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课教学的要求和做法
示范课应该体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从“只教教材”到“会用教材”。
具体来说,示范課应该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目标要清晰、具体、适当,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巧用多媒体,要重视学生资源的使用等。
“示范课”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对现行教学起到示范作用的授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示范课教学应该体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采取一些新的做法,既让授课教师得到检阅和提高,也让听课教师受到启发与促进.
一、示范课应该传递的新课程理念
示范课应该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教育和谐、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从传统课程理念向现代课程理念的转变。
(一)从“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留下足够的思考时空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如教学七年级第七单元《勿以恶小》探究园——“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示,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查查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谈谈正确的做法。
(二)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
示范课的课堂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师投入、学生主动。
课堂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
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是一堂好示范课的首要标志,它要彰显出师生生命活力,让智慧涌动。
如教学七年级第五单元《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时,可以先让部分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某一种特长,录成视频;再结合学过的寓言故事《一路花香》说说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的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教材中的三个方面的正确态度;最后根据实例谈谈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三)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
示范课应体现教育平等的观念。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
教师要做一个出色的主持人、一个成功的指路人,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心灵在场。
如教学七年级第六单元《磨砺坚强意志》时教师可朋友似的跟学生聊聊自己或大人们最艰难的经历,谈谈度过难关的方法及战胜困难的收获,再假设学生备战校运动会的一个实例,同学具体谈谈如何帮助他。
(四)从“只教教材”到“会用教材”
示范课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念。
真正要上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课,就要求教师对所授教材的掌握达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程度,教材是主要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校内外有各种课程资源,教师应调动和整合这些资源,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我市各、县(区)教师也能挖掘我们皖西的地方资源,充实课堂内容,如了解皖西大裂谷等风景,金寨红色旅游,皖西白鹅养殖,皖西庐剧表演等皖西特色;参观古皋陶墓、皖西博物馆、烈士陵园、元亨广场等有教育意义的地方。
二、示范课教学的具体做法
示范课应是一首歌,人人都可以学唱;示范课应是一个指向灯对日常教学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而不应是一个装饰灯。
因此上示范课的教师必须采取如下一些具体做法,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学的示范作用。
(一)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备课体现教师神思的灵动,营造和谐的生态课堂,点燃兴趣的火花;讲解体现教师语言的精彩,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指导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再“乐学”。
(二)教学目标要清晰、具体、适当
要能够根据具体实际,有效地设计教学程序,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有的公开课虽然有教学目标,但实践教学中容易“流标”,这种情况值得注意。
如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自尊自爱》时,某教师设定一个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这个目标就不够具体、适当,它是我们教育教学长期的一个目标。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巧用“多媒体”
《教师用书》后面配有光盘,建议供教师参考使用,但既不可图省事上课放放了事,又不可弃置不理浪费资源。
我们应该提倡让更多综合的教学手段进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厚此薄彼唯“多媒体”独尊。
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要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资源的使用
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
可尝试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去备课、教学某些片段;还可尝试让学习小组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后轮流介绍经验;鼓励学生提出来自己生活、学习
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运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话中的许多烦恼,如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法律知识也能帮同学们解决日常生中发生的一些纠纷,如:消费纠纷、家庭矛盾、交通安全、人身保护等。
总之:在示范课的教学中,只有做到“眼中有学生,手中有书籍,心中有反思,足下有行动。
”,才能够对现行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才能够引领全体教师向“理想课堂”发展。
注:文中课例均根据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列举。
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安庆师范学院初中思想品德学科)项目培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