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

近代史论文《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考核课程论文题目二十一世纪伟大女性之宋庆龄姓名李娅倩专业财务管理班级 2010级4班学号 ************目录引言 (3)选题意义与缘由 (3)第1章宋庆龄简介1.1宋庆龄的早年涯 (4)1.2宋庆龄的家庭 (4)第二章宋庆龄的生平2.1 宋庆龄婚前 (5)2.2 宋庆龄婚后 (6)第三章宋庆龄的政治之路3.1敏锐的政治家视 (7)3.2灵活的策略,成熟的领袖 (8)3.3顾全大局,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第四章宋庆龄精神给人们的启示4.1“国母”的精神 (8)结语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2)引言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成为“国之瑰宝”。

她万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人民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宋庆龄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本文拟从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角度对其一生进行解读,目的在于加深了解,引发对自身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宋庆龄人格方略启示选题意义与缘由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国家名誉主席,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

从护法运动、第一次大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岁月里,始终坚定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不朽的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在长期的国际和国务活动中,为保卫世界和平、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好往来,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促进祖国统一,进行不懈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发扬宋庆龄的伟大精神而成立的宋庆龄基金会,其宗旨为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发展少儿事业,关注民族未来。

全国和各地的宋庆龄基金会努力开展工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弘扬宋庆龄精神,进行爱心教育,化解各种矛盾,扶贫帮教,关注热点问题,必将推进社会和谐。

满怀情感宣传宋庆龄的功绩,大张旗鼓弘扬宋庆龄精神,广泛深入宣传宋庆龄基金会的宗旨业务,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促进少年儿童的文教、科技和福利事业发展,是我们对宋庆龄同志的最好纪念。

这也是本选题的意义所在。

第一章宋庆龄简介1.1宋庆龄的早年生涯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母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1908年留学美国,1913年毕业于威斯里女子学院。

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同年5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逝世后被誉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在评价一个人时,同时提到四个“主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2宋庆龄家庭的影响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早年留学美国,是一名爱国传教士,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者之一。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系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贤淑而有教养。

对于儿女们来说,父亲宋嘉树是慈父,母亲倪桂贞是严母,但是他们教育儿女的观点确是一致的——他们反对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对他们影响很深,使他们认为孩子们长大以后必须为社会服务,母亲还教育宋庆龄“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

在子女教育上,宋嘉树以“不计毁誉,敢于占先”为箴言,让他的六个子女,不分男女,都完成了美国的高等教育,这样的家庭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

宋庆龄的其他五个兄弟姐妹,无一不在蒋介石政权中身居高位,他们操纵内政、外交、金融、经济……成为蒋家政权中的“宋氏王朝”。

宋庆龄追忆自己在美国受教育的情况时说:“我在美国度过我的青年时代,受到美国伟大的民主传统的熏陶,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伟大的力量之一,它的文化成为我所接受的教育的一部分,这对我的祖国,十分需要民主精神的祖国,是非常珍贵的。

”父亲宋嘉树是宋庆龄思想启蒙的第一任老师。

宋庆龄在少年时代就知道父亲在秘密进行着一些危险而正义的工作,她也知道父亲有一位被清政府通缉的好友孙中山,尽管但是她并不理解这些事情的全部意义,但她理解和信任自己的父亲。

还是小女孩的宋庆龄,有一次在家中听孙中山对父亲说:“中国非革命不可,我们要推倒现在的这个君主政体,要建立一个共和的政府,我要为这个目的而死。

”她在旁边不觉轻轻应了一声;“我也要和你一样。

”父辈的言论行动,多少影响了宋庆龄的思想情感。

特别是孙中山,由于他始终是宋家谈论的英雄,这就使他的为人和精神品性在宋庆龄心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第二章宋庆龄的生平2.1 宋庆龄婚前娇柔的外表。

宋庆龄早期的照片给人的印象是一位娴雅有时显得柔弱美丽的女性。

在佐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时,在同学们看来,她既“美丽”,又有点“忧郁”和“伤感”,真是她那副忧伤和沉思的神情,使她显得楚楚动人。

她不喜欢抛头露面,生性腼腆和羞涩。

结婚以后的宋庆龄不得不学着过公众生活,她给美国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你知道,我是多么害怕抛头露面!但是自从结婚以后,我不得不参与许多事务……我每天要会见很多人,实际上是环境迫使我破沉默而与人交谈。

”一颗对待亲情柔软的心。

宋庆龄很爱自己的父母,为了婚事而不得不违抗他们的意愿,这在她内心留下了永远的内疚和不安。

宋庆龄病逝后,有人说,一生爱恋和忠诚于孙中山的孙夫人,会不会如同何香凝和廖仲恺夫妇一样合葬,于中山陵与孙中山和墓呢?出乎猜测者的预料,按照宋庆龄的遗嘱她将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的宋氏墓地。

