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例题: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
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3分)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分)1、(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12分)例题: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12分)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实践的目的性、有意识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的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待实践充分检验。
(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
浙江省不仅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而且积极对群众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加以总结。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浙江省政府在总结肯定的基础上,予以大胆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了浙江的发展。
1、“营改增”改革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2年1月起在上海开始试点以来,目前试点已从上海分批扩大包括浙江在内的11个省市。
在借鉴上海经验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浙江省试点工作得到了扎实稳妥推进。
浙江此次纳入营改增试点,不仅将加快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浙江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也将有利于为今后在全国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结合材料,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我省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的认识。
2.自上世纪90年代,为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GDP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硬指标”,但对GDP的崇拜,也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等现象。
“十二五”规划降低了GDP增速指标,提高了居民收入指标,这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对GDP认识的变化过程。
(6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GDP的认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我们对GDP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3分)1、(2011高考)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例题: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
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
①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在发展核电过程中,人类要从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出发,从安全标准、安全建设、安全措施、技术体系等方面来充分认识真理,确保核电安全。
1、[2009江苏政治35]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
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
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2.2011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时指出,我们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根据形势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结合“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又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
(20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简称认识论,第6课)1、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2、答: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各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人们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并确定下来的。
(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世界经济格局所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变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经验,提高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能力。
(3分)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根据世界经济格局所发生的纷繁复杂的变化,各届达沃斯论坛确定不同的主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世界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
(3分)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各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互动式交流,对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形成共同的认识,进而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3分)1、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营改增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营改增是我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在试点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试点工作扎实稳妥推进。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我省试点工作在借鉴上海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正体现了这一点。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试点工作不仅有助于浙江经济的发展,又要在试点中形成新的正确认识以指导实践,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将营改增工作推向全国。
1、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2.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1、[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
宏观经济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因此既要稳定,又要灵活。
(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的。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不会一成不变,应灵活。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