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处理


正确喂养--奶量计算
• 出生后24小时开始一律按30ml/次,作为基础 奶量。 • 体重大于3000克的婴儿以后每天每次在基础 奶量上加10ml。 • 体重小于3000克的婴儿每天每次在基础奶量 上加5ml。 • 10天以上按体重1/5计算(全天量)。 • 正常喂养是2~4小时一次。
关于生长发育的一个误区
呕吐的原因
★新生儿出血症 ★应激性溃疡 ★药物副作用 ★感染 ★胃食管返流 ★便秘 ★外科疾患
呕吐的处理
• 出现呕吐应立即右侧卧位,拍背,防止吸入。
• 发现孩子呕吐后应记录:呕吐物性质,呕吐量, 呕吐与吃奶的时间关系,是否喷出,是否腹胀, 有无其它不好解释的现象(如烦躁哭闹)。 • 如果改善喂养方法,小儿处于头高、右侧卧位 仍不缓解,应立即就诊。
肛门、外生殖器特点
• 生殖器:生后阴囊或阴阜常呈轻重不等 的水肿,数日后消退,两侧睾丸多下降, 也有位于右腹股沟等处。 有时可见一侧 或双侧鞘膜积液,常于生后二月内吸收。
• 肛门:有时可见畸形,应仔细观察胎粪 排出情况,必要时作肛指检查。
四肢特点
• 四肢:其姿势与胎位有关。一些貌似异 常者以后可逐渐恢复。
嗜睡或不易唤醒
•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 长时间的清醒。 • 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 醒状态 • 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 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 • 出现症状提示病情危重,及时就医。
惊跳的处理
要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生理性体重下降
• 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体重会出现下 降。往往是乳儿吃奶较少,隐性失水以 及大小便排泄有关。 • 3~4天左右降到最低,但不超过10%, 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 • 早开奶、早吸吮利于体重恢复。 • 如果体重下降过多,应该及时就诊。
乳房肿大
• 出生1周后有时会出现两侧乳房肿大现象, 10天后最明显,有时还有少许乳汁分泌。 男女均可能出现。 • 2~3周自行消失。 • 切勿挤压,以免感染化脓。
多动
• 有些婴儿在新生儿终末期或稍晚些可表现为多 动,易激惹及颤动。哺乳时不肯安静,哭闹不 停。常发生呕吐,有时为发作性哭闹,睡眠亦 不安静,日夜颠倒。这些多动现象可能与母亲 在妊娠期情绪过分紧张及忧虑有关。婴儿出生 后,母子间可能有一些不协调,致情况更有发 展,可以称得上为小儿的脑性微功能障碍症。
皮肤特点
• 毛囊炎:为突起的脓疱,周围有很窄的 红晕,以颈根、腋窝、耳后、肘曲分布 较多,数日内消退。
皮肤特点
• 粟粒疹: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 常可见到因皮脂腺堆积形成针头样黄白 色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皮肤特点
• 汗泡疹: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 处见针头大小的汗泡疹,又称白痱。因 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新生儿视觉
新生儿视觉距离在10-15厘米内
新生儿听觉
新生儿能听到10-15厘米内的声音
新生儿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发育基本成熟,对妈 妈 的体味和母乳的气味非常喜欢
新生儿味觉
我喜欢香甜的 奶味
正常新生儿特殊现象
★生理性黄疸 ★乳房肿大 ★马牙 ★假月经 ★白带 ★生理性体重下降 ★红色尿 ★青记 ★多动 ★喉鸣 ★心脏杂音 ★脐疝
• 切勿刺破、挤压,以防化脓感染,甚至 引起败血症。
毒性红斑
• 出生后激素水平变化或肠道吸收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 应。 • 一般出生24小时后出现,表现为皮肤鲜红色红斑,大 小不等,数目多少不一,可融合成片,有时红斑上可 出现略带黄色的丘疹,个别发生脓疱。 • 多发生在躯干,尤以臀、背部为多。 • 7~10天可痊愈。 • 无需特殊处理,个别患儿可涂以炉甘石洗剂。 • 如脓点多需要专科处理。 • 注意预防全身感染。
哭闹正确处理
• 正确判断饥饿、大小便情况下的哭闹。 • 安慰、腹部按摩、喝温热水。
• 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 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 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 病情严重。要及时就诊。
惊跳
• 有时小儿睡眠状态下或外界有声响时出 现惊跳现象。 • 出生前3天的原因有:低血糖、低血钙、 低血镁、维生素B6依赖、颅内出血等, 其中营养性因素居多,尤其是低钙。
越胖越好,越大越好!
