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牙泉简介

月牙泉简介

月牙泉简介: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

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

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

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

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月牙泉座落于敦煌市西南方向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

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罗布麻、枸杞等药用植物丰茂,亭台楼榭古香古色,春夏季节百花盛开,夏秋季节梨果飘香。

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

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

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

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

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

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月牙泉南岸的罗布麻或许就是传说的七星草!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面积 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

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

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莫高窟简介: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

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敦煌鸣沙山景点简介:鸣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

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

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凤凰一样美丽!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

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 游人非常喜欢登鸣沙山。

但要登上山顶,可真不容易,虽无攀华山之惊险,但与登泰山一样艰难!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似平行而无进,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

登上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细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回涡旋,真是迭宕有致,妙趣横生。

还有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

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童心不由萌发!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仿佛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

当人多结伴下滑,推动流沙疾速下跌,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

此时就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

玉门关简介:说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引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

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

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

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

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

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玉门关与阳关同时设臵。

西汉时为玉门都尉治所。

王莽篡位后不久,丝路中断,此关封闭。

但自东汉建武至延光一百余年中,丝绸之路又三通三绝。

东汉时,玉门关已改为玉门都尉所辖。

两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丝绸之路呈现出衰颓迹象。

小方盘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后,使关楼更中雄伟。

从此,就改名叫玉门关。

酒泉海市蜃楼简介海市蜃楼是敦煌的又一奇观,在晴朗炎热的夏日,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

尤其是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两侧,可以看到波涛澍湃的“海水”、高大的“山川”、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

海市蜃楼这些景致若隐若现,十分壮观。

敦煌阳关简介景区标语:走阳关大道览汉唐胜迹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渭城曲》,历称千古绝句。

如泣如诉,名《阳关三叠》更为千古绝唱,流芳百世。

诗中提到的阳关,就在敦煌的南湖。

由市区乘车驶向美丽富饶的南湖时,沿途四周景色瞬息万变。

极目天涯,云山浩渺,大漠苍茫,轻风薄雾,缭绕飘指。

那巍峨挺拔的阳关烽燧犹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呈现出一派峥嵘奇殊、光怪陆离的大漠风光。

阳关,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西汉武帝时期,曾是中国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保障丝绸之路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代文人纷纷吟唱,使阳关成为人们告别故土,告别亲人,出征远游,表达离情别绪的场所。

为了祝福远行的亲友,人们寄希望于阳关道成为广阔、平坦的“阳关大道”,约定俗成,阳关大道就成为了希望大道、光明大道、康庄大道的代名词,于是有了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阳关景区现存有汉唐时期的古关、古城、古烽燧、古水源、古道、古塞墙、古墓葬、古陶窑等众多文物遗址。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遗址、承传发扬敦煌文化,景区内兴建了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整体呈现仿汉建筑风格,占地约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景点式遗址博物馆。

馆藏文物丰富,陈展风格新颖,能够系统的反映汉唐时期敦煌及阳关的繁华与变迁。

游客游览阳关景区,通过参与凭吊古迹、参观展览、登城远眺、持牒出关、饮酒壮别、骑射练兵、刻石留名、漫步阳关道、攀行独木桥、沙漠探险、品尝农家餐饮等特色活动,可以亲身领略大汉盛唐历史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欣赏大漠自然风光的奇险与广阔,体验风土人情的淳朴与自然。

沙滩上的古董为啥这样多呢?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的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

皇帝下嫁公主,自然送了好多嫁妆。

金银珠宝,钱币绸缎,应有尽有。

送亲队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

当时这里是绿树掩映的城镇、村庄、田园。

因为出了阳关便是无际沙漠,路途艰难,送亲队伍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

不料,一天晚上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

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

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

从此,这里便荒芜了。

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

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

然而,今天的阳关、南湖,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

烽火台高耸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长廊。

游人漫步在长廊里,既可欣赏当代名人的诗词书法,又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简介据《辞海》解释,“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在罗布泊洼地的东部、西部和北部,都分布着大量的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的壮丽、雄浑、怪异和神奇,不亲临其境,无法领略。

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

敦煌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

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

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

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

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像宝塔、像宫殿、像麦垛、像昂首屹立远眺的金孔雀、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队、像怒目远视的武士,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

敦煌的雅丹地貌面积大,造型奇特。

正如地质专家所言“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时间之久远,地貌之奇特多样,规模之大,艺术品位之高,堪称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

2001年5月敦煌雅丹地貌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雅丹地貌地质公园。

2003年8月20日,敦煌市举办“千年阳关寻梦,金秋敦煌”活动期间,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正式揭牌开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