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1
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原为四川腾中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 司,注册成立于二零零五年一月,于二零零八年一月更名为四川腾中 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腾中重工生产大中型载重货车、自卸车、挂车、拖车、混凝土运输搅 拌车、大型油罐车、油料运输槽车等特种车辆,拥有先进的生产制造、 检测生产线。 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也是中国桥梁支座、伸缩缝装置、 预应力体系、筑养路机械老牌生产基地。公司分别与1997年取得 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2004年取得全国首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2006年首批通过CRCC铁路支座产品认证。一大批创新型新产品频 频创中国企业记录。桥梁支座荣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主要用 于长江、黄河、跨海大桥,市政桥梁和轻轨工程,建筑场馆,航空基 础设施,重点高速公路,水利水电领域,并出口国外。
• 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收购沃尔沃难度不言而喻,但对敢赌敢拼敢挑战的李书福来说,这是值得冒险的。 坚持李书福个人魅力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吉利收购后的整合运营方案最 大限度地满足了福特的要求:对沃尔沃内部,保留沃尔沃单独的运作体系,吉 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管理,高管团队给予保留,对工会承诺不转移工厂和不 裁员。李书福一直承诺要为沃尔沃保留更多独立,这种尊重让福特对吉利产生 了极大的好感,对收购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 想将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 2009年6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通过下属子公司与总部位于瑞士 Addax石油公司达成现金收购协议,以每股约316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该 公司全部股份。 • 2008年12月16日,中石化收购加拿大TYK石油公司的计划已获得政府部 门批准,预计收购总价折合人民币130亿元。收购完成后,TYK将成为中 石化首家全资海外油气公司。 • 2007年4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宣布,继2月份耗资约21.3亿人民币 (2.84亿美元)成功收购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 (Paktel)公司88.86%股权之后,又签署了收购其剩余11.14%股权的相关 协议。 • 2007年12月12日,中国最大国有电力公司——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 以约为296亿人民币(39.5亿美元)的价格,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 经营权。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分析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主讲人:王丽君 制作人:王亚丽 孙妮娜 宣莎 王梅力 周鑫悦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 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资金链出现断 裂的企业比比皆是。这让中国的企业有了 很多进入的机会。 而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 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而在这种 现实大潮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常常 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成功案例 1.2009年12月23日,吉利汽车确认已与福特汽车就收 购沃尔沃一事,完成商业谈判。但沃尔沃将保有关键 技术和知识产权所有权。2010年3月28日吉利成功收 购沃尔沃。 2.2006年11月,吉利集团与英国百年企业——英国锰 铜集团,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伦敦黑色经典出 租车TX4及其系列产品。此次采取中方控股的形式无 疑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全球化的又一次有益的创 新,将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 给吉利汽车带来了全球化的视野。 3.目前,吉利已采用合资或合作等灵活的商业模式分 别在埃及、乌拉圭、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乌克兰、 伊拉克、斯里兰卡等地建立了KD工,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海外营销和服务网络。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 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 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创始 人是古斯塔夫· 拉尔松和阿萨尔· 加布里尔松。吉利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 签署协议,吉利联合大庆国资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股 权。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将在中国建立年产能力达30万辆的新工 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并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 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 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 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
• 2011年2月19日,华为决定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要求,撤销收购 3Leaf Systems专利技术的交易。 • 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 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中铝与澳 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 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 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 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 2009年7月24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北 汽集团竞标收购欧宝最终失败。北汽集团通报,根据目前美国通用公司宣 布的最新结果,通用和北汽在拟引进的五款车型的知识产权问题上没有达 成共识,存在重大分歧,因此此次收购项目宣告失败。
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远未达到饱和,汽 车的需求量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人们对汽车安全和 环保也越来越关注。而以安全闻名的沃尔沃汽车将注定受国内市场的欢 迎,这也为吉利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支持。 (1)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国产汽车业主要以成本优势,打价格战, 在技术层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自主品牌企业造高档车难度大,造中 低价位车的难度比较小,国内市场急需引进高档车生产核心技术。 (2)我国加大金融对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 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 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 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等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 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 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3)吉利从2007年开始战略转型,提出了不打价格战,要以品牌、技术、 品质、服务赢市场,要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利对于沃公司 的收购恰能补充在技术方面的不足。
• 沃尔沃历史使命已完成
沃尔沃最大的卖点是安全技术和环保技术。现在,沃尔沃的平台已经和福特的平 台完全融合在一起,对福特而言,沃尔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没必要再保留。
• 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
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 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特 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提升品牌。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成本和 价格一方面为吉利带来丰厚利润,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 疑会大大提升。
• 我国经济环境
• 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 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 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来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 20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比去年依然有一定涨幅, 吉利的增长远远高于行 业标准。 当前的国内国外的经济 环境,便是吉利集团收 购沃尔沃的天时。
• 国际经济环境
• 2008年9月以来.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华尔街金融版图,正遭遇“地毯式” 的巨变。破产和另类成为华尔街的关键词。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 弟公司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寻求合并;美国最大 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为避免破产苦寻买主……受这次金融 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由 此图可知,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不稳固的沃尔沃市场雪上加霜,销售量下 滑的情况十分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 沃尔沃轿车在其重要市场之 一——美国的销量骤降51%。 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 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 售沃尔沃,对吉利公司来说 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 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使沃尔沃亏损加 剧。同时,福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
• 继续持有风险更高
国际上,金融风暴尚未走远,主要汽车市场近年来都呈萎缩态势,未来即使企稳 可期,但是回升乏力,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福特确实没必要增加风险继续持有沃 尔沃。
•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所以代表品牌 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 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 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 向世界的前提。
• 福特担心技术为竞争对手所用
福特和沃尔沃拥有大量共享技术和专利,由于担心技术为竞争对手所用,因 此福特并不热衷于将沃尔沃出售给大型汽车集团,以免增强对手竞争实力。从 而吉利得以凭借不对福特构成威胁的优势收购沃尔沃。
• 看重中国车市场
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的确是块诱人的蛋糕,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 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但中国有个政策: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 不允许自相残杀。所以,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
国际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 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指已宣布的跨境交易被撤回、拒 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的比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 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 和英国公司2010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