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草稿)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吸入、食入或 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 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3. 碱的通性
由于碱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 力处相同的氢氧根离子,因此碱类都具有相 似的性质。
物理性质: 碱类的水溶液都有涩味和油腻感。
化学性质上:
碱
一、碱的定义: - 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通常碱的分子是由一个金属离 子和一个或几个氢氧根离子组成的。氢氧 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都属于碱。
二、碱的分类
强碱 NaOH = Na⁺ + OH⁻ 全部电离 OH⁻多 碱性强
碱
100 个NaOH 分子溶于1L水
0
电离出
100
(1)碱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在2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
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试管(少许氢氧 指示剂 化钠稀溶液)
1
石蕊
2
酚酞
颜色变化
紫色 变 蓝色 无色 变 红色
练习:
紫色石蕊试液遇香蕉浸出液变蓝色。这一现象 不能说明 A. 香蕉浸出液呈碱性 。 B.香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石蕊能与香蕉浸出液中的某种物质发生反应。 D.香蕉浸出液和碱溶液中都含有某种相同的粒子。
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
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
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 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 的医疗呼吸器。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自然科学—化学
化学元素周期表
物质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混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单质
单质
金属单质(铁、铝、金) 非金属单质(氧气、氮气、石墨)
金
铁
铜
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二氧化碳、氧化钙)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酸(硫酸、盐酸、硝酸) 盐(碳酸钠、硫酸铜)
氧化物
一、定义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
100
性 的
弱碱
NH₃•H₂O⇌NH₄⁺+OH⁻ 部分电离
OH⁻少
碱性弱
强 弱
100个NH₃分 子溶于1L水
87
电离出
13
13
中强碱 Ca(OH)₂ = Ca2⁺+2OH⁻
100个Ca(OH)₂分子溶 于1L水,20个溶解
20
40
易溶性碱
水
溶 微溶性碱
性
难溶性碱
NaOH 、NH₃•H₂O Ca(OH)₂ Al(OH)₃ Fe(OH)₃
特殊的碱
某些氢氧化物如Al(OH)3、Zn(OH)2 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碱反应,都生 成盐和水。我们称之为两性氢氧化物。
典型的碱
一、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 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易潮解,其水溶液 呈强碱性、强腐蚀性,有涩味和滑腻感 。对纤维、 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水蒸气,对其必须密封 保存,且要用橡胶瓶塞。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 液。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硼酸溶液。
3%-5%的
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工呼吸。就医。
物。如牛奶、酸奶等奶质物品。患者清醒时立即
石油
造纸
印染
肥皂
NaOH
医药
人造纤维 塑料
冶金
纺织 橡胶
二、氨 水
1.物理性质 又称氢氧化铵、阿摩尼亚水,是氨气的水溶
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具有 部分碱的通性,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农业上经 稀释后可用作化肥。含氨越多,密度越小。
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碳化氨水的腐蚀性 更加严重。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对 水泥腐蚀不大。对木材也有一定腐蚀作用。
2.氨水的弱碱性 NH3+H2O=(可逆)=NH3·H2O NH3·H2O=(可逆)=NH4+ +OH3.氨水的不稳定性
NH3·H2O=NH3↑+H2O 4。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对少量皮
(5) 碱能发生分解反应。不溶性碱
大都是不稳定的,受热容易分解,生
成金属氧化物和水。
例如:
蓝色
黑色
Cu(OH)2
CuO +H2O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碱能使指示剂变色。
碱
(2)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的
(3)碱能和酸反应
通
性
(4)碱能和盐反应
(5)碱能发生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类物质的是( A )
A.纯碱(Na2CO3) B.氢氧化铁[Fe(OH)3] C.氢氧化钡[Ba(OH)2]
答案:B
15
(2)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
例如: NaOH + CO2
Na2CO3 + H2O
• 问题2.
氢氧化钠能与玻璃的成分之一——非金属氧 化物二氧化硅(SiO2)反应作用,生成粘性 的硅酸钠(Na2SiO3),从而使玻璃瓶塞和 瓶口粘在一起。所以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瓶 一定要用橡皮塞。
纯净物)。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 一种一定为氧元素且显现负价,另一种若 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 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二、命名规则 • 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种元素的
符号写在左边,即“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一般称为 “氧化某”,例如“氧化铜”,后读“铜”,则先写铜的 元素符号“Cu”,先读“氧”,则后写氧元素的符号“O”, 故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 • 某些稍微复杂点的氧化物或者有多种化合价元素的氧化物, 一般称为“几氧化(几)某”,即化学式中有几个氧原子 就称为“几氧化” • ,另一种元素有几个原子就称为“几某”,例如Fe3O4称 为“四氧化三铁”、P2O5称为“五氧化二磷”, 若另一 种元素原子数是1,则称为“几氧化某”,例如CO2称为 “二氧化碳”、SO2称为“二氧化硫”、SO3称为“三氧 化硫”。
NaOH + SiO2
Na2SiO3 +H2O
(3)碱能和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OH-结合 成中性的水。
例如:
NH3·H2O + HCI
NH4CI + H2O
(4)碱能和盐反应生成新盐和 新碱。
例如:
红褐色
3NaOH+FeCI3
3NaCI + Fe(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