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舞技术技巧教学方法的创新摘要:中国舞技术技巧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舞蹈艺术专业学科中最为基础也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
特别是在当前观众不同的审美观念下,中国舞技术技巧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创新使中国舞技术技巧课程教学方式对学员的舞蹈艺术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技术技巧课教学,以此来实现舞蹈技术技巧与舞蹈美学的完美结合,更加适用于观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中国舞;技术技巧;教学方法;创新中国舞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目前,中国舞的范畴也涉及各种中国民族舞和民间舞。
当前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中国舞舞蹈人才,提高中国舞舞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中国舞舞蹈专业教学中,设立了舞蹈技术技巧课这门课程。
舞蹈技术技巧一般是富于美感,或是技术性很强的舞蹈动作,是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舞蹈表演中优秀的舞蹈技术技巧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并在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渲染舞台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提高舞蹈表演技能,丰富舞蹈语汇,令舞蹈作品闪烁出奇光异彩,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舞蹈技术技巧教学中创新是实现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唯一途径。
因此,对于高校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来说,探索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基本任务。
本文分析了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探讨了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期望为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
一、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一)使学员易于学习和掌握技术技巧舞蹈技术技巧课这门舞蹈训练课程,是考虑少年儿童舞蹈运动能力及发育特点,为了训练舞蹈专业的初级学员的基本功而设立的训练课程,目的是为了训练学员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机能,培养综合型的舞蹈人才。
舞蹈技术技巧课是根据中国戏曲教学中的“毽子功”演变来的。
随着舞蹈人才培养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创造出更加美轮美奂的舞蹈艺术作品。
舞蹈艺术在传统古典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上,吸取了国外芭蕾舞等舞蹈的优点,并结合中国武术、杂技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实现舞蹈技巧与舞蹈美学的完美结合,推动了舞蹈技术技巧的范畴不断扩大,更加满足了人们对舞蹈艺术审美体验。
随着中西方舞蹈艺术文化的相互融合,当前舞蹈艺术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
事实上,不同的舞蹈种类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舞蹈技术技巧,这些都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整个舞蹈艺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使学员易于学习和掌握技术技巧动作,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诠释舞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彰显舞蹈艺术的内在美。
(二)增强学员的美感表达能力虽然优秀的舞蹈作品并不是单纯的靠舞蹈技术技巧取胜。
随着舞蹈技巧课的不断深化改革,舞蹈技术技巧动作是展现舞蹈艺术的基础,是提高学员舞蹈表演技能,丰富舞蹈语汇,创造舞蹈艺术感染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学员进行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其实是把这种训练作为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的主要手段。
在舞蹈技术技巧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目的是让学员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技巧的独特性。
适宜的教学手段,就要注重培养学员内心的情感以及舞蹈的美感,在舞蹈表演中将内在的东西外在化,从而合理地把“情感”与“美感”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舞蹈动作更具有观赏性。
这样技术技巧才能真正变成为舞蹈语汇,观众从舞蹈表演中得到美的享受,才能使舞蹈技术技巧课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对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员将技巧与舞蹈作品本身的情感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舞蹈的艺术美,从而增强学员的美感表达能力,提高学员舞蹈表演技能,实现舞蹈的艺术追求。
二、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一)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在当前高等院校进行的舞蹈技术技巧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员人数较多等原因,舞蹈技术技巧课多数是以大班集体授课为主。
这种授课方式要求学员进行统一的舞蹈技术技巧训练,没有考虑学员的个人喜好和身体特点。
虽然也能够让舞蹈初学者掌握舞蹈技术技巧的基本功,但是限制了学员对不同舞蹈技术技巧的爱好。
因此,舞蹈技术技巧的教学应该因人而异。
事实上,有的舞者性格稍微内敛,喜欢传统民族舞蹈;有的舞者性格比较活跃,喜欢街舞、爵士舞等现代舞蹈。
由于舞者在自身性格、对舞蹈艺术的追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
所以,在进行舞蹈技术技巧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各位学员的特点,要考虑学员各自的需求,注意不同学员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因人而异地做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在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注意到学员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了解不同学员对不同技术技巧动作的接受能力,同时要考虑不同学员对不同舞蹈技术技巧动作的喜好,还要考虑学员对相关舞蹈技术技巧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要因材施教。
