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成果专家技术审查会纪要
2014年9月11日至12日,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廊坊市组织召开《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成果技术审查会。
会议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组成技术审查组(名单附后),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环境保护厅等省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廊坊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实地踏勘了廊坊市城市建设现状,分别听取了廊坊市规划局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情况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规划成果的汇报,征询了省、市、县(市、区)有关关部门意见,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以下审查意见。
一、专家认为,《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成果基础资料比较翔实,专题研究较为深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深度达到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符合廊坊市发展实际,原则通过技术审查,经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后适时上报审批。
二、专家提出以下补充完善意见和建议: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新型城镇化要求。
深入研究廊坊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应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把重
-1-
点放在结构调整、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环境改善上,围绕打造“平原森林、环保产业、文化体验、幸福宜居”四张名片,彰显城市发展特色。
(二)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城市规模。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入研究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合理确定城市性质。
围绕承载京津功能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支撑、优秀宜居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梳理城市定位,将廊坊市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支点城市。
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中心城区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100平方米。
(三)深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规划要专章阐述北三县统筹发展有关内容,提出的各县(市)城市规模、布局形态和相关指标等,要与已经批准实施的县(市)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深入研究廊沧交通走廊对廊坊南部区域城镇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推敲空间结构表述,对“京东城区”、“潮白河发展轴”等表述做适当调整;加强对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永定河泛区等重点区域的研究,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四)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要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通过森林、河流、农田、绿廊绿道在各组团之间形成绿色隔离空间。
按照集约节约原则,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避免建设用地安排过满,为未来承接首都功能外溢留出发展空间。
-2-
(五)科学确定区域开发强度。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在市域内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城市开发边界,落实“多规合一”要求,合理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六)调整近期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期限建议调整至2020年,现状基期采用统计部门公布的实时数据。
专家技术审查组人员名单
陈为邦住房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
林坚北京大学教授
杜立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秦川天津市规划局总建筑师
武廷海清华大学教授
史育龙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杨文立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