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轴向推力计算新思路
主讲人:
卢傅安 博士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院气动一室副主任 三级专家 主要从事气体动力学相关的分析研发工作。 邮箱:lufuan@ 电话: 25801991 18624085848
1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新思路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专业技术培训 2
12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几种平衡方法
Nuovo Pignone Holding S.P.A.的Baldassarre 申请的专利: EP1418341A3(2004)和US7004719B2(2006)
13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几种平衡方法 三、叶轮的背面加筋。对于高压离心式压缩机,还可以考虑在叶轮 的背面加筋,该筋相当于一个半开式叶轮,在叶轮旋转时,它可以 大大减小轮盘带筋部分的压力,因此,合理选择筋的长度,可将叶 轮的部分轴向力平衡掉。这种方法在介质密度较大时,效果更为明 显。
p dr ) dA r
整理得:
dp 2 gas r C 2 2 dr
其中 C gas / 为核心旋转因子
26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我们已知叶轮出口盖侧压力Pf及密度ρf 时,可得
2 r 2 2 C2 1 Ps ( r ) Pf f r2 2 r2
16 专业技术培训
4. 转子轴向推力的研究现状
离心压缩机轴向推力问题主要涉及离心压缩机叶轮外侧间 隙内的流动问题。而叶轮外侧间隙内的流动问题则属于旋 转圆盘周围的流动问题。
17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研究现状
1951年 Batcholor 1921年 Von Karman
1960年 Daily和Nece
22 专业技术培训
5.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1)叶轮进口气体对叶轮的作用力F1 。 (2)叶轮进出口气体轴向动量变化对 叶轮产生的作用力F2。 (3)轮盖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 作用力F3。 (4)轮盘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 作用力F4。
23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叶轮进口气体对叶轮的作用力P1 由于存在离心力的作用和级间的影响,叶轮进口处的静压P0 沿径向不是一个恒定值,此时,叶轮进口气体静压对叶轮产 生的轴向推力P1为
18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研究现状
1921年,Von Karman采用相似变化的方法对静止流体中单个旋 转圆盘附近湍流边界层产生的力矩问题的研究。Von Karman对 该问题的研究采用的是理论近似的方法。 1951年,Batcholor将单个旋转圆盘问题扩展为研究两个旋转盘 之间的诱导流动问题。 1960年,Daily和Nece对封闭腔体内旋转圆盘周围间隙流场进行 了实验结果,他将间隙流动分为层流边界层分开型流动。层流 边界混合型流动、紊流边界层分开型流动、紊流边界混合型流 动四种类型。 1988年,Chew和Vaughan应用各向同性的混合长度模型预测了旋 转圆盘系统中的流动。 1991年,Morse提出了低 Re 数 紊流修正模型用于计算旋转腔体 和封闭间隙内没有过流的诱导流动问题。
5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产生的原因
转子轴向推力还包括平衡盘两侧压力差产生 的轴向推力以及非气动因素引起的轴向力, 如齿 式联轴器产生的轴向力等。转子的残余轴向推力 一般由轴向推力轴承来平衡。
6 专业技术培训
2. 转子轴向推力过大引起的危害
7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过大引起的危害
8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计算方法中一般简化为
F1 Qmu1z
由于进口速度无法直接求得,该力经常被直接忽略。
25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轮盖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P3 由于轮盘外侧气体受摩擦力的作用,间隙中 的气体以 角速度旋转,对图中所示的微 流体单元,根据力的平衡,得
2 pdA gas rdAdr ( p
f 2
28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不考虑叶轮出口盘侧盖侧压力及密度的差别时,叶轮轴向推力
F F4 - F1 F2 F3
4 D14 Dm 2 2 F ( D D ) Pf ( D D ) Q u ( D D 1 0 m 1z j )P 2 4 32 2 D2 4
核心旋转因子
静压
40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LH12 Ma=0.4 转速 5800 rpm 高效点
核心旋转因子
静压
41 专业技术培训
叶轮形式 介质种类
31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32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T3 Ma=0.9 转速 13036 rpm 高效点
有泄漏