比如,对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员则采用单独“开小灶”等措施;对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员,可以多安排一些技术技巧动作的练习。
通过舞蹈技术技巧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所有学员都能够熟练掌握舞蹈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其次,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对各种舞蹈技术技巧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不同学员的性格、价值观等个性差异,从培养不同风格的舞蹈人才出发,选择比较合适的舞蹈技术技巧类型对学员进行针对性教学。
由于所选的技术技巧是学员所喜好的,就容易使学员融入到舞蹈训练中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使学员展现舞蹈艺术的内在美。
第三,教师要有包容心。
因为不同学员对舞蹈技术技巧的驾驭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员接受能力较慢,对某些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能力较差,舞蹈表演不能达到要求的舞姿状态,会被其他同学取笑,也会影响学员的自信心。
因此,对这些学员教师要采取包容态度,可以给他们多做示范,详细讲解或者进行单独的指导并加以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发现这些学员的个性特点,发掘出学员的长处。
并结合他们比较擅长的一些方面,训练对应的舞蹈技术技巧动作,从而提高学员学习舞蹈技术技巧的热情和增强自信心。
(二)科学化的高效率教学在舞蹈技术技巧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现代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实现舞蹈技术技巧教学的科学化、高效化。
从当前流行的技术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手法:首先,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舞蹈技术技巧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图片,视频,声音的能力和存储量大的优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还可以下载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学员学习,丰富学员的视野,让学员通过观赏世界上顶级舞蹈大师的舞蹈表演,学习各国各民族优秀舞蹈艺术大师的作品,扩大学员的知识面。
同时,通过视频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舞蹈技术技巧,了解舞蹈技术技巧融入到舞蹈表演动作中所产生的舞蹈艺术美,使学员们了解舞蹈技术技巧的作用,培养他们对舞蹈技术技巧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各种舞蹈技术技巧的演示,便于学员模仿学习各种技术技巧动作。
教师在学员进行舞蹈技术技巧训练和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录制他们的动作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保存。
学员可以反复观看自己的舞蹈视频,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其次,在舞蹈技术技巧训练的同时,让学员了解各种舞蹈技术技巧动作的起因,引导学员对各种舞蹈技术技巧动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加强他们的舞蹈艺术修养。
第三,时代的发展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与复合型的特点。
要通过舞蹈技术技巧教学,使学员掌握一种以上的舞蹈表演种类。
同时,还可以将中国舞、芭蕾舞、拉丁舞等不同舞种进行混搭式教学。
使学员了解其他舞蹈种类的技术特点,并具备基本的表演水平,培养学员多成为舞蹈艺术表演的多面手,以适应舞蹈人才市场对舞蹈演员的多元化需求。
(三)内外一体法教学中国舞技术技巧教学方法的创新还可以采用内外一体法教学方法。
舞蹈艺术是舞者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舞蹈技术技巧动作的实现,是由舞者内在的“心动”和“情动”去指挥和驾驭舞者外部肢体的“形动”。
进行外部(形体)的教学,主要包括各种形体动作的训练,如舞步、舞姿、跳跃、翻腾等各种形体动作。
这些形体动作是舞蹈动作的基础,也是舞蹈技术技巧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进行内部(心理)动作的教学,主要包括心理动作的教学,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意识、感知、联想、理解、意志、情感等各种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采用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舞者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融为一体,从而使舞者的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值得注意的是,在舞蹈技术技巧教学实践中,舞者将内在的东西外在化,其实就是要求舞者必须具备收放自如的控制能力。
掌控舞蹈表演动作中的情感表露。
事实上,只有通过反复训练,舞者才能达到内在情绪在舞蹈动作中的自然表露。
比如,在双人舞《战友》中,战士乙为掩护负伤的战士甲,在完成战斗任务光荣牺牲了。
战士甲怀念牺牲的战士乙,他心潮翻卷,激动万分。
此时他表演的舞蹈动作不是简单的捶胸顿足,举拳呐喊;也不是一般的舞蹈跳跃、旋转、满地打滚。
战士甲以饱满的情感一口气做了32个“旁腿转接后鹤立式转”,通过这些技术技巧动作来抒发他怀念战友的悲愤心境,以及他要化悲痛为力量的豪迈精神状态。
战士甲的这些舞蹈形体动作是其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他将内在的东西外在化,并具备收放自如的控制能力。
使得舞蹈动作相辅相成、相映生辉,舞者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舞蹈艺术感染。
事实上,演员是舞蹈艺术的表现者,而表现工具就是演员的身体。
演员在表演之前就要积极思考如何将肢体动作变成肢体语言,如何将内在的东西外在化,从而通过演员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的艺术思想。
在表演中演员的意识就要始终与舞蹈的内涵相一致,这样动作看起来才不像是“假”的。
(四)舞蹈技术技巧的艺术性教学通常观众习惯于通过对舞蹈演员高超舞蹈技术技巧表演的欣赏,获得怡情悦性的美感。
同时,高超的舞蹈技艺对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
但应强调的是,舞蹈技术技巧是为剧目而服务的,而不是剧目为炫耀技术技巧而呈现的,“技”和“艺”必须要达到结合与统一,才能成为表现社会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段。
在舞蹈技术技巧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员掌握具有化解技术技巧使之完全融入舞蹈作品内涵的能力,赋予舞蹈技术技巧内涵,使舞蹈动作看起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这样舞蹈技术技巧才能真正变成为舞蹈语汇,“技”和“艺”的结合运用才有价值。
比如,在双人舞《战友》中,在战斗中战士甲中弹受伤。
战士乙挺身而出掩护负伤的战士甲,他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奋不顾身继续坚持战斗。
为了十分形象地表现战士乙机警灵巧,穿行于枪林弹雨之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