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
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
创新师资管理制度,吸引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从事专业教育的制度健全。聘任(聘用)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注重学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满意,社会评价高。
相关的人事制度改革文件、总结、规定、聘任名录、相关证照、绩效材料
4
教育教学改革
20分
办学模式
改革
4分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高。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附改革要点说明、专项总结、报道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4分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依据,有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积极探索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改革方案、对接描述等材料、教学指导方案及实施材料
课程建设
3分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形成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方面成效明显。专业教学计划能地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省级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得优胜以上的奖项。
鉴定站、培训点证照、批文,考评记录、发证名录、教学计划、专题总结、案例、奖项一览表及说明
建立了各教学环节(含校外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以及相应的评价、考核、激励与约束制度,导向鲜明、效果明显。管理方法科学、手段现代、节约高效。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督导条例、运行痕迹、效果分析、工作规范、考核制度、实施效果
5
专业建设
10分
专业建设总体
水平
2分
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结合我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需要合理设置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领导论著、讲话、业绩、事例材料
院校领导
3分
学校领导班子健全,结构合理,团结务实,勤政廉洁,作风民主,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强。
党政一把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学识丰富、视野宽阔,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科学决策、沟通协调及战略规划能力。
领导班子情况表、自述材料、政绩事例、访谈记录
育人环境建设
2分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附件一
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要点及标准
主要支撑材料
1
政府统筹
10分
当地政府
或
主管部门
大力支持
8分
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为院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境。
发挥政策调控与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支持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度重视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核心课程教学较好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重视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每年有专项经费,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
方案、协议、实施痕迹、总结、系统设计方案、教学设备清单、教学记录、经费计划、使用报表、科研成果一览表
教学管理
与质量监控
4分
有健全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管理队伍结构合理、素质高、理念先进、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已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督导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效果显著。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有相关的关办法、制度、记录、总结、专题说明和对照表
教学模式改革
8分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多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财务报表
2
领导能力
5分
办学理念
2分
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我省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
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提供依据。
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促进高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制度化。
有关文件、政策、会议纪要、事例材料、案例
专项经费保证
2分
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定期有专项经费支持,投向准确。
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理实一体化教材、教学资源一览表
职业能力
3分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或订单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设有能覆盖一半以上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培训点。近三年毕业生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其中,获得高级工等职业证书者有一定比例。
3
师资队伍
15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师资结构
6分
有一支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达2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85%以上,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20%以上。
专兼职教师一览表、职称证、技能证、职业资格等有关证件或证明材料
队伍建设
9分
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大。有完善的专业教师定期到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具备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