无泄漏
静压
33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T3 Ma=0.9 转速 13036 rpm 高效点
有泄漏
无泄漏
核心旋转因子
34 专业技术培训
1 2 2 2 2 F 4% ( P6 P0 ) D D D D ( ) ( m j ) 1 1 2 4
30 专业技术培训
6.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离心力
叶轮出口轮盘 轮盖压力差
泄露量向宽度 叶轮出口 安装角
19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研究现状
1981年,黄钟岳认为离心叶轮外侧间隙内泄漏气体流动情况属 于紊流边界层不分开类型,并给出了泄漏气体沿整个间隙宽度 的速度分布,利用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求解而获得压力分布。 1998年开始,闻苏平等采用低Re数 紊流修正模型应用于离心压 缩机叶轮外侧间隙的流动模拟中,他们将叶轮外侧间隙内的流 动简化成下图的流动模型并研究了不同间隙比及不同泄露流量 下轮盘侧间隙内的压力沿径向的分布情况。他们认为在计算轴 向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离心叶轮外侧间隙内泄漏气体的流动, 同时要考虑泄漏气体流量的大小和流动方向、间隙轴向宽度、 旋转雷诺数等因素的影响。
将该压力分布对半径积分,即
F3
2 2
D2 / 2
D1 / 2
Ps (r )2 rdr
2 1
可得
F3
4
( D D ) Pf
2 2 2 1
f 2C 2
32
D24 D14 D (D D ) 2
2 2
27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气体通过叶轮做功而压力升高,此时,叶轮受到四个方面力的 作用: (1)叶轮进口气体对叶轮的作用力F1; (2)叶轮进出口气体轴向动量变化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F2; (3)轮盖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F3; (4)轮盘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F4。 一般来说,轮盘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大于其他三个部 分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因而,叶轮一般受到和叶轮进口来流方向 相反的轴向力。
21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研究现状
1999年,针对某CO2压缩机高压缸转子,西安交通大学的席光和 王尚锦根据该转子各级叶轮的实验曲线,详细计算分析了不同 转速、不同流量工况下高压缸转子气动轴向推力,揭示了轴向 推力的变化规律。两位学者根据计算结果,分开车和稳定生产 两个不同阶段,提出了防止轴向推力过大的控制指标和措施, 即高压缸叶轮转速小于某个临界值同时高压缸前后两级叶轮压 升之差大于某值。
假设核心旋转因子C=0.5
4 D2 D14 F3 ( D D ) Pf D (D D ) 4 128 2 2 2 2 1 2 2 2 2 2 1
f 2
类似的,可得轮盘外侧间隙气体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
4 4 D2 Dm F4 ( D D ) Pf D (D D ) 4 128 2 2 2 2 m 2 2 2 2 2 m
叶轮轴向推力产生的原因
速度分布
轮盖外侧 轮盘外侧
密封齿 35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U3 Ma=0.9 转速 13036 rpm 高效点
核心旋转因子
静压
36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的新思路
V7 Ma=0.9 转速 13036 rpm 高效点
核心旋转因子
静压
37 专业技术培训
14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几种平衡方法 四、轴向推力自平衡。对于多级高压离心式压缩机,还可以考虑下 图所示的轴向推力自平衡技术,采用该技术的离心压缩机可以不用 轴向推力轴承及级间密封。
Donald J.Holscher, US5358378(1994)
15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的几种平衡方法
F1
D1 / 2
Dj /2
P0 ( r ) 2 rdr
现有算法假设叶轮进口气流静压均匀分布,此时
F1
4
( D12 D 2 j )P 0
24 专业技术培训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叶轮进出口气体轴向动量变化对叶轮产生的作用力P2 根据牛顿动量定理,
F2 Qm (u2 z u1z )
提 纲
1. 转子轴向推力产生的原因 2. 转子轴向推力过大引起的危害 3. 转子轴向推力的几种平衡方法 4. 转子轴向推力的研究现状 5. 现有转子轴向推力的计算方法 6. 转子轴向推力计算新思路 7. 结语
3 专业技术培训
1. 转子轴向推力产生的原因
4 专业技术培训
转子轴向推力产生的原因
叶轮轴向推力
转子磨 损
其它
10 专业技术培训
3. 转子轴向推力的几种平衡方法 一、叶轮对排(背靠背)。单级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其方向 是指向叶轮入口的,如将多级叶轮采取对排,则入口方向相 反的叶轮,会产生相反的轴向力,可抵消大部分的推力,因 此,它是多级离心式压缩机最常用的轴向力平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