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问题的本质

环境问题的本质

1、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的现象。

2、什么是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所涉及的地质环境范围。

环境地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人—地系统(可以认为是人类和地球共同的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3、什么是地球表层系统?它的组成结构特征有哪些?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地球环境。

特征:垂直分层性
渗透性集中性地域差异性整体性
4、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5、人地关系的客观表述。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之间的客观关系典型表述是:一、人对地具有依赖关系,地是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地理环境经常影响人类活动,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二、在人地关系中人居于主动地位,人具有能动性,地理环境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利用、改变、保护的对象。

6、什么是生态文明,人地关系协调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贯彻到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系之中,实际上对以往人地关系、发展理念的实质提升,是对工业文明的全面提炼与升华。

核心观点:a: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不可任意占用,b:资源是有限的,不可无谓挥霍c:人类的利用必须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的限度里d:人类生产利用必须遵循自然环境规则,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
7、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季风气候显著,旱涝灾害频繁////// 山地丘陵为主的阶梯状地形,水土流失严重
/////// 生物多样性丰富,个别物种频临灭绝///////人口密集,人类开发利用资源历史悠久,影响强烈/ /////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突出//////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突出
8、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中国自然环境有那些特征?
答:(1)、季风气候影响显著,旱涝灾害频繁。

(2)、山地丘陵为主的阶梯状丘陵,水土流失严重。

(3)、生物多样性丰富,个别物种濒临灭绝。

(4)、人口密集,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悠久,影响强烈。

(5)、疆域辽阔,自然环境类型多样、区域差异突出。

(6)、独特的环境演化历史,重要的青藏高原影响。

10、根据中国自然环境区划结果,找出你所在的区域属于那个带?那个区?有何特点?
答:我所在的区域属于东部季风区域。

属于暖温带。

特点:热量和水分由南向北递减,愈北愈旱,一年一熟;愈南愈湿,一年两熟
11、阐述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意义。

答:过程:地球表面的水体经过蒸发和生物蒸腾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不断得到输送和交换。

大气中的水汽有一部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或者或者水面上。

这样,地球上的水分不断进行转化、输送和交换。

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内陆循环。

意义:水循环过程中,不仅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水分交换,而且使大气、土壤、岩石中的水分也在通过降水、蒸发、下渗进行交换。

因此,水分循环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成为它们之间能量的调节者;而且,由于水分循环,使分散在地表各圈层里的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形态的水体,成为一个运动的系统。

在这个运动系统中,海洋谁是咸水,但是通过水汽进入大气,下降到陆地上的已经是淡水,因而能不断产生并储藏大量的淡水资源。

12、什么是河流水量的补给?其形式主要有那些?
答:河流的水源叫做河流水量的补给。

主要形式:雨水、冰雪水、湖泊水以及地下水。

13、什么是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起作用是什么?
答:水位过程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水位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

作用:它反映了断面以上流域内自然地理因素对该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对该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水位历时曲线是指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的水位与其在研究时段中出现的累计天数所点绘而成的曲线。

作用:主要是可以从图上看出一年内超过某一水位高度出现的总天数,这对防洪灌溉、防汛都有重要的意义。

14、湖泊是怎样形成的?有那些成因类型?
答:湖泊的实质就是低洼地的蓄水。

成因类型:湖盆洼地的成因和湖盆洼地中蓄水的由来。

、。

湖盆洼地的成因:断陷或者拗陷构造下沉形成的构造盆地;火山口积水成火山湖;冰释洼地;冰碛堤冰碛岗间的洼地;陡壁崩塌滑坡、熔岩流或者冰流甚至风沙丘阻塞河谷形成堰塞湖;风蚀洼地;喀斯特溶蚀洼地;河流裁弯取直留下的弯道或者支河河口洼地,被干流自然堤封堵形成的洼地等。

湖盆洼地蓄水的由来:分为冰雪溶化补给的胡、海水补给的湖、以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的湖与河流水直接补给的湖。


15、试述湖水的运动以及湖泊的生命过程。

答:湖水运动除了由于水温和密度差引起的垂直对流之外,还有湖底的密度流和湖中的环流。

湖泊生命过程通常表现为湖泊由泥沙淤积而水深变浅成沼泽。

16、海洋水运动主要有那些形式?请在空白图上画出全球大洋环流。

答:形式包括大洋环流、沿岸流、垂向运动、蚀流、波浪、潮汐运动、潮流运动、风暴潮、海啸。

17、按埋藏条件地下水有那些类型?不同类型地下水各有什么特征
答:类型: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特征:上层滞水:完全靠大气降水或者地表其他水体的直接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而差别很大,一些范围小的上层滞水在干旱季节往往无水。

这种水因为埋藏较浅而容易被污染。

潜水:具有自由表面,为无压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潜水位向低潜水位流动,流动的快慢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和水力坡度;由于包气带与地面相通,故大气降水和地表其他水体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渗入补给潜水,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一致的;潜水的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都随着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区别。

承压水:具有稳定的隔水层顶板,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

18、什么是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物的种类主要有那些?试述之。

答:水体污染是指当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时,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者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

种类:主要包括无机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无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活污染物质。

19、重金属在水环境中是怎么迁移转化的?
答: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包括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机械迁移是指重金属离子以溶解态或者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械搬运。

物理化学迁移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络合作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
20、水污染控制主要有那些方法?试述之。

答:方法:物理化学包括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

化学方法包括中合法、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

生化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自然生物降解法。

21、阐述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水量平衡方程、
答:水量平衡原理:是指在任一时段内研究区的输入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储水量的变化值。

水量平衡方程:P - E - R= △S ,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域径流量,△S为流域储水量的变化量。

从多年平均来说,流域储水变量△S的值趋于零。

22、什么是地球表层系统?他有那些特点?
答:地球表层系统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地球环境。

特征:垂直分层性
渗透性集中性地域差异性整体性
23地球表层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各组分/亚系统有何特性?
答:地球表层系统包括大气圈、水泉、岩石圈、生物圈。

另外,还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

大气圈主要包括N2、O2和Ar三种气体为主的气体,还有一些悬浮着水滴、冰块、尘埃、孢子和花粉等液态或者固态的微粒。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

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组成。

生物圈都是地表生命有机体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地貌是固体地壳的地表形态。

气候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水文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土壤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派生的自然体,也是它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物质。


24、人地关系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有什么?
答:人地关系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或然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协调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了人地关系研究中“地”的作用;“或然论”强调了人地关系研究中“人”的作用;生产关系决定论贬低和忽视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影响,夸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片面强调“人定胜天”;人地关系协调轮,彻底改变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征服-反抗关系向友善-合作关系变革。

P112页的3没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