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历史-最新
1979年,华润的办公地址迁至湾仔湾景中心。
八十年代华润代理的部分进出口商品
贸易为主时期,华润经营的进出口商品涉及工艺、丝绸、服装、农副土特、轻 工、建材、石化、机械、设备等9大类,在本销的同时,还大量向海外转口。 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华润作为内地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广 泛与世界各国加强贸易联系,保障香港市场繁荣稳定。华润曾是我国最大外 汇来源渠道,1978年华润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历史最高峰( 30%), 1986年华润的政策性代理贸易达到历史最高峰(35.6亿美元)。
1976年,华润公司下属的中艺(香港)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工艺品在香 港的总代理。图为当时香港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工艺品商场——中艺星 光行。
1978年4月,华润投资的香港最大油库,青衣油库竣工投入运作。
1979年华科电子在香港投资集成电路厂
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华润作为内地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 广泛与世界各国加强贸易联系,保障香港市场繁荣稳定。华润曾是我 国最大外汇来源渠道,代理贸易额一度高达全国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
传承光荣传统
建设一流企业
2014 集团董办
为什么要学习企业历史
历史:使看不见的被看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纲要
一、华润历史 二、今日华润 三、主营业务 四、企业文化
五、社会责任
敌后抗日根据地重要的物资来源 “三大战役”、渡江作战、抗美援朝胜利,西藏 和平解放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最大的外汇渠道
综合性外贸公司
-1952年: 划归中央贸易部(现商务部)管理,是中国内地在港澳和东南 亚地区贸易总代理 - 1983年: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转向自营贸易和实业化发展
- 1999年:划归中央管理
以实业化为核心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 2003年: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
华润各历史发展阶段
(2001年开始至今)
1952-79年,华润办公地址—旧中银大厦。当时,华润公司在12楼办 公,图为国庆时的中银大厦。
从1952年起,华润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 理。1956年,华润公司董事长张平第一次以中国代表团身份在瑞士出 席世界油脂大会。
1955年,在华润的周密安排下, 日后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 森携家眷顺利归国。随后,华 润用贸易作掩护,派人出国谈 生意,将钱学森所列的一大批 两弹一星的海外人才顺利招揽 回国,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作 出了独特的贡献。
1.红色华润(1938-1952)
华润的前身是联和行,成立于1938年,1948年更名为“华润公司”。 1952年 以前,华润是党的企业,归中共中央办公厅领导。
革命战争时期,华润作为党在隐蔽战线上的重要机构,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 以贸易为掩护,为党的军事、统战、经济贸易,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民族独立、 新中国解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商品基地,也开始涉足酒店、写字楼、地产等多元化业务,踏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
参与国际大循环。80年代中期开始,华润陆续在海外设立了7家地区性公司,遍布美洲、 欧洲、中东、澳洲、非洲、日本、东南亚和俄罗斯各地,从事进出口、资源开采、电子 制造、地产发展等业务。
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发挥中资窗口企业作用。华润设立的省市联络部, 成为香港中资企业的“黄埔军校”;继续承担国内重要技术设备和物资的进口任务;参 与嘉里集团策略性投资并在上市后套现,获取企业上市、资本运营经验;在内地重要城 市设立办事处、发展货源基地;直接从高等院校招收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生,建立人 才队伍。
1964年,华润与港商一起在香港中环开设大华国货。图为大华国货公 司中环分店旧影。
1960年代初国内发生粮荒,华润千方百计从加拿大等地采购粮食运往 国内,缓解了粮荒。1965年,华润总经理丁克坚(前左二)与加拿大 小麦局签署长期小麦协议。
70年代初期,华润协助将内地国产石油、粮食打入香港市场,缓解了 香港石油危机和缺粮危机。1972年1月6日,华润将第一批国内煤油运 抵香港三家村码头。
实业化、多元化控股集团公司(央企)
实业化发展时期
消费品
电力
地产
医药
水泥
燃气
金融
其他
自营贸易向实业化转型期
(1992年~2000) 综合性外贸公司(中资)
总代理向自营贸易转型期
(1983年~1991年)
总代理贸易时期 (1953年~1982年)
党在隐蔽战线上的地下机构
红色华润时期
(1938~1952年)
1950年美国政府突然对中国实 施贸易制裁,致使华润公司大 批物资和资金被扣和冻结。为 此,华润公司在香港展开了一 系列“索赔”斗争。 从东北赴运大豆往大连 的函件(1948)
1938年,华润的前身联和行在香港成立。
