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的和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和一套系统
方法,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企业建构长效节能机制,加强企业系统能源管理,识别企业能源消耗情况,查找能源使用、管理方面的改进空间,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绩效、合理用能、节约能源费用。
同时顺应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的要求,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7部委于联合修订发布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自201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第九条明确提出“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能源指标的精细化管理。
根据国外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经验,企业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少可实现10%左右的节能量。
面对国家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将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企业尽快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任务。
二、政策法规要求
(一)《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新修订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将于自2018
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主要目的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我公司从2015年起,能源消耗量均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属于重点用能单位。
《办法》第九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工作。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办法》第十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明确能源管理部门,设立能源管理岗位。
(二)《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相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规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省重点用能单位。
第三十九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完善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和能耗在线监测终端系统,并与省、设区的市能源监控平台联网。
第四十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能源审计至少每五年进行一次。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重点用能单位可不再进行能源审计。
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管理、节能评审、能源审计、节能宣传培训、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信息服务和奖励等。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标准和程序开展能源审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三)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18年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相关规定
第五条规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督导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建立健全能源管理
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等各项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