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心灵自由、快乐的飞翔我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惩罚不是体罚,我们可以让惩罚变得美丽。
老校长对小麦克劳德杀狗事件的处理独具匠心,对我们颇有启发。
应该说,麦克劳德后来在医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这位校长的苦心是分不开的。
惩罚的前提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没有爱心的惩罚就是对学生的报复;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因材施罚;惩罚要及时,要有度;惩罚更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犯错的学生也是人,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要做好惩罚“善后”工作,及时与受惩罚学生进行心里沟通,反馈惩罚效果。
如果当初这位校长对麦克劳德简单粗暴地严厉训斥,通知家长要他赔狗,那就有可能把麦克劳德身上闪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砍伐殆尽,很有可能后来他不会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家。
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和学生错误的处理,往往简单生硬,不善于保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做了扼杀他们好奇心的蠢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宽容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要善用惩罚,惩罚得当,才能“惩罚”出像麦克劳德这样对人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好奇和无知让孩子们犯了错,一种做法,扩大错误的范围,强令禁止,另一种做法,挖掘错误中的价值,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契机。
我想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想的,但是未必是这样做的。
所以,我们要谨慎为之。
孩子犯了错误,给予必要的处罚,使其吸取教训,引为鉴戒,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何处罚效果更好,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
有一位老作家曾经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心驱使下的行为,是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起点和动力,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应加以保护和引导。
即使出点小毛病,捅点小乱子,也应适当地表现出宽容和谅解,要循循善诱,充分说理,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心灵上的“闪光点”,给他们以广阔的自由天地。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模式化的思维,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而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忽视了我们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孩子天然的丰富的想象,尊重每一个孩子自由而多样的思想,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让心灵自由的飞翔!
文中的校长就做得很好,看,他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大打出手,更没有像有些教师那样,传来家长发泄一通,责令赔款道歉,更没有满口“开除,开除”,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适当引导,让麦克劳德解剖小狗,然后画出一幅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图。
采用适合于该孩子的惩罚方式使孩子受到了惩罚。
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使孩子的得到了好的发展。
在课堂上,经常会不避免地遇到一些孩子的突然发问。
正是这些突然的发问,表现了孩子活跃的思维,他们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赞同和
认可。
此时此刻,也正是教师培养孩子探究精神的绝好时机,教师应该抓住契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孩子不断探究,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