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是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根据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开发教师课程资源
1.重视教师培训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技术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开展多层面的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新课程观念,强化新时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协调者、服务者和引导者和“教材”的开发者与加工者的角色。

帮助教师准确定位,为使教师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做准备,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促进课程开发能力;帮助教师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的技能。

2.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在开发教师课程资源时就要充分发现并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努力提高教师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只有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综合学习并运用各种知识,才能作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

其次,提高教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必须要有信息驾驭能力,充分了解获取信息的各种途径,指导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处理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再次,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创新的思维与方式。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3.融合师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教师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性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单独的一位教师难以胜任的。

教师之间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个人独立
完成教学任务到彼此交流合作,集思广益靠教师群体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学科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任何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与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与其他科任教师协调工作,组成协作组,每一位教师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实现“团体”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

只有多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才能避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范围狭窄的现象,满足学生发展和课程实施的需要。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1.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形成的载体,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注意“特色”。

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目标和当地、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的需求确定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

使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既能符合课程要求,满足学生发展要求,又能具有自己的特色。

例如,厦门市莲坂小学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根据“铸民族魂,造时代人”的宗旨,开发了“中华文明探究”的活动主题。

把“中华美德”和“中华文化”内容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

这样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目标,又体现了特色。

2.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都较好的反映这一课程价值取向。

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特点进行综合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全面涵盖人文、科学、社交、法制等各种类型,以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

例如,开展以“春联”为主题的活动,学生需要从它的起源、用途、特点、功能、发展历程等方面入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可以同时涉猎到语文、历史、社会各学科的内容。

3.开发本土化校本课程资源
学生、学校、社区和自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素材,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

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均有自身的优势,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用好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开发课程资源时视野要放宽,不要局限在介绍本地物产资源、革命传统方面。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异的,要从本地丰富的资源中开发出更多可资利用的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

在保持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学校可以根据本地现有资源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例如,浙江省董介村盛产茭白,被誉为“茭白专业村”,这里的学校就可以开展以“茭白”为线索的系列活动,全面了解茭白。

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三、开发家庭课程资源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家长是学生身边的“教师”。

家长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必须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家庭课程资源实现家校合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强家长主动参与课程的意识
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专题讲座,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学校的帮助下,将家长请到学校来。

首先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性质和内容、方法,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然后让家长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学习知识,它的课堂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开放性课堂,而是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经过这些起到让家长关注这门课程的作用,进而在活动中能够给予指导和帮助。

2.将家庭课程资源纳入到学校资源中
家庭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的阅历、职业背景,家庭中的书籍、报刊、影像资料都属于这一范畴。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可以请学生将相关的资料带到学校中来,供同学们共同使用。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请家长中的相关专家到学校来做指导。

利用家庭课程资源补充了学校教育资
源,也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3.让学生参与家庭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它的实施不受课堂和学校的限制。

家庭实践活动既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也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延伸和深化提供条件。

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实践,例如,学生参与做饭、洗菜以及洗衣等清洁工作,可以了解到父母对家庭付出的劳动,还可以知道一个普通家庭的用水情况以及家庭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学生照顾家中的花草,可以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学生在进行这些实践的过程中,都能有效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

四、开发社会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其活动空间上的广阔性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课程资源作为依托,所以学校及教师要注意开发存在于社会中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各行各业、利用各种场所、机构与环境,如图书馆、科技馆、农场以及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

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通过internet网络中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发展动态,这就可以做到紧跟形势。

因为网络具有交互性,教师可以参与一系列教育网站的教育论坛。

拓宽教师的思维,并且有利于教师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辐射到更大更远的空间领域。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简单的论坛、博客的形式搭建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一个‘对话’的平台,它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4]。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多方对话,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可以共同分享资源,可以相互间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活动方案,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的实施。

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相关的主题平台,建立“档案袋”,用网络来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来填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