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的单位,也是系统存在的基础和实际载体。
• 系统就是由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 不同的要素构造不同的系统 – 相同的要素也可以因为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而构造不 同的系统
结构相同,要素不同,功能不同
要素相同,结构不同,功能不同
要素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相同
系统科学方法-1
• 系统方法指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 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 • 系统方法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的特点。
3、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4、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这个步骤是实施策略阶段。
5、确定实施的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收集信息(包括过程信息和产出信
息),并把这些信息与确定的目标相比较,给以评价和修正,确定实施 的效率。
二.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
•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 是20世纪40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 的分支学科。虽然它们的提出仅过了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
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 整体原理 • 反馈原理 • 有序原理
测试
1.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包括( ) A.综合性、模块化、最优化 B.系统性、综合性、最优化 C.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D.系统性、模块化、最优化 2.系统科学理论的 “新三论”是指:( )、( )、( )。 A.信息论 B.控制论 C.协同论 D.系统论 E.突变论 F.耗散结构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系统 理论 视听 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播 理论
学习 理论
教学 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1 系统科学理论
问题引入
• “系统”一词由来已久,近代,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 统”一词来表示复杂、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 系统科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用以研究物质运 动普遍联系和规律。一直以来,系统科学都是众多科学研 究的重要基础和指导。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 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基本粒子到宇宙,从细胞到人类社会,从动植物到社会组织, 无一不是系统的存在方式。
系统
•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 能的有机整体。(P32) • 系统中相互作用着的部分或成分就是要素,是系统最基本

作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教学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
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从而诞生了教学系统 设计这个领域。
教学系统的构成及各要素的关系
环境 教学 媒体 学生 过程 效果 目的
教师
学习材料
主题讨论
• 将课堂教学看做一个系统,请分析系统的要素及相互制约 的关系。
三论引入教育技术领域的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2
• 系统科学方法简称系统方法,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 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 考察的方法。
• 该方法是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
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 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 是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观念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的应用。
• 信息论为解决教学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教育教学系统中信 息传播特点与规律的分析等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 • 控制论对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及建构优化的教育教学系 统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 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分析和解决教
育教学问题。
教育技术的系统方法
• 定义: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指导具 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 • 目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的目 标,而对系统构成的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教育教 学环境和教育教学的控制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的技术。
新三论
耗散结 构论
1969年,比利时 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 耗散结构论者认为:系 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 件下,才有可能向着有 秩序、有组织、多功能 的方向进化。
协同论
联邦德国科学家 哈肯创立。系统从无序 到有序的过程中,不管 原先是平衡相变,还是 非平衡相变,都遵守相 同的基本规律,即协调 规律。
系统方法的具体步骤
1、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没有需求也就没有问题,系统方法都是从 需求分析开始的。需求分析是对现状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提出解决 问题的方案,一般情况下提出多种方案,如果一种方案不能有效解决问
题,就马上采取第二种方案。
突变论
法国数学家托姆 创立,突变论通过对事 物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来解释事物质变规律的 学问。
教育系统论
• • 由系统的概念可知,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 具备一定的功能,且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 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 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 同时教育系统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 教学的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 教育技术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系统科学理论是教育
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一、系统及系统方法
•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或是“处于一定相 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Bertalanffy,Ludwig von)
•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
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 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发展的三门系统 理论的分支学科。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 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
老三论
控制论
1948年,美国数 学家维纳首次提出,是 关于控制系统的一般规 律和控制过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控制系统。 传递教学信息的 出发点和归宿在于教学 效果的最优化,“信息 反馈”是实现教学效果 最优化的关键。
信息论
美国数学家克劳 德・香农创立,认为: 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 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 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 教学信息论是研究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教 学关系系统,是关于教 育信息如何传递、变换 和反馈的理论。
系统论
美籍奥地利生物 学家塔朗菲创立,认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 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 整体且自成系统、互为 系统。 教育系统把教育视 为一个系统,组成系统 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和 媒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