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书写 (共1题;共2分)1. (2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无私关爱真诚鼓励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 我毫无顾忌地拿起漆满茶垢的茶碗舀水喝,还把自己的水壶灌满。

B .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C . “我再说一遍,我对这事一无所知,先生,”老人烦躁地说。

D . 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已经口燥唇干,可是他仍然无动于衷,毫无悔改的表示。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非常惊讶。

B .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 . 因为她的这个动作,从裁判手里得到了九点五的高分。

D .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4. (4分)彭德怀说以前自己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

在读了《________》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岂不罹凝寒,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千古名句,为人传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______”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7分)6. (7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家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B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

谈笑有宏儒,往来无白丁。

E . 折戟成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F . 故曰,域民不以封缰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②, 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③听其相顾言,。

(《观刈麦》白居易)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诸葛亮)⑤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其一)李白)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坡羊潼关怀古》)(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名句。

①古代诗歌常常蕴含哲理,给我们以启迪,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让我们坚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②古人喜欢把“菊”写入诗中,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表现了诗人对菊的喜爱。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7九上·郑州月考)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________④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3)语段(一)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好处?(4)语段(二)的故事印证了语段(一)的什么观点?曾子和孟子都坚持怎样的做法?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8. (4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西楼(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箔:是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诗歌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风云变化的高潮顷刻,第二句从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

两字十足显示了北风狂飙的威力。

(2)按照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却要敞开四面窗户,从中你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胸襟?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摩耶之艺魂冯骥才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

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

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

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

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

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

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

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

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

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

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

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

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

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

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选自2011年《中国艺术报》(1)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2)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3)细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张大千________。

(4)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山中杂诗》的后两句。

10.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秦若水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

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

一棵连着一棵。

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

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的很像静谧的怀抱。

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茏,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

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

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

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

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

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7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

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

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

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放,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

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

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

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

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花盆栽种。

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

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

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

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

手起刀落,我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

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

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

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见开花。

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

它静默着抗议,用不开花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