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
2、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
4、门罗主义
5、雅尔塔会议
6、开罗宣言
二、分析题
1、结合19世纪法俄德三国关系的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并就据此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2、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3、试析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元化转变的作用。

国际关系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文世复兴这个伟大时代的世人之一。

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2、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战备时间,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支配下,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来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17世纪初欧洲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场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导火线发生在东欧的波西米亚。

分四个阶段: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瑞典——法车阶段。

4、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国务卿亚当斯拟订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主要有三个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瑞在美洲压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繁育原则。

5、雅尔塔会议:1945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欧洲,苏联军已经收入德界,盟军也在西线对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

在亚洲、日军在中美英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胜利的发展,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

为了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美、苏、英三大国决定举行首脑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盟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来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

6、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对日作战,并就战后适宜进行磋商,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

并发布了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收复领土的权利,使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树立起来。

二、分析题:
1、答:19世纪上半期:法俄矛盾。

拿破仑帝国崛起,不断对外用兵,多次打败俄国等组成的“反法同盟”,普照鲁士一度被迫与法结盟;1812年俄崮打退拿破仑的进攻,随后反法同盟攻入法国,拿破仑帝国灭亡。

19世纪中期,俄国又同英法为争夺巴尔T进行J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

这一阶段法俄矛盾是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中期:法德矛盾。

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争夺欧洲霸权,阴挠德意志统一,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力图复仇,而德国极力削弱法国。

同时俄国企图将巴尔干攫为己有,法俄同德国矿后尖锐起来。

为了对付德国,法俄结成“三国协约”;德国则结合奥意组成“三国同盟”。

矛盾冲突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一阶段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外交是政治的延续,对外政策的变化取决开拓进取决于国家利益。

三国矛盾变化的焦点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分析题: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和东欧剧变的推动下,苏联境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开始急剧膨胀。

为了稳定局势,戈尔巴乔夫对某此共和国领导人不断作出让步,同意削弱联盟中央权限。

8.19事件后,苏共迅速瓦解,联盟加快走向解体,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苏共不仅被迅速排挤出国家政治体系,而且在政治上失去了生存权,组织上也被彻底瓦解,联盟迅速走向解体。

曾显赫于世数十年的一个超级大国就此消失。

3、见教材485页。

相关主题