• 正常出生体重3000克,月末约增加500~ 1000克,前6月体重每月增加600克,后6月 体重每月增加500克。 • 生长发育过快容易造成营养物质相对不足。
喂奶困难
•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 拒奶,呛奶。 • 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 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 病等。
头面部特点--口腔
• 螳螂嘴:还有些新生儿,两颊上各有一块较厚 的胎脂样组织,突起明显时很像“螳螂嘴”, 这是新生儿特有的脂肪垫。有了它,更有利于 乳儿吸吮,对身体健康毫无影响。 • 舌系带:有个体差异,或薄或厚,或紧或松。 • 膨氏珠:大多数新生儿在上颚中线上可见大小 不等约2~4mm的小结节,这系上皮细胞堆积 而成。 • 马牙
哭闹
• • • • • • • • 饥饿 大小便 情感需求 疼痛、不舒适 牛奶过敏 感染 神经系统疾病 其他
哭闹鉴别
• • • • • 哭声是否婉转 安慰是否容易缓解 是否有规律性 与吃奶的关系 有无其它症状
关于哭闹的误区
• 哭肯定是饿了,一哭就吃。 • 哭的好可怜,抱抱就好了。 • 哭就是肚子疼
腹泻的处理
• 生理性腹泻无须特别处理,如大便次数 过多,体重增长不理想,母亲可服用消 炎痛25mg/次,2次/日,共1~2周。 • 母亲饮食不要过于油腻。
• 注意尿量有无减少,精神有无减差,如 有应立即就诊,以防脱水。
• 不要随意服用抗生素! • 不要自行处理,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呕血和便血
• 首先应排除母血咽入综合征和口鼻、咽 喉出血吞入。 • 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有:新生儿出血 症、应急性溃疡、急性胃肠炎、NEC、 严重感染致DIC、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 性消化道畸形。 • 及时通知医生。
生理性黄疸
• 每日测量孩子的黄疸指数。
• 让新生儿勤吸吮母乳,保持大便通畅、 黄疸会消退较快。 • 出生后2-3周仍不消退,需到医院检查。
关于黄疸的几个错误认识
• 所有的黄疸都是生理性的,都是正常的。
• 黄疸出现后多喝葡萄糖水就可以了。
• 只要不是溶血引起的黄疸就不要紧。
• 退的慢不要紧,迟早会退的。 • 黄疸高可能和母乳有关,停了母乳就行了。
假月经
• 女婴出生5~7天左右从阴道排出少量血 性分泌物,持续1~2天消失。 • 无须任何处理。 • 出现假月经时只能淋浴,不能盆浴。
白带
• 女婴的阴道内会有白色分泌物流出,称 为白带。 • 不用特别处理。持续几天就会消失。
马牙
• 有些新生儿的牙龈上可见白色“牙齿”, 民间俗称马牙。 • 马牙实际上是角化上皮珠。 • 无须特殊处理。
• 配合医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 母孕期有无小腿抽筋、有无大量服用维 生素B6,有无糖尿病等应提供给医生。 • 不要自行服药
脐渗血
• • • • 脐带未脱落。 与尿布摩擦 纯母乳喂养儿 早产儿
脐渗血处理
• • • • 75%酒精或碘伏消毒,1次/日。 应用棉布尿布。 二次断脐 注射维生素K1 。
腹泻
• 新生儿肠道功能不完善,大便没有规律。但一般不超过 5次/日。 • 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称为腹泻。 • 生理性腹泻:纯母乳喂养,无呕吐,精神反应及生长发 育好,生后不久即开始腹泻,粪便常规及培养正常。 • 大便发绿,有泡沫,含奶瓣,有酸臭味,多为消化不良。 • 大便稀水/蛋花汤/粘液/洗肉水样/海水样/胶冻样/喷射 状,化验可见大量白细胞,考虑感染性腹泻。
生理性黄疸
• 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增加,肝酶活性不足, 对胆红素代谢能力差,70~80%的新生儿会 出现生理性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 一般于生后2~3天开始出现,5~7天达到高 峰,7~10天消退,大多不超过2周。
• 通过口服肝酶诱导剂(如鲁米那),加强喂养, 葡萄糖水可以起到干预作用。
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处理
Chang’an hospital .Doublt
• 医学上将出生28天以内的婴儿称为新生 儿。 • 正常新生儿一般不会有什么异常情况。
• 但有个别新生儿可能出现一些特殊表现。 如红尿、黄疸等,多数是生理现象,不 必紧张、惊慌。
新生儿的特点
• 外观特点:头大、躯干长,头部与全身 的比例为1:4。胸部多呈圆柱形,腹部 呈桶状,四肢短,常呈屈曲状。
俗称“腌屁股”。表现为会阴、肛门周围及臀
部皮肤发红,布疹主要是由
于腹泻、便溺刺激臀部皮肤或护理不当造成的。
尿布疹的处理
及时发现宝宝大小便 保持宝宝臀部清洗干净 局部可涂5%鞣酸软膏
皮肤青紫
•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 • 要及时给以氧气治疗。 • 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意保暖,保持呼吸 道通畅,防止奶及呕吐物呛人气管。 • 间断给奶.不要使婴儿长时间吸奶。 • 无明显诱因出现的青紫提示呼吸系统或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情危重及时就医。
★出生时因羊水咽下,尤其是咽下污染的羊水可以引起呕吐,开奶
后明显。 ★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占1/4: • 喂奶过频(一哭就喂) • 奶量过大 • 频换奶粉 • 浓度不当 • 乳孔过大过小 • 配奶过热过凉 • 奶后腹部受压 • 吃奶后平卧或过早过频翻动小儿。 • 喂养不当的呕吐物多为奶凝块。纠正喂养方法后改善。
红色尿
• 有些新生儿于出生2~5天后,每次排尿 时啼哭,当换尿布时又有尿液染红尿布。 其实这种情况不必惊慌,绝大多数是生 理现象,这与婴儿白细胞分解较多,而 使尿酸盐排泄增加有关,过几天会自然 消失的。
青记
• 有色人种多见。几厘米大小或大片融合 覆盖于腰、背、臀部及大腿部,多数在 2~3岁消退,个别7~8岁自然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