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内菌和胞外菌
简单总结
感染类型
胞外菌 感染 胞内菌 感染
举例
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
主要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为主, 抗体协同吞噬细胞杀灭清除 细菌 兼性:结核 细胞免疫为主 杆菌、麻风 主要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 杆菌等 发挥作用 专菌进入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
非特异性的吞噬细胞吞噬和炎症反应;随 后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抗体、补体的调 理作用发挥杀菌作用,以及抗毒素对外毒 素的中和作用而达到抗胞外菌感染。两者 配合,共同消灭病菌。
胞外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 溶酶菌 H2O2 过 氧化物酶 细胞免疫的作用:CD4+ Th2细胞 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分泌多种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抗体 (主要) 阻止细菌粘附:SIgA起重要作用。 调理吞噬作用: IgG Fc+C3b →吞噬作用↑ 激活补体溶菌: 抗体+补体→攻膜复合物 中和细菌外毒素: 人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根据致病菌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胞外菌 胞内菌
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的比较
胞外菌
胞外菌寄居在宿主细胞外,胞外菌感染时,
病菌主要位于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 组织液等体液中。 大多数的致病菌都是胞外菌。主要致病机制 与外毒素、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引起局部化脓 性炎症。 常见的胞外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脑 膜炎球菌、淋球菌、厌氧芽胞梭菌和多种革 兰阴性杆菌。
胞内菌引起的免疫应答
吞噬细胞作用: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NK 局部黏膜免疫: sIgA 细胞免疫作用: CD4+Th1和CTL(主要) 1)、CD4+Th1: 体内最主要的T细胞,占总量的90-95%; 能识别MHC II 类抗原(MHC II位于抗原提呈细胞上) Th1细胞:辅助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辅助B细胞合成抗体。 2)、 CD8+T细胞(CTL): 受MHC I 类分子制约( MHC I 位于一般细胞表面) CTL是细胞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 分泌IL2、IL4、IL8等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功能,介导炎症 反应
胞内菌
在宿主体内主要寄居在细胞 兼性胞内菌: 内生长繁殖,也可在体外无 活细胞的适宜环境中生存和 繁殖。 举例: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伤寒沙门菌、嗜肺军团菌、布鲁菌 专性胞内菌:不论在宿主体内或体外,都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举例: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胞 内 菌
胞内菌感染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主要位于宿主细胞内的称为胞 内菌感染。 常导致慢性感染。病变主要由病理性免疫损伤引起。 伴迟发型超敏反应。 因其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体液免疫对胞内菌 作用不大.故对这些菌的清除需依靠细胞免疫 胞内菌进入机体后,一般先由吞噬细胞吞噬,但吞 噬后不能将其杀死,反而有助于病菌的扩散。经过 7—10天,待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病菌的特异 性细胞免疫,才能逐步杀灭胞内寄生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