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危机
③风力提水机—微滴灌系统;
④风力机—空气泵提水机组;
⑤风力发展机—电泵提水系统。
(二)小型风力发电机
(1)行业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把小型风力发电作为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措施之一,主要研制、开发和示范应用小型充电用风力发电机,供农民一家一户使用。目前,1kW以下的机组技术已经成熟并进行大量的推广。在电网不能通达的偏远地区,约60万居民利用风能实现电气化。截至1999年,我国累计生产小型风力发电机组18.57万台,居世界第一。
20%~30%。
(3)发展趋势:
①风力发电场数目不断增加,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截止至2001年底全国发电场总数已达27座,装机容量已达39.9895万kW。
②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逐年加大。单机容量在1996年以前是150~300kW,近些年安装的主要是
600kW级机组。目前兆瓦级风机正在研制中。
3、总结
(三)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国外机组国产化
(1)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目前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制造商主要有:中国一拖—美德(MADE)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申新风力发电设备公司、北京万电有限责任公司及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国外机组国产化。在我国风电场建设的投资中,机组设备约占70%,实现设备国产化、降低工程造价是风电场大规模发展的需要。大型风电机的主要部件在国内制造,其成本可比进口机组降低
风能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危机
1、首先了解一下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 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 m/s的风速也有4000 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O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 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O00h和3000h。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 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违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以及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小风能区。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的风力仅有2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下,大于、等于6 m/s的风速在15Oh以下。在这一地区中,尤以四川盆地和西双版纳地区风能最小,这里阿坝为67%,恩施为75%,德格为63%,耿马孟定为72%,景洪为79%。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仅3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仅20h。所以,这一地区除高山顶和峡谷等特殊地形外,风能潜力很低,无利用价值。
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指标
丰富区
较丰富区
可利用区
贫乏区
年有效风能密度(W/m2)
>200
200-150
<150-50
<50
年≥3m/s累计小时数(h)
>5000
5000-4000
<4000-2000
<2000
年≥6m/s累计小时数(h)
>2200
2200-1500
<1500-350
<350
(2)产品类型。我国已基本形成南方型低扬程大流量风力提水机组和北方型高扬程小流量风力提水机组两大系列。
(3)发展趋势。从风力提水机组分类上讲,主要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低扬程大流量风力提水机多采用旋转式水泵,用于提取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高扬程小流量风力提水机多采用往复式水泵,用于提取深层地下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风力资源,这为开发带来可能性;其次,目前来看,风力开发的主要问题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加大研发力度,加大投入,可以解决;最后,便是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即使风能的开发利用存在成本较高,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人类还是不得不去审视这一可能的、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就好像战争推动科技发展一样,能源的紧缺也推动开发的进展,所以当技术问题解决之后,风能在中国的利用应该还是很有潜力与优势的!
0.785(平方米)],故实际可开发量为:
R’=0.785R/10=2.53(亿千瓦)。
即: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估计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风能的利用有很大的潜力。
2、开发条件与开发成本
(一)风力提水机
(1)行业现状。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低扬程风力提水装置用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盐场制盐等低扬程大流量提水作业;我国内陆如内蒙古北部、甘肃和青海等地风能资源较好的区域,则利用深井风力提水机组为牧民和牲畜提供饮水或进行小面积草场灌溉;此外,甘肃、新疆北部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能丰富区,适合发展风力提水。
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8
18
50
24
从上述介绍及图表分析,可以看出,风能贫乏区只占全国面积的24%,可利用率极高,并且这里的风能分布还并不包括海上的丰富、可利用的风能资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到地球表面约有20%转化为风能。我国风能潜力的估算如下:
风能理论可开发总量(R),全国为32.26亿千瓦,实际可开发利用量(R’),按总量的1/10估计,并考虑到风轮实际扫掠面积为计算气流正方形面积的0.785倍[1米直径风轮面积为0.52×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