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中历史古代印度 公开课-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古代印度 公开课-PPT
四、文化之盛——灿烂的印度文化
2、印度文化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数学方面:
在文学方面: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天文历法方面:
认识恒星星座,确定了太阳和各行 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使用阴阳历, 把一年定为360日,12个月。
四、文化之盛——灿烂的印度文化
2、印度文化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发祥地域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
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约BC2300-1750
在印度河发现的 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遗 址,年代大约为公 元前23世纪一前18 世纪。
(二)雅利安人入侵 约BC2000-1600
雅利安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 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 牧为生。
公元前2000到公元前1600年, 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 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 著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 掌握神权
祭司贵族
刹帝利(第二等级)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梵天
吠 舍(第三等级)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 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三、佛教的起源发展
发展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佛 四谛:苦、集、灭、道。 宣扬“众生平等”, 反
教 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教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 义 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受到下层人民 的欢迎。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三、佛教的起源发展
传播
通过佛教的传
播,印度文化对 周边地区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
印度
中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追根溯源:种姓制度深探究
1、通过以上两个新闻,概括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贵贱分明
种姓内通婚
种姓界限森严
种姓职业世袭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追根溯源:种姓制度深探究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 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种姓制度严格限制人口流动、 职业选择以及各阶层交流, 严重阻碍了这一文明古国发 展、革新的脚步。
中国
朝鲜半岛、 日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 卡、缅甸和泰国等
文化之盛 ——灿烂的印度文化
四、文化之盛——灿烂的印度文化
1、玄奘西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语言:因果、庄严、法宝、圆满、觉悟、昙花一现、 大千世界、百尺竿头、如梦幻泡影
丰富了中华文化,是中印友 好交往的一个例证。传播佛法;
带回大量书籍,包括佛 经、因明学、语言学等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 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 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 奕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 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 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 异路,内外宗枝,姻媾(gòu)不杂。
•
8.对 某 方 面 的 知识 有强烈 兴趣时 ,自己 解决某 个问题 时,学 习中找 到志趣 相投的 同伴时 ,发现 自己的 潜能时 我们都 可以体 味到学 习带来 的快乐 。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
三、佛教的起源发展
当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后,西 行200公里,来到鹿野苑,随后就在这里对父亲 净饭王派来照顾他的5个随从讲解佛法,向他们 阐述人生轮回、苦海无边、善恶因果、修行超脱 之道。5人顿悟后,立即披上了袈裟,成为世界 上最早的佛教僧侣。
——选译自《大唐西域记》卷八
——《大唐西域记》卷二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1、根据提示,阅读教材内容以及《大唐西域记》相关记载, 了解古印度种姓制度的概况。
2、每小组代表一个等级,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先在组内交 流对所代表等级的认识,经过讨论选出一名发言人,向其他小 组介绍本等级的基本状况。
提示:等级名称、人员构成、权利、义务、生活状况等。
•
2.以中央和上级指示为内容写评论。 这种评 论能起 到传达 上级指 示精神 的作用 ,是报 纸上很 常见的 评论样 式。而 写这类 评论, 一要吃 透精神 ,二要 上下结 合。
•
3.配合中心任务和重大决策写的指导 性评论 。这要 要求作 者要注 意任务 明确, 道理要 讲清。
•
4.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 事情都 由政府 包揽的 现象正 在改变 ,各种 社会组 织纷纷 成立, 这有利 于社会 矛盾和 社会责 任的分 担。
•
5.国家元首从表面上看是个人,但事 实上, 是一个 国家机 关,是 一个国 家在实 质上或 形式上 的对内 和对外 的最高 代表。
•
6.我 们 经 历 了 学习 的辛苦 ,收获 学习的 成果时 ,那种 发自内 心的愉 悦让我 们体验 到学习 的美好 ,它是 学习过 程带给 我们的 美妙享 受。
•
7.学 习 过 程 中 需要 集中注 意力、 耗费精 力,遇 到困难 和阻挠 时需要 调节不 良情绪 等,这 些都需 要我们 凭借坚 强的意 志作出 努力。
——钱乘旦《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 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
1.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 的新闻 事件所 发表的 言论的 总称。 新闻和 评论, 构成报 纸的两 大文体 。新闻 评论是 一种写 作形式 ,一种 传播力 量,一 种社会 存在, 以传播 意见性 信息为 主要目 的和手 段。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摩奴法经》的根本精神是人从思想上接受和承认一
切现三存、的底社会层制民度众是丧合理失的了。反个抗人生意活识上的痛苦都是前生
所种下的“因”所致。
——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佛教之源 ——佛教的起源发展
三、佛教的起源发展
创立 活动三:请同学们讲讲佛教创立的故事。
乔答摩·悉达多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一、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叩问历史:种姓制度何以长存
从种姓制的另一端看,穷人和地位卑微者也有支持种
姓制二度、的互强烈相理歧由视。的除了优最越悲感惨固的和化最了边种缘的姓人制之度外,所
有的人都可以轻视某些人,这是种姓制度一个并非不重要
的心理特点。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中国古代有没有类似 的等级制?
“我想建立一个连穷人也承认的自己 国家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无高低贵贱之 分,所有人都可以自己自由接触”
——甘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叩问历史:种姓制度何以长存
种姓制度持续数千年的原因何在?
(印度)历史上较大的外来民族的征服,现在 知道的就有十多次,如雅利安人、马其顿人、 塞种人、贵霜国人、匈奴人、波斯人、土耳其 人、阿拉伯人、莫卧儿人以及近代英国人等。
在哲学方面:
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
的逻辑学。
艺
术
方
面
四、文化之盛——灿烂的印度文化
面对与我们文化不同的印度文明, 我们该抱有怎样的心态去看待?
文明必须通过交融才能发展,没有交融就没有 文明。一个古老文明的产生就像是点燃一支蜡烛, 其光亮有限,也很容易熄灭。但如果许多文明同 时产生,许多蜡烛同时点燃,就会连成一片光明 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