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DOI:10. 15918/j. jbitss1009-3370. 2016. 0201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郝宇,张宗勇,廖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

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

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关键词:“十三五”;能源“新常态”;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碳排放中图分类号:F4;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70(2016)02-0001-07一、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①,指出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经济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之一(如表1所示)。

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和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等新特征[1]。

在此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具有迈向中高端经济水平的潜力[2]1-8。

表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侧重方面变化趋势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资料来源:年月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遭遇次贷危机冲击增长乏力,中国人均收入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国家行列后,面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②,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失衡的新特点[2]1-8。

例如,中国能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已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

换言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收稿日期:2016-01-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3015);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42142005)作者简介:郝宇(1983—),男,副教授,德国汉堡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年),E-mail:haoyuking@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②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按照官方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收入分类的标准,中国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 2 ·北 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6 年 3 月二、能源“新常态”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 宏观政策,旨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粗放式、高能耗的经 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和中国经济的 “再平衡”,这方面的政策将对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 响[3]。

特别是,能效提升、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意味 着中国单位 GDP 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降低[4], 中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笔 者认为,能源新常态的主要含义是,在中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后,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 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于改革开放以来 30 余年的新 特征,主要包括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 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等。

能源“新常态”的特征体现在以下 6 个方面:(一)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持续放缓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十三五”期 间,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明显,导致对能源 需求总量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 期, 从第二产业占主导到第三产业占主导, 由粗放 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

两方面作用叠加,使得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①。

(二)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从总体结构上看,非化石能源占比明显提升,未 来将打破对化石能源绝对依赖的局面。

新能源 (风 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 上升。

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份额将提高,其中增长最强 劲的是可再生能源电力。

从化石能源结构上看,从煤 炭“一家独大”向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结构逐渐合理 的方向演进,同时非化石能源迅速发展,能源消费结 构向低碳化和清洁化转型,如图 1 所示。

(三)能源效率明显提升,能耗强度大幅降低 能源消耗强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 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反映了能源使用的经济效 率。

近年来大量研究强调提高各个行业的能源效率 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等 “ 质 量 ” 指 标 。

Ouyang 和 Lin (2014)[9]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强调提高中国能源使 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认为应该提高可 再生能源的补贴, 去除化石能源的补贴。

Dai 和 Xue (2015)[10]关注中国在风能市场方面的政策,阐明了中 国实现风能技术跳跃发展的关键 政 策 。

刘 舫 舸 (2015)[11]认为在新常态下,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技术 突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任保平和宋文月(2015)[12]强 调提高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任保平 和周志龙(2015)[13]发现,以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 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 科技产业,具有技术先进、清洁生产等特征将为经济 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这有助于打造并提升“中 国质量”,在增长速度缓步“下台阶”的同时助推增长 质 量 “ 上 台 阶 ” ( 张 占 斌 ,2014)[14]。

根 据 杨 向 阳 等 (2013)[15] 的计算,2013 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1978 年的近 3 倍, 中国经济开始逐渐进入 “创新驱动”的新时代。

这些研究均表明,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 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 发生转换。

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有可能进 一步提升,中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效益”的新标签。

( 四) 能源消费的区域化特征较为明显且空间 相关性较强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特点区 域、 板块的能源和经济发展表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 点。

例如,华北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较快,能源消费结 构 以 煤 炭 为 主 , 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大气污染较为 严重。

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西部地区承接了 东部发达省份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行业,在 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上体现出“追赶”现象[16]。

此外, 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内部由于 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较为接近,能源消费 和污染排放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空间相关性[17]。

( 五) 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环境逐步数据来源:笔者根据 BP [6]9、国家统计局[7]、《 中国煤炭消费 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8]6 整理计算①。

图 1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改变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有所放 缓,经济结构和产业向低能耗、清洁化、高附加值转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5)》[5]2 预计 2015 年中国能源消费略有下降,2015 年前三季度的统计也基本验证了这一判断。

②“建言十三五·中国煤控规划研究”国际研讨会发布报告称,2020 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控制在 27.2 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占总 耗能的比重下降到 57.3%。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由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统中心、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内的 20 多家政府智库、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完成。

2035202020152014201320 4060占比/%80 100煤炭占比 非煤能源占比年份郝 宇 等 : 中 国 能 源 “ 新 常 态 ” : “ 十 三 五 ”及 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3 ·2016 年 第 2 期8070 60 50 40 30 20 10 0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年份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其他能发电型,对能源消费需求量增速放缓。

此外,人口年龄结 构变化使得向传统高耗能行业人口输送量减少,全 社会对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的共识不断提高, 有助 于能源消费增速降低、结构优化。

(六)能源价格将长时间低位运行,客观上不利 于对能源消费的控制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能源需求较低、美国页 岩油气产量增加能源供给等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预 计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低水平。

低能源价格虽然 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客观上可能会刺激能 源消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本文在其他研究机构的前期成果基础上,预测 “ 十三五” 期间及到 2030 年前中国能源消费、 能源 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

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 消耗强度的角度, 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 2030 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的可能情景。

三、“十三五”期间及 2020—2030 年 中国能源经济展望①( 一)“ 十三五” 期间煤炭、 石油、 天然气的消费 走势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煤炭消费量有 可能在“十三五”内达到峰值,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 重要一步。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中国煤炭的能源 需求占比在 2014 年已降到 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