏障的抗病能力。
同时对引起消化道疾病的多种攻击因子,具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
思密达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无毒副作用,疗效好[13-14]。
3.4.4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性腹泻, 抗生素不但无治疗作用, 还可引起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 肠道微生态失衡, 造成条件致病菌感染。
应用抗生素不利于疾病恢复。
对重症患者 ,可以适当选用抗生素[15]。
3.5臀部护理应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皮肤发生破溃[16]。
37例臀红者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红臀均消退[17]。
红臀护理处理也可维生素AD滴剂及制霉菌素混合剂外涂臀部患处[18]。
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
3.6补液的护理3.6.1患儿无脱水和中毒症状,精神食欲好可让患儿继续进食,可采用口服补液调[19]。
3.6.2给予100-150ml/kg,液量在4-6h少量多次喂哺。
3.6.3静脉补液是适用于严重脱水患儿[20]。
3.7中医给药护理3.7.1经皮给药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使用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即作用皮肤在脉冲电流导入过程中电压可以改变皮肤成分的分布排列,促进药物渗透[21]。
经皮给药贴片主要成分为当归,白果,丁香,等,主要作用为消炎,退热,收敛止泻。
注意贴片处皮肤完好,充分暴露神阙穴和关元穴,准确调节脉冲强度,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贴片处有无过敏。
3.7.2中药穴位敷贴取凡士林200g,煮沸后加入苍术粉和苦参粉100g,调匀后冷却备用。
用法:取上药10g神阙穴外敷,以敷料固定,一天一次[22]。
西医对症支持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可明显缩短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程,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3.7.3隔药灸治疗中药消积散(组成为焦山楂,炒麦芽内金,延胡索)研细末,过80目筛,装玻璃瓶备用。
使用时加甘油醋混合液调成糊状,置于自粘性敷料中,敷于患儿神阙穴[23]。
点燃艾条,置于自制艾条盒中固定,艾条置于药饼之上,并根据药饼温度调节艾条高度。
每次灸20分钟后药饼保留6-8小时后取下[24]。
注意药饼温度,防止烫伤。
观察皮肤情况,看有无过敏。
治疗期间可以分散患儿注意力,防止焦虑烦躁。
隔药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疗效确切,缩短疗程治愈率高。
操作方法简单,患儿容易接受,易于推广。
3.7.3推拿治疗调整饮食,给予口服补液盐补液,适当口服药物调整酸碱及电解质紊乱。
对于伴有发热、呕吐、腹痛、咳嗽等症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同时口服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组同时配合运脾止泻推拿手法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分阴阳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补脾500~1000次、运土入水100~300次、摩腹30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捏脊3~5遍。
穴位加减:呕吐加揉板门;腹痛加揉外劳宫;尿少加清小肠;发热加清天河水。
治疗3天后,调整治疗方案,改清补脾为补脾土500~1000次,清大肠改为补大肠300次。
在治疗的同时,两组均加强饮食调护,顾护脾胃,减轻胃肠道负担。
3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25]。
小儿推拿疗法通过对外表肌肤穴位的推、揉、按、捏等,刺激肌表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扶正祛邪达到治病之效,并且无痛苦、易被儿童接受,治疗儿科疾病具有明显优势。
3.8其他护理除饮食调整外,患儿腹部要保暖。
由于秋季气候凉,而且患有腹泻病的儿童受病毒的侵犯,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腹泻加重。
4 .小结小儿腹泻为儿科第二大高发病,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1/3左右。
要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家长遵医嘱用药,不要盲目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本病为强传染性疾病,易感人群范围广,需做好消毒和隔离。
注意小儿的特殊性,做好日常护理,尤其是皮肤护理。
做好保暖,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也很关键,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可以结合中医治疗,达到治病之效,并且无痛苦、易被儿童接受,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