宋庆龄怀着某种歉疚依恋她的双亲,尤其是她的母亲。

在年过80岁后,宋庆龄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回忆自己22岁在上海不辞而别,投奔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并举行婚礼时说:“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别信以后,就乘下一班轮船赶到日本,想劝我离开丈夫,跟他们回去。

我母亲哭着,正患肝病的父亲劝着……尽管我非常可怜我的父母,我也伤心地哭了,我拒绝离开我的丈夫。

”可见使父母伤了心的事在她的内心留下了多深的伤痕。

与李燕娥情同姐妹、生死相伴。

李燕娥是宋庆龄的保姆,整整陪伴了宋庆龄五十三年。

她虽然没有文化,但爱憎分明、性格爽快。

在重庆、上海,国民党特务曾多次想用重金收买她,但李燕娥忠心耿耿,丝毫不为所动,被宋庆龄称赞是“不拿枪的警卫员”。

宋庆龄把李燕娥看作家中的一员,虽然她比宋庆龄小十多岁,但宋庆龄一直称她为“李姐”。

李燕娥的墓也在上海宋氏墓园,墓碑也和宋庆龄的一样,一直陪伴着宋庆龄的父母。

一位国家元首级人物,和自己的保姆,以同样规格埋葬在同一墓地,这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罕见的。

宋庆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精神的美”,和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像一块磁铁,把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紧紧地吸引在她的身边。

斯诺曾说过:“通过她,我体验到了中国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

”史沫特莱担任了宋庆龄的英文秘书;路易·艾黎负责她关怀组织起来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马海德的上海诊所经常按宋庆龄的安排,成为上海地下党联络开会的地点;斯诺和爱泼斯坦则成为宋庆龄支持的《中国呼声》杂志的得力记者和撰稿人……2.2宋庆龄婚后——完美的妻子冲破世俗藩篱,与孙中山结为伴侣。

孙中山是宋嘉树的好友,孙中山在遇到宋庆龄以前已经是有妇之夫,两人年纪相差27岁之多。

孙宋的爱情受到了外界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宋庆龄遭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反对,他们甚至把不听话的女儿锁在了家中。

宋庆龄最后在保姆的帮助下,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追随孙中山而去。

孙中山是宋庆龄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导师。

孙中山协同并指导宋庆龄积极参与讨袁、护法为主要内容的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使得她得以在不断的失败、挫折与探求的实践中受到严酷的考验和磨砺,在政治上迅速成熟起来;孙中山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对革命的“不息的热忱”,成为宋庆龄毕生的楷模,激励着她在革命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

孙中山逝世多年以后,宋庆龄曾对挚友斯诺这样表达过她的心路历程:“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了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个好念头。

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从我认识孙中山博士的第一天起,到他去世为止,我一直忠诚于他,我现在依然忠诚于他。

”[vi]孙中山曾特意赠与宋庆龄一条对联: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这条对联无疑是孙宋十年婚姻的凝练概括和最好褒奖。

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

宋庆龄一生有两个重要抉择:第一次是在孙中山处于极度艰难的时候选择了孙中山和他代表的事业,第二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上海“清共”,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随后在南京另立中央,出现了两个政府,“宁汉分流”。

随后,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

国民党右派、“左派”都迅速右转。

宋庆龄在汪精卫“分共”前夕,毅然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史称“七一四声明”),宣布与国民党决裂。

从此,她就毅然与非常弱小的共产党站在一起。

当时,宋庆龄完全可以留在国民党内,继续担任党的领袖和国民政府的高官。

事实上,蒋介石和汪精卫也分别给她写来亲笔信作出解释。

蒋介石专门派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轮番到武汉劝说宋庆龄与他合作。

宋庆龄最敬重的母亲也写信劝她与蒋合作。

宣布和国民党断绝关系,这在当时对于宋庆龄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

首先,中国国民党是孙中山创建的党,也是她本人参与创建的党;其次,当时几乎所有的国民党或左或右都转向了反共的一方,共产党除去被杀的也都转入了地下。

当时她只有自己一个人,在中国已经没有立锥之地;第三,她家里从母亲到兄弟姐妹统统反对她的立场。

在此,用罗曼·罗兰对宋庆龄的评价来概括宋庆龄的人格魅力再贴切不过了,“她从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在内心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

第三章宋庆龄的政治之路3.1敏锐的政治家视角“五卅惨案”发生后,针对当时一些人提出的释放犯人、抚恤死者家属、惩办凶手等要求的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案,宋庆龄敏锐地感觉到这样将会使运动中辍或引入歧途,她鲜明地提出“吾人今日万不可只顾目前之小利小害,而失远大之目的与彻底之主张”,这远大的目的与彻底之主张,就是“唤醒全国人民之民族精神,为长期之奋斗,务达取消一切之不平等条约之目的”。

她号召在这场斗争中,巩固和发展因国共合作而组织起来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并组成广泛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