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学习目标】1、学会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3、能够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4、学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通过学习水的人工净化所涉及的方法,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有关水资源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
【重点】分子的三个特征。
能够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这种现象。
【难点】分离液体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方法—蒸馏【课时】2课时第一课型自主学习【课堂目标】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能用从微观方面解释原因。
2、掌握分子的三个特征。
3、了解并学会分离混合物的几种方法。
4、通过老师批改作业收集学情为第二课型的精讲点拨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复习提问已学知识第一学段:自主学习:1.学生利用教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完成检测一3.通过老师批改收集学情导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有了水才有了人类的灿烂文明。
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它有什么用途?我们怎样才能合理利用它?提出问题:1、为什么江河、湖泊中会存在大量的水?2、还有哪些物质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学生活动一】水的三态变化(阅读课本P22)一、实验探究:将针筒中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清楚观察到体积变大。
提出问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许多,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分子的。
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
注意:固态的水:水分子排列,分子都在的位置上。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液态的水:水分子排列,在较自由地运动。
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仍有一定间隔。
气态的水:水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二、学生阅读课本P23“雨后初晴的道路”这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试着从微观角度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微观解释】(液态→气态),水分子能量,运动,分子间间隔。
2、提出问题: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微观解释】(气态→液态),水分子能量,运动,分子间间隔。
由此看出,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与有关。
三、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水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归纳共享】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比如一个水分子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相互间存在,比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
一般按固体—液体—气体,其间隔变;随温度升高间隔变,随温度降低间隔变,即。
特例:水变成冰(液体变成固体)时,分子间的间隔变。
③总在不停的,比如把一滴红墨水滴到水中,整杯水很快变红了。
并随温度的升高运动。
【学生活动二】水的天然循环(阅读课本P24-P25)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实现的。
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运动加快。
2、大自然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又完成了。
周而复始、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学生活动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阅读课本(P26-P28)一、天然水净化的方法:除去 _______________1、沉降(加入(一种净水剂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把与分离。
过滤的仪器用品:、、、。
3、吸附常加入(一种吸附剂),作用是。
4、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成,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的过程叫做。
(1)蒸馏得到的水叫做。
(2)蒸馏是根据不同物质的不同,把不同物质分离开。
即通过加热将液体气化,再冷凝将液体分离出来。
比如分离酒精和水。
(3)蒸馏可以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还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5、蒸发:加热时,水由变为,扩散到空气中,此时,我们说水分蒸发了。
6、结晶:溶解于水的中的矿物质在水分蒸发后以固体的形式留在玻璃片上,我们就说矿物质结晶了。
二、天然水净化成自来水的步骤:、、(吸附)、。
★哪一步属于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三、混合物、纯净物★分类的依据: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如:氧气,金属,氯化钠,冰水混合物。
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如:洁净的空气、海水、井水、矿泉水。
四、硬水和软水★硬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学段: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学生带着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学情卡的形式交给组长,汇报给老师。
检测训练一(5分钟,满分22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1、水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数量发生了改变C、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2、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因为()A、水分子的质量变了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C、水分子的结构变了D、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3、(双选)把密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发生的变化是()A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C 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D 水分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了4、“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5、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6、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7、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硬水B、蒸馏水C、矿泉水D、自来水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用活性炭净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9、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溶解、过滤方法分离的是()A、糖和盐B、沙和泥土C、沙子和白糖D、白糖和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10、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明矾的作用是。
11、蒸馏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第二课型精讲点拨【学习目标】1、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的实质。
2、充分掌握分子的三个特征,并用其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3、掌握熟记过滤操作中的问题。
4、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5、区分硬水软水,学会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和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
6、熟记天然水净化成自来水的步骤。
第三学段:精讲点拨教师围绕学情反馈的问题及本节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对子互助,小组互助,班级互助等方式照顾各层面的学生)老师演示过滤操作实验★★过滤操作(1)过滤操作要求:①一贴:与要紧贴,不留气泡。
否则会导致。
②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液面要低于,否则会导致。
③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紧靠,否则会导致。
漏斗末端应紧靠,否则会导致。
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
(2)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可能有:、。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
第四学段限时完成检测二1.学生完成检测二和教辅上面对应的习题2.教师通过批改收集学情根据前两课型自己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相信你是最棒的!检测训练二(10分钟,满分44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2、下面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的是()A炒菜时闻到香味B压缩空气C干冰升华D湿衣服晾干3、“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
来过扬州的人无不为扬州城的美丽风景所吸引。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缤纷D冬天,雪花飘飘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5、从卫生、健康的角度考虑,易选用的饮用水是()A、自来水B、矿泉水C、蒸馏水D、纯净水6、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7、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A.体积小、质量小B.在不断运动C.相互之间有间隙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8、除去混在白糖中的少量泥沙,需采取的正确操作是()A、溶解、过滤、蒸发B、溶解、加热、结晶C、溶解、蒸发、振荡D、搅拌、溶解、称量9、以下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1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矿泉水B.洁净的空气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D.加碘食盐1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大地震,为了防治疾病传染,对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2、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A.过滤B.蒸发C.蒸馏。
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填序号)(1)食盐和泥沙(2)酒精和水(3)海水中获取食盐13、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