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式定理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式定理全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定理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找因数,一般列除法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1开始除起。

例如,找12的因数,列式:12÷1=12, 12÷2=6, 12÷3=4,所以,12的因数有1,2,3,4,6,12。

找倍数,一般列乘法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1开始乘起。

例如,找2的倍数,列式:2×1=2, 2×2=4, 2×3=6, 2×4=8, 2×5=10……所以,2的倍数有2,4,6,8,10……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 ī)数。

偶数也叫双数,奇数也叫单数。

偶数个位上是:0,2,4,6,8。

奇数个位上是:1,3,5,7,9。

在全部整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任意数。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12,个位是2,十位是1, 1+2=3, 3是3的倍数,所以12是3的倍数。

6、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都是质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15,49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7、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如果忘记了,可以自己举个例子来算一下就知道了。

)8、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12条棱(léng),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顶点。

3、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5、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正方体的棱长度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都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用图表示:6、长方体的棱长和 = 长×4 +宽×4 +高×4C = a×4 +b×4 + h×4或者=(长 + 宽 +高)×4C = ( a +b + h ) × 4正方体的棱长和 = 棱长×12C = a×127、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 +长×高×2 +宽×高×2S = a× b×2 + a× h×2 + b× h×2或者 =(长×宽 +长×高 +宽×高)×2S = ( a× b + a × h + b× h)×2( a=长,b=宽,h=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S = a×a×6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计量(liáng)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 cm3、dm3和m3。

①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②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③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9、①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V = a×b×h②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 a3 = a × a × a③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高V = S h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 物体横截面的面积就是它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 = 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 = 棱长×棱长10、在工程上, 1m3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

1m3 = 1方1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长方体正方体1dm 3 = 1000cm 3 1m 3 = 1000 dm 3 1m 3 = 1000000cm 3 12、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

1L =1000mL 1L=1dm 3 1mL =1cm 3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例如,23 的分数单位是 13,23 里有2个分数单位。

4、 3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4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5、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a ÷b = ab(b ≠0)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都是以单位“1”作除数。

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后面不写单位。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例如,23、56 等都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例如, 54、66、 97 等都是假分数。

8、115可以看做是由 105(就是2)和 15合成的数,写作:215,读作:二又五分之一。

像2 15 , 1 34,…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9、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例如,105,实际上是2;有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例如,115可以写成215。

10、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例如,105= 10÷5=2, 115 = 11÷5 = 2……1,所以 115 = 2 15。

11、分数线:表示平均分……1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3、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14、两个数的公因数是它们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当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互质数)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求最大公因数可以用短除法,请看课本61页。

15、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例如,5和7是互质数。

16、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17、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当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求最小公倍数可以用短除法,请看课本69页。

18、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19、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20、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可以用两个分母的公倍数(或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①把小数化成分数: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②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1、旋转: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2、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

3、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的性质:a-b-c=a-(b+c)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利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变得简便。

打电话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