联和行是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成立的。周恩来、朱德、陈云、杨尚 昆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都曾直接领导过华润的工作。图为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在陕北。
新中国远洋航运的摇篮 新中国外贸规则的创建者 广交会的发起者
“三趟快车”的运作者
“三来一补”的首倡者 中国行业整合的先行者
世界500强
……
第一部分:华润历史
华润企业性质与管理体制变化
党的隐蔽战线上的重要机构
- 1938年: 联和行(Liow & Co.)在香港成立 - 1948年: 联和行改组、扩大,更名为「华润公司」
— 兴建沙田、牙鹰洲油库(1977年)
2. 总代理贸易时期(1953-1982)
出口创汇、引进先进贸易模式、以贸易促外交 --- 发起成立广交会(1956)。 --- 三年困难时期紧急为国内组织粮食进口(1961)。 --- 通过与泰国、菲律宾开展石油贸易,推动中泰、中菲建交(1975年)。 --- 推广“三来一补”贸易方式(1978年)。 --- 组织内地工艺、丝绸、服装、农副土特、轻工、建材、石化、机械、设备等9 大类商品在港本销及转口,进口粮食、棉花、化肥、木材、成套设备、西药等重要 物资。
•
• •
接送爱国民主人士北上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策反招商局海辽号起义,参与两航起义。
采购国计民生物资输往被解放的城市,恢复当地生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平抑物价。
• 接管党在港贸易机构(前后3批18家公司,包括广大华行),为解 放区输送经济干部。
1.红色华润(1938-1952)
抗美援朝期间的华润,通过开展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工 作,为内地运送大量军需及战略物资,为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 锁做出了贡献。
联和行创始人杨廉安。杨廉安原名秦邦礼,江苏无锡人,原中共中央 总负责人秦邦宪(博古)的胞弟。建国后曾任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 副主任。
联和行积极配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联盟”开展大规模抗日募捐 活动,将捐赠物资辗转运抵抗日根据地。图为宋庆龄与保盟同仁在香 港合影。
1948年,联和行进行了改组和扩大,更名为华润。图为华润早期的办 公地点,今天的香港中环毕打街毕打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联和行,任务是
参与党在香港领导的抗日募捐活动,妥为保管抗日捐赠;
以贸易为掩护,积极为抗日根据地筹募经费,购置医疗器械等重要物资,开展 统一战线工作; 在隐蔽战线开展秘密工作,如机密文件保管传递、机要交通、重要人士接待护 送等。
1.红色华润(1938-1952)
解放战争期间的华润,以贸易为掩护,配合我 党军事、统战、经贸工作,完成了多项重要使命:
1956年,张平一行在西德奔驰汽车公司购买了100辆奔驰车
1956年,张平(右)在广州筹办“出口商品展览会”事宜
1956年,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原中苏友好大厦隆重举行, 华润是广交会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
1958年,华润开始投资中国国货公司,这是华润进入零售业之始。
从1962年起,华润承担起内地鲜活冷冻商品供港“三趟快车”的运作, 保证了香港的食品供应。图为三趟快车运行线路图
1949年,为了便利资金流通,华润向港英政府申请了“南洋商业银行” 的牌照,并将牌照和资金交给爱国华侨庄世平先生,创办了新中国第 一家海外商业银行。
1950年,为了支援和平解放西藏,华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开设贸易点, 向西藏运送物资。图为华润印巴三处工作人员在印度。
2. 总代理贸易时期(1953-1982)
1983年竣工的香港华润大厦,楼高50层,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1988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华润。
1983年,香港华润大厦落成,华润公司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图为华润举办成立35周年暨华润大厦落成典礼。
1948年,联和行进行了改组扩大,更名为“华润”公司,钱之光先生 任首任董事长。钱之光,浙江诸暨人,建国后长期主持国家纺织工业 部工作,是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奠基人。
解放战争时期,华润千方百计突破封锁,采购运送解放区急需的战略 物资,有力地支援了三大战役、渡江作战,直至解放全中国。
1948-1949年,华润历经艰险将郭沫若、李济深、何香凝、沈鈞儒等 1000多位民主爱国人士和文化名人,从香港秘密运送至东北解放区, 再赴北京参加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业,为新中国的建 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图为民主爱国人士出发前合影。
3.向自营贸易转型时期(1983-1991)
1983年华润集团成立,随后贸易由代理转向自营。 这一阶段华润的发展模式是,以自营贸易为基础,建立经营设施、
发展货源基地、设立海外贸易网络,赚取贸易价差。
这期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各省市和国家部委纷纷在港开设窗 口公司,华润总代理贸易地位受到威胁,华润开始由政策性代理 转向自营贸易。为此,华润在香港投资了众多的经营设施,在国 内发展了大批货源基地,在海外设立的贸易分支机构,在巩固贸 易地位、获取利润的同时,为内地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引入 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中外经贸合作,扩大出口创汇,吸收本地就 业,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中资窗口企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