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对于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章利用变系数模型对我国1978年~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变系数模型;消费;投资;出口一、引言不少学者对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但研究的缺陷主要在于:(1)已有研究均假设消费、投资和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线性的,这个假设过于严格。

实际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的极少,绝大多数是非线性的。

如消费对于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应该随着时间而变化,或者是动态过程,不应该是一个静态过程。

也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的变化,消费的边际效应也应该是变化的,不应是一成不变的。

(2)文献中使用的模型假定误差项服从某一个分布。

但服从某个分布实际中很难验证。

虽然计量经济学中存在很多检验服分布的方法,但严格来说,它们往往检验其不服从某个分布,很难检验服从某个分布。

因为它们原假设是服从某个分布。

不拒绝原假设不等于接受原假设,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吴喜之,2013)。

(3)数据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将前些年的数据分析结果应用到当前的经济发展,可能缺乏适用性。

也就是说所以本文将利用更为“自由”模型(变系数模型)和实效性比较强的数据(1978年~2013年),探究消费、投资和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模型构建与实例分析1. 模型。

变系数模型是经典线性模型的拓展,它可以避免非参数回归模型的“高维灾难”,其最早由Shumway于1988年提出,然后Hastie和Tibshirani(1993)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目前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生物和环境等领域(Fan & Zhang (2008))。

其一般表达式是:Yi=aT(Ui)Xi+?着i其中Yi是因变量,a(U)=(a1(U),…,ap(U))T 是p维未知的函数向量,Xi是p维的设计矩阵,Ui∈[0,1]是指示变量,如时间等,?着i∈R是随机误差项。

与经典的线性模型相比,变系数模型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假设误差项服从某个分布,而经典线性模型需要误差项来自于正态分布;(2)它不像经典线性回归那样,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成线性关系,它只假设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再是固定的和线性的,它是随着某个指示变量(如时间)而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未知的。

可见,变系数模型放宽了模型的假设,更加自由和灵活。

目前主要有三种估计方法:平滑样条、局部多项式平滑和多项式样条。

本文采用局部多项式的方法求解。

2. 数据与变量选取。

本文所使用1978年~2013年全国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下属的“国家数据”网站(该网站的数据集成了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本文选择推动经济增长的三个变量:投资、消费与出口作为自变量,经济增长为因变量。

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

投资(I)用资本形成总额来刻画。

消费(C)用最终消费支出表示。

出口用出口额(EX)表示。

由于GDP平减指数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价格水平波动,可以测度通货膨胀(徐强,2006),所以本文利用GDP平减指数(1978=100)对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出口总额这三个变量数据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变动对各变量的影响。

3. 变系数模型的构建和结果分析。

为了消去数据数量级的差异,我们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从而模型表达式为:GDP=?琢1(t)I+?琢2(t)C+?琢3(t)EX+?着其中GDP、I、C和EX为标准化后的变量。

利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1)变系数模型得到的估计结果与现实经济的运行状况几乎完全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2)由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个变量的系数均为正,所以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且持续上升,在20世纪90年代,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顶点,之后出现下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最低。

过去30多年里,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相对不稳定,1990年以后,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呈“W”型走势,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出现了2次断崖式的下滑,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持续近10年下降,在2000年左右开始回升;这次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从世界贸易发展周期来看,1995年后已经进入下降周期(冯蕾,2010)。

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对我国的出口需求也随之减弱,另外这些国家在危机中货币大幅贬值也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

二是1994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5.7∶1变为8.72∶1,一次性贬值33%,造成1994年出口激增,较高的出口基数造成了强烈的翘尾因素,进而导致1995年出口断崖式下滑。

三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阻碍了出口。

汇率并轨后,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而美元在这段时间升值,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提高。

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初期,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持续近5年下降,2010年开始回升。

这次下降也同时受到国际和国内因素影响。

一是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股市下跌并危及全球,2001年全球总贸易额出现下降,在外部经济形势糟糕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很难不受到影响。

二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由于我国出口的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对汇率升值十分敏感。

(3)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世纪80年代比较稳定,从90年代中期开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出现下降,90年代中期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V”型走势。

2000年达到低点,之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加,并在2007年达到高点,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扰乱了经济的正常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样不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V”型走势。

在改革开放初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高点,之后缓慢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断崖式下降,在1999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出现迅速回升,在2008年回升至0.35,但仍然低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回落,但回落比较缓慢。

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走势相似,都是先断崖式下降,在2000年左右落到谷底,之后迅速回升。

消费和投资的对经济贡献的下降和社会投资效率下降以及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密切相关,消费和投资的下降也导致了自1993年以来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从1993年的13.9%下降到1999年的7.6%,经济增速几乎回落一半,2000年经济开始恢复。

投资和消费在2000年之后对经济贡献增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上,经过15年的漫长谈判和努力,我国于2001年终于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高度,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我国优惠的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参与我国经济建设,出口的增加也带动了投资的回升。

国内因素上,刘国光(2000)认为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这无疑有利于投资的推进,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改革的力度更大,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4)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发达国家出口、投资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比较稳定相比,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波动较大,其中出口的波动尤其剧烈,对经济稳定发展构成威胁。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口,2005年我国贸易依存度高达到63%,顺差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达到10.1%,远远高于国际上4%的警戒线,很容易受到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形势的影响。

(5)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在1999年受到较大冲击,但消费受到的影响较其他两个指标更大。

由于这一波动正值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期间,整个中国经济受到危机的冲击而下滑,出口、投资和消费同样随之降低。

相对而言,国内消费对经济的作用减弱的幅度更大,说明国内经济形势较为严峻。

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状况不稳定,出口同样产生了大幅度下跌,但由于一些出口国受到危机的影响较弱,间接使出口下跌的幅度小于消费下跌的幅度。

此外,由于投资存在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期间国内投资对经济的作用并没有下跌至最低点,而是在2000年以后降到谷底。

(6)2008年次贷危机对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较弱。

出口在2008年受到比1999年更强的冲击,这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多数出口国均受到了较大影响,例如中国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相比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更大,从而使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

这也印证了“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外贸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2008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国内推行了四万亿的救市策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弱了经济危机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7)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弱。

但进入21世纪,消费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重要。

虽然最近几年消费出现疲惫,略有下降,但幅度非常小。

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其影响比较稳健,但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因为投资应于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协调,投资不足可能减缓经济的发展,投资过多则可能引起经济的过热和产能过剩。

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的边际效应会出现递减,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

这可解释为什么2008年四万亿没能大幅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也说明变系数模型的精确性。

4. 模型评价。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变系数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现实相吻合,因而具有较强的有效性,适用于分析现实中的经济发展轨迹。

接下来从统计指标的角度对变系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此时,需要引入MSE(均方误差)和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指标,本文建立的变系数模型的MSE、MPAE分别是0.000 69、7.23,均较小。

MSE 接近于0,MAPE<10说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也说明变系数非常有效(易丹辉,2008)。

另外,从拟合图(图1右下角)也可以看出实线(拟合值)和虚线几乎重合,并且实线全部穿过原点(实际值),这也印证了变系数模型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变系数模型对中国出口、消费、投资和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变系数模型能够精确地刻画“三驾马车”对经济的作用,并能够用于分析不同经济周期下对经济增长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从而有利于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提出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