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壤污染与人体健康
摘要: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
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
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来源、土壤污染特点、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且给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来源;现状;特点;人体健康;防治措施
一、简析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使得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以至于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并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
2、土壤污染来源
土壤污染物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施用、大气沉降、生活垃圾堆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矿产资源开放和炼制等。
2.1 重金属污染物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6%cm3、原子序数大于20的金属元素[2]。
它们天然存在于自然界的岩石和土壤当中,随着污染的发生,其浓度不断上升。
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有砷、铬、镉、铜、汞、铅和锌等。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金属采矿、金属冶炼、金属工业、金属腐蚀、垃圾废物的处置、农业污染源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2.2 石油烃污染物
石油烃污染物主要是一系列直链和支链饱和烷烃,包括甲烷、乙烷、丙烷等以及芳香烃物质苯及苯的化合物,构成了土壤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而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燃料储藏、运输过程以及交通事故造成的泄漏,导致土壤污染;使用过剩的润滑油的土地处置;煤的不适当储藏导致土壤污染;工业场所有机溶剂的排放和泄漏;
2.3 有机污染物
农药与是存在于土壤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农药,虽然对自然界中的昆虫、杂草和真菌病原体起了抑制作用,但在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当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2.4 放射性核素
核事故、核试验和核电站的运行,都会导致土壤的放射性核素污染。
在近几十年来,核武器大量的发展,必然要进行核试验,导致大量半衰期为29a的90sr扩散,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3、土壤污染特点[3]
土壤环境的多介质、多界面、多分组以及非均一性和复杂多变性的特点,决定了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区别于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不同特点。
3.1 隐蔽性与滞后性
水体污染或者江河湖海的污染,常常我们用肉眼就能识别,化工厂的废气排放,在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感官就能发现。
但是土壤环境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对农作物的残留量检测情况,甚至通过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以及对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才能反映出来,从遭受污染到产生“恶果”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也就是说,土壤环境污染而且土壤从产生污染到其危害被发现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
例如日本的“骨痛病”进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3.2累积性和地域性
污染物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环境中更容易迁移,而且一般都是随着气流或水流进行长距离迁移。
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并不像在水体和大气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不断积累而达到很高的浓度,从而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3.3不可逆转性
积累在土壤环境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
重金属污染物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主要表现为:①难降解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后,很难通过自然过程从土壤环境中稀释或消失;②对生物体的危害和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容易恢复。
例如:六六六和DDT在中国已禁用了20多年,但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降解,至今经常能够在土壤环境中检测出来。
3.4 治理难而周期长
土壤环境一旦被污染,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自我修复,必须采样各种有效的治理技术才能消除现实污染。
从目前现有的治理方法来看,仍然存在治理成本较高或周
期较长的矛盾。
4、土壤污染的现状
中国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据调查显示,全国受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600万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约1600万hm2,主要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特别是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农药次数在10次以上,每亩用量常常高达1.2kg以上,农药中毒事故和农药污染纠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和化肥污染。
①土壤重金属污染:每年有粮食1200万吨受重金属污染,占我国总产量的(3%),损失200亿元,其中:5万吨镉米(>1 mg Cd/kg),20万吨汞米;②土壤农药污染:我国农药污染的土壤1.36亿亩,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0余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近1公斤,比发达国家的高出一倍,农药土壤残留量达到50%-60%,土壤吸附是导致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污染的主要方式;③土壤化肥污染:我国以占世界的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32%(2005)的化肥,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效益下降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
二、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这个不可缺少的环境中必然要与这个生存环境接触,与土壤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因此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壤环境就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1、直接影响
受污染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由于人类的活动,土壤中的细微颗粒会漂浮在空气当中。
受污染的土壤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霉菌, 通过大气扩散, 可以导致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病的急剧增加。
土壤中还有一些有毒害的挥发性有机物, 如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神经系统紊乱以及“三致”作用[5]。
人体的皮肤暴露在空气当中,而很多农业生产者必然要接触土壤,当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皮肤接触严重时, 容易导致一些不良病症, 如贫血、胃肠功能失调、皮肿等。
皮肤表面还会吸附一些有毒物质, 部分物质会渗入到皮肤内影响人体健康。
由于人类生存于土壤环境之中, 那么人体就不可避免的暴露于土壤物质中, 因此皮肤接触也成为土壤影响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2、间接影响
土壤污染不仅直接的影响着人体的健康,还间接的影响到人体健康,也就是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以及食物链来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通过影响大气环境间接的影响着人体健康。
在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能够在好氧微生物以及甲烷菌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CO2、CH4 和NOx 等温室气体, 影响气候的变化, 而气候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进而影响温室气体,形成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最终的受害者就是人类,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地球环境受到破坏。
土壤中的各种物质成分, 经过雨水淋漓后会通过地表径流、渗流、地下径流, 最终有一部分进入饮用和娱乐水体中。
比如,土壤中氮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粪便的排放, 其主要污染物质硝酸盐和氨态氮就会进入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 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 这是一种有毒物质, 可直接使动物中毒缺氧, 产生正铁血红元症, 严重者可致死。
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和物质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水体, 其含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6]。
生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任何有害有毒物质都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最高级捕食者人的体内。
土壤中的难降解有机质如DDT和狄氏剂等农药, 性质稳定、脂溶性很强, 即使微量也能够通过动植物累积和生物放大作用在人体中富存, 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 食物链通过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富集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要比水和大气的更严重。
三、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土壤中的任何污染都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即使现在土地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我们可以即使采取应对措施来防治或减轻这些土壤污染问题。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环境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与修复手段,才能解决土壤环境污染的问题。
对于土壤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人们的环境教育,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讲究卫生, 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2、促进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准则和标准的制定与修改;
3、建立土壤环境污染、土壤质量变化监测与预警系统,制定土壤污染预防规划;
4、强化污水,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有毒物质排放的控制,改善煤气站、管道和储藏设备的安全,采取污染预防与控制各项有效措施;
5、实施污染土地休闲制度,当土壤污染发生时,就暂停、终止该污染土地的农业利用;
6、修复污染土壤,清洁灌溉系统,使之农业生产性能及其他功能得以复原;
7、政府帮助有关企业、公司培训土壤污染控制专家,帮助私人企业增强其在土壤污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夏立江,王宏康编著.土壤污染及其防治.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谷政夫编,正川译.土壤污染机理与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 周启星,宋玉芳编著.土壤污染修复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4] 马晓明.土壤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第8期:92-93页.
[5] 李莉,徐巍.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83-2984,3134.
[6] 田敏霞.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能源与节能,2011年第一期:57-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