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在整个历史必修模块(Ⅱ)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着重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本课的前一课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课本指出:“罗斯福新政虽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急救章……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新政采取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此后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本课教材和初中教材相比,从内容上看,两者都包含了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但初中教材的重点是新政内容,本课教材的重点是新政的影响。
从教材的知识看,两者都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如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等。
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本课教材比初中教材明显加大了力度。
就能力要求看,本课教材突出了评价能力,比初中教材的识记能力要求要高得多。
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
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学情分析】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通过对历史人物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实干家罗斯福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设计理念】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案例和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实施情景教学,落实三维目标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而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在一起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3.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本课设计通过自学课本、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空间,使学生体验了自主之乐,合作之趣,探究之悦,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教学效果。
4.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本课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
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一:1932年的一天凌晨四点,阿尔就出门找工作了。
前几天他在报纸上看见一个职业介绍所要招聘300人,因此他想早点去碰碰运气。
当他来职业介绍所时,惊呆了,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粗粗估计有三四千人,后面还有人在往这里赶。
他的心情糟透了,失业一年多,日常的生活都很难维持。
想起这三年生活发生的巨变,阿尔一直都无法理解。
阿尔是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小有名气的汽车厂当技术员,待遇不错,手头有10万美元的股票,银行里还有5万美元的存款。
从1929年10月24日起,股票狂跌,他买的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从73美元跌到了8美元,他的10万美元股票成了一堆废纸。
真是祸不单行。
有人在说有的银行由于从事股票交易而破产了,阿尔想还是把自己在银行的钱去取出来,放在自己口袋里保险。
当他来到银行门口时发现银行里挤满了人,都是来取钱的,银行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决定关门了。
阿尔的5万美元也泡汤了。
这段时间全国有一万多家银行破产,占全国银行的近一半,大家都对银行不信任了。
阿尔感觉倒霉事情不断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两年,很多汽车厂都破产了,自己所在的汽车厂效益也不断下降,销售量已经下降一半了。
老板也很烦恼,为了维持生产,老板开始不断降低工人工资,后来发展为解聘工人来降低生产成本。
已经有一半工人被解聘了,阿尔也成为了其中不幸的一员。
阿尔不理解他看到的怪现象:一方面是市场上的商品很多,卖不掉;另一方面是很多人没工作做,买不起商品。
阿尔想想还是去排队吧,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排队无聊,阿尔就和排在前面的那个人聊开了。
他说他来自于农村,农村实在待不下去了,所以就想来城里找个工作。
他抱怨说农产品的价格太低,一车小麦的价钱只够买一双4美元的皮鞋,农民每收一英亩的小麦,就要亏本1.5美元;一只羊运到市场上去的运费是1.1美元,而售价不足一美元。
因此农村中用谷物做燃料、把牲畜活埋或杀死在山沟里的事情到处可见。
还有人源源不断地往这里赶,阿尔有点绝望,看不见生活的希望。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那一段历史?它使阿尔和阿尔同时代的美国人遇到了哪些困难?①找工作很困难,失业的人很多。
②股票狂跌,全国有一半银行破产,人民对银行不信任。
③工业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业品产品过剩,卖不掉。
④农产品的价格很低,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⑤人们对生活失去信心。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经济危机的影响过渡: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使其经济病入高盲,而胡佛政策的失败,使美国人民迫切希望一个有能力力挽狂澜的领袖出现,由此:罗斯福应运而生了。
2、罗斯福1)介绍罗斯福: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出生于美国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
16岁以前曾八次远渡大西洋到欧洲旅游,到过许多国家,开阔视野并培养出冒险、坚毅性格,就读于哈佛大学,学籍平平,但是他的特长是擅长演说,深受同学喜爱。
在39岁时罗斯福全家出外旅游,小岛失火,率全家灭火,疲劳过度又到冰冷的湖水游泳而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瘫痪在轮椅,但他说:“我不相信这种病能整到一个男子汉,我要战胜它!”坚强的意志使他最终当选为美国的总统,而且还率领美国人民取得二战的胜利。
连任四届总统,到1945年患脑溢血逝世。
2).罗斯福提出“新政”:在1932年的美国竞选总统中,罗斯福以472:59票获胜,在上任的第二天便对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实行新政医治。
(药方“新政”)但是,这个药方他并不知道是否是正确的,所以他把他的“新政”又称为是:一种试验,其含义是:放弃胡佛的自由主义改革而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目的:挽救资本主义统治,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大胆创新又善于审时度势被誉“狮子”和“狐狸”。
二、罗斯福新政一).经过:(1)第一阶段:(1933.3—1935初):结束混乱,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1939):巩固和发展已取得成就。
二)内容:问题探究二:当时的危机破坏性极大,在工业、农业、金融业等部门都涉及,观看视频资料《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思考如果你们分别是银行行长、农业部长、工业部长及社会福利救济机构成员,如何摆脱你们的危机呢?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与小组结论做比较,并进行重新归纳1.金融方面(1)令银行暂时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4)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方面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并以增收面粉厂、纺织厂和屠宰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税,来补贴减耕农民的经济损失4.社会福利方面(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基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以工”何以“代赈”?劳动力的雇佣会加重政府支出负担,罗斯福为何还要这样做?“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