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改错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时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4、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5、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6、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的。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是正确的。
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是错误的。
一、单选题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②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矣③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④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0年1月,中国专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深化了对流感病毒复制周期的理解,为研制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
这体现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④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贝克莱认为,“人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并不反映观念之外的任何事物,而且观念之外就没有任何事物,人们平常所说的事物,不过是观念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
”下列与这一观点同属于一个哲学派别的是( )①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②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③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④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智慧。
下列哲学观点及对其分析正确对应的是()①太虚即气——朴素唯物主义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唯心主义③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不可知论④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客观唯心主义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近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
由此可知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③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8.“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A.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B.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D.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9.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模型”;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③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④思维和存在相互决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王失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己”、“掘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
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B.“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C.“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2.疫情肆虐之际,钟南山表示,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中间宿主应该不只有穿山甲一种,但病毒的来源人类肯定能查证清楚。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13.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了一场壮观的日环食天象。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对此次天文现象进行了精准的预报。
这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中的________的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问题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统一的问题14.我国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气者,理之依也”。
这种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5.郭象认为“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韩非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三人的观点依次分别是()①唯物主义②辩证法③形而上学④唯心主义A.①-④-②B.①-③-④C.③-①-②D.③-④-②16.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下列对二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①泰勒斯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②柏拉图正确地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③二者对于世界本原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④二者的观点都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7.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
”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世界观一致的是①天地合万物生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③存在即被感知④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对于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它认为物质是所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B.它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它强调了客观实在性这一物质的唯一特性D.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感觉的19.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主张用有感觉、有精神的、活的机器这一新概念来说明人,认为人的身体状况毫无例外地决定人的心灵状况,人的机体组织则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的机械规律支配的自动机。
上述观点()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③具有明显的机械性④在历史观上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B.②①C.①③D.③④20.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亦有人认为“我在,故我思”,这两种观点()①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②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③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面对酷暑,有市民提出“心静自然凉”。
对于“心静自然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承认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有合理性②承认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④承认了静止是事物的本质属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能动的、不能分割的精神实体,是构成事物的基础和最后单位。
单子与单子之间不发生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协调的,这就是前定和谐。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①属于朴素唯物主义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包含辩证法的思想④陷入相对主义窠臼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3.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清楚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变化。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揭示了生命最重要的适应过程之一的作用机制,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从哲学上看,这再次证明了()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具有同一性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正确地看待自然D.哲学源于人们在思考中对世界的追问24.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
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B.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D.思维与存在具有可知性25.下列观点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① 存在就是被感知② 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③ 物是观念的集合④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下列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A.都认为意识是物质派生的B.都承认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都有一定的局限性D.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27.在疫情期间,某大国国民认为,只要我不检测,病毒就感染不了我,只要我不检测,就不会有新增。
与这种观点相一致的是()①我思故我在②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④心外无物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8.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9.高中某班用“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来激励同学们刻苦努力,勤奋学习。
这一口号()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体现了一种唯物主义态度C.强调成功与否由“命”决定D.是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0.近日,在2019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