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1、(1)地球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其中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部的情况进行探索。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总是发生在地壳这一层,有时还伴随着火山喷发发生。

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科学家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叫地动仪。

2、(1)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用细线悬吊着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你会发现红色热水会溢出来。

(2)在模拟火山成因的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了出来。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省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3. (1)在模拟地震成因的过程中,竹片和毛巾相当于岩层。

(2)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4. (1)位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形成卵石。

(3)通过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发现,卵石的形成主要与水有关。

5、(1)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常见的矿产有石英、石墨、滑石、金刚石等。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3)煤既可用作燃料,也可用于制药、制杀虫剂、制消毒剂。

(4)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矿产资源法》。

我们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热能。

6.(1)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越来越大。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是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

(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和人类活动。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7.(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喜鹊的叫声,风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等构成了奇妙的世界。

(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

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停止振动。

8、(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周围扩散,并逐渐消失。

(3)制作简易时,使用铜线做线,效果会更好一些。

9.(1)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耳三部分,在头的部的是中耳和耳两部分,我们看不见。

(2)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是耳由耳蜗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3)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4)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10.(1)声音的高低,我们称为音调。

(2)声音有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的不同。

(3)打锣时/敲打鼓面时,用力大发生的声音大,用力小发出的声音小;压锯条时,锯条伸出桌面长时音调低,伸出桌面短时音调高。

(4)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5)振动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的声波叫次声波。

次声波自被发现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定向导航等。

11. (1)根据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声音一般可分为乐音和噪音。

(2)噪声与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3)我们周围有许多噪声,如:汽车鸣笛声、飞机声、广场舞音乐等。

这些噪声有的妨碍人们休息,有的使人心情烦躁。

(4)控制、清除噪声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将噪生源和生活区隔开、改进设备和工厂。

单元活动(1)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2)铃声响了,校园里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

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3)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波,就像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水波一样。

(4)在宇宙飞船中,宇航员之间交谈要靠无线电。

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口,以免真破鼓膜;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6)次声波自被发现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7)根据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声音一般可分为乐音和噪音。

12.(1)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为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2)秋季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是大熊座。

它的标志是由七颗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3)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

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好像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

(4)在我们居住的地区观察北天星空图时,纸的上方为南,下方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星空时,纸的上方为北,下方为南。

左为东,右为西。

(5)秋季时,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西。

(春夏秋冬——东南西北)13.(1)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

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脚部位,有四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在“猎人”的腰带部位,有三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

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

(2)冬季星空,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三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就是天狼星。

(3)随着时间的推移,星座逐渐西移,东方升起新的星座。

(4)天狼星属于大犬星座。

三单元单元活动(1)在北方,秋季星空的代表星座是大熊座和仙后座。

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是猎户座。

(2)猎户座的明显标志是七颗亮星。

在“猎人”的腰带部位有三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

(3)秋季星空中,可利用大熊座寻找北极星。

(4)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观察北斗七星,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七颗星的位置是不变的。

14.(1)木材具有易燃烧、不易导电、不易传热等特点。

(2)像棉花、木材、竹子、煤、石油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天然材料。

像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称为人造材料。

(3).木材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木材做家具、造桥、盖房子等我们要珍惜木材。

把一根木材横截,中间一圈圈的印痕称为(年轮)15.(1)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竹简和木简做书写材料。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

(3)牛皮纸具有光滑、较硬、吸水性差等特点;宣纸具有粗糙、较软、吸水性强等特点。

(4)我国每产一吨纸,需耗水100立方米,而国外每吨纸仅耗水10-20立方米,甚至低于10立方米。

(5)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就有人用植物纤维造纸。

(6)纸质不同,光滑程度、吸水能力、软硬程度、透明程度等方面也不同。

16.(1)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

许多国家将“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

(2)陶瓷具有易碎、耐高温、不导电、耐腐蚀等特点。

(3)用陶瓷做飞机上的隔热材料,是利用陶瓷耐高温的特点;用陶瓷做下水管道,是利用它耐腐蚀的特点;利用陶瓷作绝缘材料,则利用了它不导电的特点。

17(1)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传热、延展性等特点。

(2)金属一般来源于金属矿产的提炼加工,二是来源于废旧金属的再回收。

(3)用金属材料制作电线,说明金属容易导电。

用不锈钢、铝等材料制作炊具,利用了金属易传热的特点。

铁锨、锄头等农具,利用了金属的有延展性打制而成。

用金、银做首饰,是因为它们具有漂亮的金属光泽。

(4)金属矿石是不可再生材料,金属是可再生材料。

(5)航天、塔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方面都要用到金属。

18(1)玻璃具有不易导热、不导电、易碎、不燃烧等特点。

塑料具有不易导热、不导电、易燃烧、透明度差等特点。

(2)玻璃和塑料都属于可再生材料。

19(1)给物品分类,可以按是否使用了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标准来分,也可以按是否使用了按再生材料、不可再生材料的标准来分。

(2)烧杯是用玻璃制成的。

纸杯是用纸制成的。

高压锅是用金属制成的。

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

轮胎是从橡胶中提取原料制成的。

四单元活动(1)材料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

棉花属于天然材料,塑料属于人造材料。

(2)航天飞机的隔热材料一般是人造材料。

(3)国务院办公厅我国从《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围禁止生产和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20. (1)洗过的衣服会变干,这是因为衣服上的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等因素有关。

(3)晴雨计利用了盐水浸泡过的干棉球,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原理进行工作,当棉球一端低于另一端时,预示着可能会下雨或阴天。

(4)从游泳池中出来时身上会感到冷,这是因为蒸发需要吸收人体的热量。

21. (1)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部出现大量气泡。

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

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如继续加热,液体为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22.(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水在凝结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23. (1)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2)寒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结了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衣服里的水经历了两种变化。

一是衣服上的冰先融化成水。

然后再变成水蒸气;二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

(3)水在自然界有冰、水、水蒸气三种不同的形态,冰融化水蒸发要吸收热量,水结冰、水蒸气变成水要释放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