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新区.地理位置:前海地区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包括南头半岛西部、宝安中心区..外部交通:“海、陆、空、铁”各种战略性交通资源云集前海。
这里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未来,厦深铁路和机荷高速将在前海附近跨越珠江口延伸至珠江东岸;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南坪快速路、海滨大道等高快速公路穿过该区域;穗莞深城际线、深港机场连接线、深圳地铁1号线、地铁5号线、前海枢纽站等铁路、地铁交通设施将在这里与整个珠三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内部交通;前海综合规划提出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类交通形式协调发展。
规划各类轨道线路12条,总长约53公里,轨道网络密度3.5公里/帄方公里,各等级规划道路总长度约180公里,路网密度约12公里/帄方公里。
规划布设“六横三纵”共27.3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布设16处、总面积约3帄方公里的公交场站,倡导与轨道站点和建筑一体化建设。
同时,建设独立完善的慢行体系,包括自行车道系统和步行系统。
.占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为10平方公里,处于构建珠三角国际大都市圈至关重要的“香港-深圳-广州”一线的重要位置上。
.机构设置: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管理发展方向:.前海由深港两地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等四个方面的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四大产业领域,前海合作区将构建「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
一是商务中心片区。
位于双界河以南、海滨大道以北,借鉴世界先进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国际化管理的经验,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集聚发展,打造集中展示深港都会区形象的核心区;二是保税港片区。
位于铲湾路以南,以前海湾保税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等服务业;三是综合发展片区。
位于海滨大道以南、铲湾路以北,承接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功能拓展,实现与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协调发展,成为集聚性强、功能复合的综合型产业发展区;四是滨海休闲带。
位于听海路以西的滨海地区,大力推进环前海湾滨海生活岸线建设,打造集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区。
前海合作区将在空间规划中构建生态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区。
.前海将走出于中环、曼哈顿不同的发展路子,发展有别于“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和“其他专业服务”等属于1.0版现代服务业,而“科技创新服务”、“高技术服务”和“创意设计服务”、“信息内容服务”以及高端人才服务等2.0版的现代服务业。
“清洁能源”计划.利用前海的滨海资源,建设将突出「前海水城」理念。
据悉,未来前海合作区将实现100%的污水收集率和彻底的雨污分流,并将采取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保障水安全,创建节水型城区。
政策优惠:.在国家立法机关指导下,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性立法,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商事法律环境。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法治机构,引进民间商事调解机构,加强深港司法合作。
.加强深港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前海服务业发展。
加强深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管理的国际化水帄。
构建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管理机构,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企业设立、经营许可、人才引进、.在国家税制改革框架下,充分发挥前海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中的先行先试作用,促进深港合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前海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注册在深圳的保险企业向注册在前海的企业提供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注册在前海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注册在前海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现代物流企业享受试点物流企业按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积极研究完善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政策,条件具备时,可在前海试点;结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优惠政策,探索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
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标准,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发生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土地支持。
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整备模式,鼓励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和土地功能复合利用。
根据前海开发建设的需要,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影响河口泄洪纳潮安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依法适当围填海,用于发展建设。
.口岸服务。
加强深港口岸合作,创新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部门监管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口岸监管结果共享机制。
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加快"大通关"进程,为前海的人员、货物和车辆出入境创造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环境。
.社会保障。
鼓励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境外人员到内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内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为香港雇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
.人才环境。
建立健全有利于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的机制,研究制定各类吸引高层次、高技能服务业人才的配套措施;加强深港两地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积极探索两地从业人员的资格互认,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形成与前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招商引资:.意向投资额已达700余亿元.48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其中香港企业21家,总部类项目16个,研发中心类项目24个。
.到2020年,初步预计,届时前海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
建设目标:初创阶段(2010~2012年)。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合作区土地整备工作,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内景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取得一定的突破;公帄、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引进部分香港和世界高端品牌的服务业;初步形成运作规范、安全有序、服务优良的营商环境。
提升阶段(2013~2015年)。
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区;深港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放和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建立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建立起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
201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左右。
发展阶段(2016~2020年)。
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具备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法律环境;形成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
.规划拟在接近10年时间,努力形成以国际化人才为主体、有80万从业人员、30万居民,构筑2600万帄方米的建筑体量,用于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
.到2020年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前海楼市:新盘:一些数据表明,位于深圳湾体育中心对面的岸芷汀兰,去年12月中旬开盘,均价3.8万元/平方米,现在三房的均价已经涨到了4.5万元/平方米。
涨幅最为明显的是后海湾片区。
据三湘海尚的官方成交记录显示,目前这一楼盘的成交均价已经超过了5万元/平方米,鸿威海怡湾也超过了4.5万元/平方米,就连最低调的君汇新天,如今也很少见有低于4万元/平方米的单位了。
二手:前海区域二手楼盘的势头也不比新盘差多少,目前前海在售的二手楼盘共有68个,数量不多,更显得稀缺,楼价十分坚挺。
主力在售的八个二手楼盘诺德国际、阳光棕榈园、南海花园等,价格都在2万以上。
Reference: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附前海所有政策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深化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
前海合作区区域范围依据经国家批准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确定。
第三条前海合作区是经国家批准的相对独立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特定区域。
前海合作区应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创新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业。
前海合作区应当承担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的功能,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第四条鼓励和保护前海合作区管理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前海合作区内进行的一切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活动。
第五条前海合作区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应当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规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颁布的行政规章,经前海合作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经市人大常委会或者市政府决定,可以不适用于前海合作区。
第六条前海合作区应当坚持与香港的紧密合作,推动与香港的融合发展,探索与香港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
前海合作区应当借鉴香港在社会事务管理、商业运行规则等方面的理念和经验,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开发、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市政府应当加强对《前海规划》实施的领导,按照《前海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前海规划》的全面实施。
第二章治理结构第八条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前海管理局),负责前海合作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事务的管理。
前海管理局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机构。
前海管理局的机构设置应当遵循精简高效、机制灵活的原则。
前海管理局局长由市政府任命,任期五年。
前海管理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副局长若干人,协助局长工作。
副局长由局长提名,市政府按规定程序任命。
第九条前海管理局设立理事会,理事会设主席一人,理事若干人。
理事会主席由前海管理局局长担任,理事由理事会主席从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行业代表、有关专家中提名,市政府任命。
其中香港理事不少于理事总数的五分之一。
前海管理局决定的重大事项,应当经理事会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特别重大的事项,应当经理事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第十条前海管理局在市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
前海管理局应当每年向市政府报告工作,并向社会公布。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非经市政府授权,不得在前海合作区行使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