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

一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二是外部世界。

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
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

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

在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参与。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

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

“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

虽然以联合国为主
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

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理念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而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中国的治国理念、体制和发展模式等受到更多推崇。

2.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恶化蔓延成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成为“9·11”事件后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目前,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经济金融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加速扩散,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

朝核、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大国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和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再度突出。

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

南亚反恐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压力和挑战。

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和欢迎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仍有一些人或者由于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
解,或者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的偏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

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