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潮汕春节习俗
饮食文化
一、年夜饭的来历
明清以来,吃团年饭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风俗,却又很少见到“围炉”的做法。

顺治《潮州府志》对当时潮州人“围炉”风俗的描写:“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是很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的。

火井的形制如何,不必要也很难考究,但它的作用,相当于在人类历史早期就出现的、现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的火塘灶,应该没有问题。

纳西族学者杨福泉在《灶与灶神》一书里,谈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家庭中火塘灶和锅台灶的作用:
尽管后来汉式锅台灶亦已广泛流行于各民族地区,但从传统文化习俗及在居住空间的重要性而言,后起的锅台灶都远远赶不上火塘灶。

如不少山区的纳西族祖房内原来只有火塘灶,后来在火塘灶附近砌有锅台灶,但火塘灶才是与神灵、祖灵关系密切之地,家庭的各种社会性活动、宗教活动都围绕着火塘灶进行,各种社会性规范也体现在以火塘灶为轴心的空间中。

在潮汕民居里,只有汉式锅台灶。

但在年夜临时设置的火井,显然与民族地区和锅台并存的火塘一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空间位置看,火井设于厅,处在居屋的中轴线;大厅是祖先神龛所在,是祭祖祀神的地方,同时,大厅又是平时主人接客的地点。

从文化习俗看,虽然火塘灶早已经在潮汕人的家庭里消失了,但是,它作为一个独立家庭的象征,在除夕这个重要的节日,仍然以火井这样一种带有礼仪性质的形式,延续下来。

火井之设,在祭祖结束后,而全家老幼,“相围以食”。

这个火井,可以说是家庭的标志。

其重要性,是锅台灶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上面的分析可以成立,这种“设火井于厅,相围以食”的做法,也许就是南方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孑遗。

现在,潮汕年夜已不再设火井,但合家围炉吃年夜的习俗仍然保留。

过年前,外出的家人必须赶回来围炉,全家团聚。

潮汕食俗,年夜饭各种丰盛的鱼肉莱肴之外,必须有一盘猪血猪肠炒大蒜,一盘海蚶。

这两道菜,不过是借着潮汕话的谐音,取“长久”、“发财”的好兆头。

吃过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守岁。

这时,晚辈要向长辈贺年祝福。

长辈回以祝语之外,要给小孩压岁钱。

年事已高的长者,也会收到能赚钱子孙的压岁钱。

潮汕人把这种习俗叫做:“压腰”。

二、传统菜肴及象征意义
自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

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

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

近代,由于
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

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潮汕人逢年过节必得买鸡、鹅、鸭、鱼肉,新年头一天要祭拜公祖,答谢神明,当然更得“三牲”齐全。

再添制些新衣饰、新家具、器皿等,有“去旧迎新”之意,再选购春联,贴于门前,辟邪之用;尤其要买柑桔、橄榄,柑桔意为“大吉大利”,象征吉祥如意。

还有,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在“挽面”快绝迹了,只有老一辈人还流行这种去掉面部杂毛的做法。

现代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另外,家中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潮汕工夫茶是潮人饮茶习俗,泡茶方法,品茶艺术及礼仪礼俗的总称。

它既是潮汕城乡每户必备的日常饮料,也是潮人接待客人最高礼遇。

有贵客人来访,必泡工夫茶。

潮菜宴席离不开工夫茶,当主、客人吃完一道浓郁的菜肴之后,喝上一小杯甘醇的工夫茶,既能解肥腻,又可清除口腔中的杂味,以便更好地品尝下道菜肴美味。

上工夫茶的程序:一般是当主、客人入座时上第一道工夫茶,再上一道菜,以后视菜品而变,一般菜有肥腻或炸类食后配上工夫茶,以便解腻清口,宴席整个过程可以穿插2至3次,宴席结束时,上最后一道工夫茶,使大家进食更有韵律和节奏,一饮一食,相得益彰。

年俗家趣
一,贴门神、春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

“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祭拜祖先。

祭拜祖先,是为了纪念祖先,也有意思说是让祖先跟我们一起过年,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三,吃团圆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大都吃火锅,潮汕人说是“围炉”有团圆的意思。

四,送压岁钱。

这是小朋友最最开心的时刻了。

在潮汕只有还没工作的人才有压岁钱,工作了的人就要给压岁钱了。

潮汕人给的压岁钱很多。

人们认为,给得多证明过去的一年里收入多,也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