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贾樟柯作为关注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第六代电影导演,用镜头不断地
记录着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态。
纵观贾樟柯的作品,导演
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以贾樟柯不同时期的作
品为文本,通过对贾樟柯作品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揭示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贾樟柯;女性主义;他者镜像
“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有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诗化’,为自
己创造那么多传奇。
好像平淡的世俗生活容不下这些大仙,一定要吃大苦受大难,经历曲折离奇才算阅尽人间世事。
这样的精神取向,伤害了中国电影。
”[1]贾樟
的柯电影却一直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尊重普通人,用一种缓慢的方式,记录着
普通生命的喜悦或悲哀。
一、早期作品中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
在早期作品《小武》影片中,导演以小武男性为主角,通过对小武
消沉、颓废的形象描写,来反衬女性在90年代的自我独立意识。
影片的故事情
节由三部分构成:被背离的友情;对情感的失望;小武回家后的逃避。
整个故事
情节充满了戏剧性。
在小武和小姐胡梅梅的交往里,他丢失了自己。
自从经过小
勇的事后,小武就经常去歌厅,他跟不上社会的巨大变化,在歌厅里与周围环境
格格不入,与歌女胡梅梅不管从穿着还是动作都格格不入,他在歌厅中呆呆地听
歌女唱歌,昏暗的红光打在小武身上,映射出小武内心的迷惘、无奈。
即使自己
不会唱,他还是经常去歌厅,因为他喜欢上了歌女胡梅梅,愿意和她在一起为她
做任何事,在陪她做头发过程中,小武跟不上社会现状再一次得到诠释。
胡梅梅
对他说“以后傍着你”更是让小武晕了头,以为自己是有钱的大老板,为了胡梅
梅开心有更多的钱,从警察局里频繁出现的身份证,可以看出小武的冒着风险扒
窃的次数更频繁。
买上了BB机,换上了新款西服。
结果,胡梅梅却榜上了有钱
大老板抛弃了小武。
小武在胡梅梅原来的出租屋内,呆呆地望着床,窗外马路上
嘈杂的环境音响体现小武复杂的内心环境,一下子回到现实中,再次迷失方向。
最后,小武的双手被手铐绑在了电线杆子上,街上的人们围着小武看热闹,他蹲
也不是站也不是,导演用一个小仰镜头和嘈杂的环境音响来表现小武内心的纠结,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小武在众人的围观下把头深深地埋下去,自己彻底迷失。
二、中期作品中女性冷静和自尊
“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家庭及性生
活选择等方面都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2]“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论,女性主义在所有的知识形式和质询领域内都提出了有关性别和性别等级的重
要观念。
女性的形象分析是电影和一些媒体一直所关注的。
”[3]在电影《世界》
中赵小涛是一个独立冷静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理想,勇敢地从家乡一个人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的赵小涛克服了艰难的环境,忍受了地下室的潮湿与艰辛,穿着单
薄的塑料衣服睡觉。
为了追到赵小涛,成太生克服了心理追随她到了北京。
为了
生活,赵小涛成为了一名公园的舞蹈演员,成太生当上了公园保安。
他们两之间
的关系是清白的,成太生每次想要赵小涛的身体时,赵小涛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一个女性应该有的自尊和冷静。
由于她工作的环境因素,工作状态虚幻缥缈。
她渴望走出去,接触真实的生活,当接到朋友的信息时,她高兴地去参加了一个
聚会。
然而她真正接触到那个真实的世界是失望的,她坚持自己的底线,拒绝了
富商。
她感到了生活的迷茫,却想要自己的一个家庭,她选择了和成太生在一起,把自己终身托付给了他,并且让成太生不辜负自己。
但是后来,成太生背叛赵小涛,她并没有和传统女性一样忍气吞声,而是选择了离开。
当成太生找到了赵小涛,她选择了以死亡的方式告别了自己向往的那个“世界”。
赵小涛坚持自己的
理想,渴望走出去,当梦想和现实一次次撞击之后,她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成
太生身上。
当她知道一个自己信任的男人背叛了自己时,她是多么的失望,用一
种极端的方式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整个电影情节中,面对一次次困难和失败,她的追求和选择体现了一种女性的自己独立意识。
她以女性的认识来诠释生
命的意义和自我的生活价值,当她发现自己的生活与理想相差太大时,她宁愿用
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意义。
这就是贾樟柯电影里的女性,她以一种冷静的方式来
面对生活的一切选择和困难。
三、近期作品中女性走向独立和自由
在最新作品《山河故人》里终生没有离开汾阳的涛儿,是真正意义上女性主义的地位维护者。
赵涛这次饰演的角色,包括三角恋里的女孩、丧父的女儿、离婚失子的母亲。
她始终处于独立的地位,无论是恋爱中的女性,还是丧父的女儿,还是失去家庭的母亲,她并没有依靠谁,始终保持了一个当代女性的独立姿态。
而影片中的张晋生和儿子移民澳大利亚后,过的并不快乐,活在一个没有自己和话语的世界里。
儿子张到乐却喜欢上了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中文老师,看似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实质上是儿子的恋母情节。
时间过去那么多年,物是人非,涛儿没有因为离开的儿子或离婚影响自己的生活,影片结尾母亲在雪中独舞,彰显了现代女性的自由解放。
其实,贾樟柯的影像一直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关注普通人,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关注着女性的地位的变化。
因为他觉得自己在那个年代长大,那个年代给了他很大的希望,也给了他很大的伤痛,让他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自我。
“那是一种沉静而不张扬的独立,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
他始终不会弄虚作假,而是关注于岁月变迁中的点点滴滴,在残酷的现实里保持着一种温暖的格调。
”[4]
结语
贾樟柯的作品关注普通生活、普通人、边缘女性。
导演用一种独有的方式理解着妇女对社会的性别有不同的作用,他们的社会性别随着时代的不同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构建着社会的性别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就像在《贾想》中所说:“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
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
参考文献:
[1]贾樟柯.贾想[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
[2] ((美)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 西苑出版社,2009:309.
[3]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4] 程青松.青年电影手册[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4:21.
作者:邓能文男 1998-01-19 上海立达学院传媒学院2020级专升本摄影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